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下颌截骨整形术对咬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下颌截骨整形术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咬肌肌电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咬肌肌力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时咬肌肌力基本恢复,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截骨整形术后1年患者的咬肌功能基本恢复。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咬肌 肌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颌肥大患者中对于磨骨术整形方法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磨骨术整形的44例下颌肥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一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形效果分析,采用口腔内入口对其进行磨骨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下颌肥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接受下颌肥大整形手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采取该手术可以取得预期的整形效果。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磨骨术 整形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肥大整形术后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1月进行下颌肥大整形术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快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24hVAS评分、面部开始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颌角肥大整形术 快速康复理念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下颌肥大截骨整形术口内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截骨的方法有下颌直线截骨、多次直线截骨、弧形截骨与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等。由于手术在狭窄的视野内完成,会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髁突骨折、第二下颌等并发症,术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观点,科学评估,微创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文综述了下颌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的处理。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内切口内窥镜直视下下颌缩小整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5例行口内切口内窥镜直视下下颌缩小整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仅2例患者发生张口受限现象,且2例患者均在术后5-6个月完全恢复;本组125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对整形效果不满意,术后6个月给予其A型肉毒素咬肌部注射后达满意状态。结论口内切口内窥镜直视下下颌缩小整形术具有较高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 标签: 口内切口 内窥镜 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整形术中去咬肌和不去咬肌两种术式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下颌肥大手术治疗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去咬肌组和不去咬肌组,其中去除咬肌12例,不去咬肌13例。对两种手术形式对下颌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下颌角整形 去咬肌 不去咬肌 下颌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测量下颌间宽与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在活体上通过测量下颌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为临床行颜面美容、外伤矫治及复合体的制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颜面骨正常的成人女性尸体50具。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下颌间宽、颧弓深度与长度、下颌厚度。结果颧弓深度、颧弓长度、下颌厚度与下颌间宽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颧弓深度r=0.688(P=0.0001);颧弓长度r=0.662(P=0.0001),下颌厚度r=0.989(P=0.0001),颧弓深度长度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临床采用下颌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女性 下颌角间宽 颧弓深度 颧弓长度 下颌角厚度 面颅骨
  • 简介:摘要目的下颌区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区域之一1,本文就我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下颌区骨折的好发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方法收集在我科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下颌区骨折的X片中,常可见到该区伴有不同程度阻生的第三磨牙存在,对此已有学者进行研究报道2。结果近年来就我科收治的25例下颌区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参考。讨论探讨患者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解剖因素对下颌区骨折发生的影响。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下颌骨角区骨折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下颌肥大截骨整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的效果。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中心接受下颌截骨整形手术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27(23.23±2.54)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0~29(23.87±2.58)岁。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情况,评估应用效果。干预组30例患者均满意,满意度100%;对照组30例中满意26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疗前后的焦虑评分均降低,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到下颌肥大截骨整形手术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 整形 临床路径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穿颊器手术治疗下颌下颌升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下颌下颌升支骨折患者27例进行手术治疗,先在口内切口,再在骨折处对应的颊部作小切口,使用穿颊器穿通至骨面行骨折内固定术。结果除2例患者咬合关系稍差外,其余25例患者咬合关系良好,开口度型正常,无面神经损伤,面颊部无明显疤痕。结论使用穿颊器手术治疗下颌下颌升支骨折,术后面型及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颊器 手术治疗 下颌角及下颌升支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颌肥大是由于下颌过于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方腮面型",患者下面部较宽,呈梯形,下颌角度数小于120度,耳垂至下颌下缘的距离超过2cm。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

  • 标签: 下颌角 整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的临床效果。方法199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共收治下颌骨截骨术后产生第二下颌下颌边缘不流畅或双侧不对称患者39例,男8例,女31例,年龄18~40岁。通过CT行全头颅扫描,应用Mimics 13.0软件建立颅骨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截骨线,根据设计线进行二次截骨,并于术后6个月时再次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修复前、设计后及术后6个月时下颌角度,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对称性及设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的相符程度,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15 d出现血肿,经口腔换药清洁、引流、加压包扎,术后2周B超下观察血肿已吸收,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颏突意外骨折。术后随访6个月,39例患者的下颌角度由术前左侧118.12°±18.08°、右侧114.60°± 16.01°改善至左侧121.28°±6.96°、右侧121.32°±5.88°,术前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4,P=0.045),术后6个月左右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529)。比较各例设计后下颌角度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1),且患者均对第二下颌及面型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截骨术后形成的第二下颌,既可避免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及颏神经,亦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 标签: 下颌角截骨 数字化设计 修复外科 定量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依据颈椎侧位数字摄影(DR)资料,探讨下颌(MDA)是否可作为颈椎节段体表定位的恒定参考。方法选取57例男性和66例女性的颈椎闭口标准侧位(中立位)及过伸过屈位的DR资料(照射野含下颌骨全部),半定量测量不同体位下MDA与颈椎节段的对应关系。设定C2/C3水平为0,每上升半个椎体或一个椎间隙,数字减1,反之加1。定量测量不同体位下上颈椎(AUCS)与全颈椎(ACS)及其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性别比较,各体位下MDA对应的颈椎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过屈位及中立位MDA对应的颈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位时女性MDA对应的颈椎节段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各体位下AUCS及A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比较,各体位下AUCS及A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屈位向中立位及过伸位变换过程中,AUCS和ACS逐渐增大,过屈位到中立位的角度变化均小于中立位到过伸位的角度变化。结论中立位时MDA并非恒定对应于C2/C3水平,颈椎屈伸时MDA与颈椎节段的对应关系发生变化,且不局限于1个椎体高度,MDA不能作为颈椎体表定位的恒定参考。

  • 标签: 颈椎 下颌骨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98例外院下颌截骨术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科学、有效地针对性止血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98例外院下颌截骨术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诊断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分析下颌骨截骨术大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有效地止血方案。结果98例患者体格检查和凝血功能测定均为正常,术中、术后止血彻底,术后3d引流量<5mL,引流管成功拔出,未见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导致下颌截骨术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有患者自身体质以及凝血机制障碍,术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手术中局麻药具有反射性扩张血管的作用,以及在切开粘膜后分离咬肌和下颌骨未在骨膜下剥离,截骨和磨骨操作不当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等相关因素,通过对相关临床病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止血方案,止血彻底,术后3d引流量<5mL,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术 外院 大出血 止血方案 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