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脑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14年4月-2022年7月临床住院部收治肠道病毒性脑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对88例患者进行肠道病毒及临床针对性的分析。结果:88例患者初始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和呕吐等症状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1.59%、20.15%、19.32%、19.32%、19.32%;出现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上升(超过10×109/L)患者所占比例为38.64%,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患者所占比例为64.77%,肝功能异常患者所占比例为26.14%,出现脑电图异常患者所占比例为23.86%。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00%,其中柯萨奇病毒16型为8.0%,肠道病毒71型为35.23%;柯萨奇病毒6型为3.41%,柯萨奇病毒10型为1.14%,其他型肠道病毒为52.27%。结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肠道病毒脑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在肠道病毒脑炎患者中,其中,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较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肠道病毒 病毒脑炎 病原学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性别和年龄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2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为例,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小儿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男性病原微生物检出率35.42%低于女性病原微生物检出率52.94%(P>0.05);0.4-1岁年龄区间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40.00,2-3岁年龄区间病原微生物检出率36.36%,4-5岁年龄区间病原微生物检出率46.67%,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的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不同,治疗中需要结合小儿实际情况用药,确保疾病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 小儿急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微生物检验的1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标本质量因素因素,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指标:微生物检验准确性及误差性;误差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质量影响因素;致病菌分析情况;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结果:1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检验准确及检验误差分别为800份及200份。检验准确性及误差率分别为80%、20%。对200份检验误差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质量分析后发现,影响这些标本质量的因素包括有标本采集质量、人为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100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致病菌株数分别有516例、380例、104例,占比分别为51.6%、38%、10.4%,其中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致病菌机率显著高于真菌致病菌机率,P<0.05,且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菌中占比最高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中占比最高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在喹诺酮类以及头孢类抗菌药物中有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喹诺酮类、红霉素类以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标本采集质量、人为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可能会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中质量,应注重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予以患者抗菌药物。

  • 标签: 病原菌 微生物检验 质量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接受的1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分析患者手术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结果:100例患者中感染发生率39%,其中浅表手术切口占58.97%。深部手术切口占30.77%,脏器或者腔隙占10.26% 。浅表手术切口、深部手术切口、脏器或者腔隙中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2.31%,84.6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为83.33%。结论: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方法,能够降低胆囊切除术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术后恢复安全。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耐药性 病原菌 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7例,回顾性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统计抗感染治疗药物应用情况。结果:217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共检出细菌231株,其中包括革兰阳性球菌49株,革兰阴性杆菌167株,真菌15株,有7例标本检出混合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种细菌对抗感染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217例患者中,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合理155例,不合理62例,合理率71.4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结论: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与国家CHINET监测数据基本一致,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监管。

  • 标签:   糖尿病 尿路感染 耐药性 抗感染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6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确诊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检验,并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实时定量PCR共确诊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6.87%、95.65%及97.56%,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确诊率差异较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检出情况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结果高度接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检验时间及成本对比上实时定量PCR分别为(2.91±0.57)h与(40.68±12.51)元,均低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24.62±4.04)h与(60.44±17.07)元,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机及相关性肺炎疾病检测中实时定量PCR及传统细菌培养法中均具有较高精度,但是检验用时及成本来说,前者更具临床优势,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实时定量PCR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 诊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17年9月至2020年发生的剖宫产产后出血5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收缩乏力与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与分娩年龄、孕产次、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剖宫产史、手术时机选择、产检次数、文化程度相关。结论:做好孕期系统保健,规范产检,筛查高危因素,规范治疗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严格手术分级管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 标签: 剖宫产产后出血 出血原因 相关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措施加以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22例产后大出血病例。孕妇年龄为22~45周岁,平均年龄为(26.58±2.93)岁;其中有18名初产妇和4名经产妇;妊娠36-43周,平均妊娠在(40.28±3.15)周之间。通过容量法和称重方法估计的出血量。产后大出血600~2800ml,平均(1125±415)ml,针对其原因及时选择适当止血方法,正确应用催产素、按摩子宫体帮助恢复、填塞纱布进行压迫止血、缝扎血管。及时改善孕妇的身体情况,防止孕妇在生产的时候发生休克,保持呼吸平稳、生命体征正常。结果:17例进行了子宫按摩、使用宫缩素处理后成功止血;3例用填塞纱布压迫,术后第二天止痛;运用双侧子宫会动脉栓塞术后止血病例2例子。没有子宫切除的患者。结论:护理人员在产后大出血的处理中起着关键性角色,是确保后失血性休克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基础。对于有产后大出血风险问题的孕妇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丰富的管理方法,及时观察、发现和治疗我院制定的管理措施在医学护理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GMP的执行过程是: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记住你所做的,改变你所错的。纠正出现的偏差错误,即偏差管理,是医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薄弱环节,偏差管理情况可以直接体现医药企业质量管理的大局,也是产品质量持续改进能力的关键环节。在企业偏差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也引起了新的思考和改进。

  • 标签: 药品 生产 GMP 偏差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恶心呕吐原因及对应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100例全身麻醉患者,对其进行恶心呕吐数据统计及对应原因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因素主要包含手术因素、麻醉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3方面,其中患者自身因素占比最高(41.00%),其次为麻醉因素(32.00%),最低为手术因素,占比27.00%。手术因素具体为上腹部手术、腹腔镜手术及头颈部手术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麻醉因素主要指吗啡易促使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提升、加压面罩给氧与气管、支气管医护操作及局部黏膜组织损伤水肿也可促进恶心呕吐症状产生,患者自身因素包含性别、黄体酮水平、激素水平等。结论:由于恶心呕吐症状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绪稳定等均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可及时根据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原因采取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护理、口腔护理等各种护理措施,高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不断促进患者身心愉悦,加速其身体康复进程。

  • 标签: 全身麻醉 恶心呕吐 麻醉因素 手术因素 患者因素 用药护理 环境护理 体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