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拉肽和阿必泰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药物,较已有的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好、副作用较小,而且可以减轻体质量,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新一代降糖新药,利拉肽是一种短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阿必泰是一种长效GLP-1类似物,两者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总结这二种抗糖尿病新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利拉鲁肽 阿必鲁泰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有关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9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孕产史、避孕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病因素中有流产史(人流或药流史)占60.61%,有盆腔炎病史58.59%,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占42.42%,临床表现主要为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但有少数症状不典型,HCG及B超检查及后穹隆穿刺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结论流产史,盆腔炎病史及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的异位妊娠发病率升高,临床医师应详询病史,对病史不明显患者,应结合相关检查,科学的分析病情,及早对异位妊娠作出诊断,并根据患者对生育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异位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拉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药效与安全性。方法 :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间开展本次对比实验。纳入实验样本均是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00例),所有参与者进行双盲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患者,将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作为此次研究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0.05)实验数据有价值体现。结论:利拉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药效与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拉肽和二甲双胍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2020年7月-2022年2月本科接诊2型糖尿病病人9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利拉肽和二甲双胍,对照组用二甲双胍。对比血糖等指标。结果:从血糖上看,在治疗结束之时: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的发生率是2.04%,和对照组的18.37%相比更低(P<0.05)。结论:于2型糖尿病中联用利拉肽和二甲双胍,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也少。

  • 标签: 利拉鲁肽 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 简介:目的观察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5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停用原有降糖方案中除二甲双胍以外所有降糖药物并加用利拉肽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FB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MI、SBP、DBP、TC及TG较治疗前也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肽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具有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血脂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2型糖尿病受遗传、环境、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多诱发于中老年群体,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现探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两组临床不同给药方案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但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肽+二甲双胍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利拉肽联合基础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参考时间的范围,参与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28例,分别以基础组及联合组表示组别类目,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类目划分,其中基础组患者使用基础胰岛素进行血糖水平控制,联合组使用基础胰岛素及利拉肽干预干预治疗,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优良率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基础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均低于联合组,P

  • 标签: 2型糖尿病 应用 利拉鲁肽 联合 胰岛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利拉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间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联合利拉肽)与对照组(增加二甲双胍剂量)各20例,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利拉肽的使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利于患者的体重管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予以广泛使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对99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疑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不良事件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99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可疑不良事件报告及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良事件表现以电池提前耗竭和死亡为主;报告表填写存在缺项现象,质量有待提高。结论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报告质量;建立产品跟踪制度,加强不良事件后续调查,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 标签: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不良事件 报告 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云克(99碍-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云克治疗;对照组30例,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甲氨蝶呤+雷公藤多苷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仅2例在静脉滴注云克时出现脉管炎.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副作用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99TC-MDP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3例)和观察组(n=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利拉肽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肥胖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利拉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原胰岛素剂量暂减1/3,联合使用利拉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每周电话随访一次指导胰岛素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CP、PCP、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4.89%、12.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拉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肥胖2型糖尿病 胰岛素 利拉鲁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36例。参考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加以利拉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在采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其血糖改善情况、血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维持血糖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利拉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取的10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展开,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以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胰岛素结合利拉肽进行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间相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胰岛素使用剂量有了明显的减少,血糖水平达标天数更长,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再结合利拉肽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能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该治疗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胰岛素 肥胖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胰岛素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利拉肽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7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到院时间为2019.10-2021.12,抽签分R组及K组,R组采用胰岛素加利拉肽治疗,K组采用胰岛素治疗,对比R组及K组患者治疗结局。结果 用药前,R组及K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R组血糖水平更低,R组及K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R组血脂变化更明显,R组及K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胰岛素 肥胖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肽及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1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6例)和研究组(9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利拉肽、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均治疗12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25%比4.12%,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利拉肽及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64例(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32例)与联合利拉肽治疗的观察组(32例),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水平低,P<0.05;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降低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疗效 血糖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利拉肽和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达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92.00%与对照组的8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利拉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从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能力。

  • 标签: 利拉鲁肽 预混胰岛素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孟司特钠颗粒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工艺研究、稳定性研究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首先分析了孟司特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并指出了开发颗粒剂的重要意义。其次,设计了适宜的药物载体和配方,并在制备工艺设计中考虑了颗粒剂的制备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针对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和工艺流程。评价了颗粒剂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和湿度敏感性等指标。最后,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保颗粒剂的质量稳定可控。整个研究过程旨在提供一种优化的孟司特钠颗粒剂制备工艺,并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颗粒剂 制备工艺 稳定性研究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