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在门诊期间,发现士兵中痤疮发病率较高。为此,于1998-05~1999-05,对某地驻军的士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普查某地驻军士兵1542人(因女兵总数有限,故未统计)。利用休息或训练之余,对士兵皮肤进行体检,通过填写调查表,逐项登记,收集整理,然后将有关资料及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分析。

  • 标签: 痤疮 防治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各种病种也在临床普遍展开。护士工作量明显加重,工作繁忙,节奏紧张,同时各种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也大量增多。因此,就这个问题提出探讨,同时提出—些防护建议,以减少有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使护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 标签: 致病因素 自身防护 护士工作 医学科学发展 正常 病种
  • 简介:本文报告了从丹东市部分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的非脱羧勤克氏菌、彭氏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生化鉴定、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证明鉴定结果可靠。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生物模型病变,证明有致病力,与人的腹泻关系密切。阳性率最高是溶血素,其次为乳鼠灌胃Vero细胞病变。药敏试验证实,两组细菌虽然在检验工作中很少发现,但抗药谱已很广泛,临床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说明在治疗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既往原因不明的腹泻,指导合理化疗,提高检验及疾病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新属性 生化鉴定 致病性 非脱羧勤克氏菌 药敏试验
  • 简介: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药源性肺部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肺毒性
  • 简介:目的比较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保护刷法(FBPSB)与痰培养法的两种采样方法,在肺感染致病菌检出率,防污染性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肺感染患者,每一例都先后用两种取样方法采集标本。结果总阳性率66.6%,FBPSB63.3%,痰培养法30.0%。两种采样方法结果显示在需氧菌检出率(P<0.05),真菌检出率(P<0.01)和防污染性能(P<0.05)等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FBPS法致病菌检出率高,防污染性能强,都明显优于痰培法。因此,有助于肺感染致病菌的正确判断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肺感染 致病菌 细菌培养 采样方法 痰培养法 抗生素
  • 简介:目的肝硬化患者合并白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较为常见,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病原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从细菌培养、细菌迁移、抗感染及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细菌病原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 标签: 肝硬化 合并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细菌学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为控制医院感染,了解本院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2年全年临床科室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采用美国全自动化细菌鉴定WalkAway-40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出病原菌标本846株,革兰阳性球菌290株,革兰阴性杆菌432株,革兰阳性杆菌19株,革兰阴性球菌4株,酵母样真菌101株。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结论掌握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动态分析,在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菌株 药敏试验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病人院内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应用,使其耐药现象也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临床标本进行了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出410株念珠菌。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类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 标签: 念珠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为了研究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患者进行宫颈分泌物的CT、UU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CT、UU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bO.05)。结论CT、UU主要通过性交传播,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U)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率日渐上升,可引起前庭大腺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多种生殖道疾病,无论有无症状,临床有体征者,应常规检测CT、UU,以免延误病情,及时采取科学正规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检查方法 女性生殖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患者的发病原及临床可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年内收治的有胸痛主诉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在502例胸痛患者中477例得到明确诊断,共涉及12种疾病,另有25例经检查未发现有与胸痛直接相关的疾病,系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者,经过接受心理治疗或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后,临床症状均基本缓解。结论在综合性医院,胸痛是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当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检查后仍未发现相关器质性疾病时,应警惕有无精神障碍的存在。

  • 标签: 心绞痛 心肌梗死 胸痛 精神障碍
  • 简介:黄芩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品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reorgi的干燥根。本品饮片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在药品质量检查中,笔者却在个别药店和中药房中发现具较深绿色的黄芩饮片。那么,黄芩“变绿”的原因,以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究竟如何,本文试从黄芩所含化学成分、炮制研完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黄芩 原因及预防 饮片 《神农本草经》 中药房 棕色
  • 简介:药物的过敏反应对人体危害大,且发病率高,轻则产生药疹,重则发生过敏性休克,稍有不慎,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有所上升[1]。因此,本文试从药物本身的化学活性及其质量、个人差异等方面进行粗浅分析。1 药物方面的原因1.1 药物代谢物本身的性质 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大多数药物是小分子,系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当这些小分子药物被引入体后,药物和它的代谢物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如蛋白质、多肽及多糖等发生不可逆结合,形成共价结合的全抗原或内源性的自身分子,在生产或存储过程中,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多价半抗原(高价分子过敏物质)而产生特异的抗体,有致敏作用。一般而言,药物本身多不易形成上述的不可逆结合,只有那些有化学活性的药物(例如青霉素、磺胺类和解热镇痛药等)的代谢产物才可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形成这种结合。1.2 药物本身的质量 药物质量高,几无杂质越不易发生过敏反应,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这就造成同一种类不同批号的药物、同一种类不同厂家生产出的药品,有的易发生过敏,有的则不易发生。药物在分装过程中,生产条件(如温度、湿度、包装的密封度等)控制不严格都会影响药物的质量,造成不同批号的产品杂质含量不同。例如,青霉素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决定簇青霉唑基是在青霉素发酵过程中产生,如使成品中该杂质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当然随着医药企业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认证,生产药品质量定会大力提高和保障有法。1.3 中药致敏 中药致敏引发的过敏反应报道较多,有金梅感冒片、金嗓子、双黄连、西黄丸、银黄口服液

  • 标签: 药物过敏 分析对策
  • 简介:输液热原反应是临床上比较严重和复杂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当注入人体输液中含有热原的量达到1μg/kg以上时,可致热原反应,常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使人体产生发冷,继而颤抖、发热、出汗、昏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升高至40℃以上,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探讨输液反应的原因,寻求其防范措施,很有必要。1输液本身问题

  • 标签: 输液反应 防范措施 致热原反应 合并用药 一次性输液器 医院药学
  • 简介:1992~1994年,对我校795名学生进行了视力及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调查结果学生平均近视患病率为28.50%,其中男生为25.60%,女生为33.18%,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

  • 标签: 视力不良 原因调查 近视患病率 近视率 中学生 姿势
  • 简介:临床上为了抢救和治疗疾病,往往采用输血治疗.与临床输血有关的主要是ABO系统.含4个血型,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合试验.血型不合引起溶血反应,一旦出现异型输血情况,即使进行抢救,成功率也是很低的。各医院对输血均有一整套操作规程.但是异型输血现象仍有发生。据日本医师会统计,

  • 标签: 异型输血 原因 临床输血 防范措施
  • 简介:为探讨致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以达到保护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殖保健的目的,特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中期妊娠引产者127例进行个别面谈调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43岁,平均26.13±4.83岁。孕次:三均1.55±0.8次,

  • 标签: 中期妊娠引产 生殖保健 身心健康 性知识 月经不调 面谈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死亡原因以及预防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106例脑出血死亡临床资料。结果死亡原因中脑疝52例(49.05%),活动性出血24例(22.64%),应激性溃疡14例(13.21%),其它16例(15.09%)。结论脑疝形成、活动性出血、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标签: 脑出血 死亡 危险因素 脑疝 活动性出血 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