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住院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将其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结石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2.0%,铜绿假单胞菌占10.9%,肺炎克雷伯菌占8.7%,屎肠球菌占7.6%,奇异变形菌占3.3%,真菌占1.1%。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医生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 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 病原菌 分布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腹腔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确诊后12h内,采集其腹腔引流液中段标本,进行菌种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致病菌对主要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165例腹腔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45株。革兰阳性菌77株(31.4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168株(68.57%),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敏感(≥9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敏感(≥90%),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敏感(≥9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敏感(≥90%)。结论:通过对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及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 标签: 腹腔感染 细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病区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和科学选药提供依据,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调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720名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5软件。结果1720例康复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9例,117例次,感染率6.34%,例次感染率6.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55.3%和24.1%。病原菌培养出11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9.23%,革兰氏阳性菌占24.97%,真菌占5.98%。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继发医院感染,无论是急性期还是康复期患者,且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日渐严重,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和执行力度,控制侵入性操作等,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脑血管疾病康复期患者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4例资料,分析化疗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治疗对策。结果: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人数为42例,其感染率为77.78%;直接死于感染的患者12例,感染病死率为22.22%;大于60岁患者感染率大于〈60岁患者(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VL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组(P〈0.05);采用氟康唑加G—CSF的联用组患者的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至〉1.5×10^9/的时间优于单用氟康唑组(P〈0.05)。结论:患者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采用氟康唑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是合理的,能够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发热时间。

  • 标签: 白血病 急性 医院感染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9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从978份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327株,阳性率为33.4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71株(82.87%),革兰阳性球菌56株(17.13%)。下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5种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应重视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避免盲目大量用药和不合理用药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痰培养 病原菌鉴定 耐药性分析
  • 简介:人到中年,骨钙会逐渐丢失。尤其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及绝经期后,骨钙丢失便进一步加速,女性65岁以后可能丢失骨钙达30%~50%(65岁以后男性丢失的骨钙也在30%左右)。缺钙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疾病接踵而至。对于老年人来说,补钙是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连续补充钙剂好多年,骨密度仍低下,甚至患有骨质疏松症。

  • 标签: 骨钙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人到中年 胃酸分泌 体内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肋骨骨折X线漏诊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肋骨骨折X线检查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行X线检查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0例肋骨骨折患者首次X线检测确诊196例、占93.33%,未发现肋骨骨折14例,占6.67%。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肋骨骨折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肋骨骨折合并症诊断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确定准确的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投照条件是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关键。

  • 标签: 肋骨骨折 X线 漏诊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51例涉药不良事件,查找发生原因及特点,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筛选出与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分析其原因及特点。结果涉药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频率依次为给药错误(27.45%)、药品调配错误(23.53%)、医嘱错误(21.57%)、输注药品渗漏(13.73%)、其他(13.73%);低工作年限、低职称专业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有制度执行不到位(43.14%)、宣教不到位(23.53%)、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17.65%)、培训不到位(15.69%)。结论管理人员应重视对涉药不良事件的分析,尤其不能忽视护理人员的涉药错误,树立护理人员涉药安全意识,加强对重点人员的培训,查找根源,制订有效措施,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全面防范涉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 防范措施
  • 简介:外周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相比较,具有留置安全、创伤小、留置时间长、携带方便等显著优点,已作为护理人员可独立完成的一项侵入性操作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肠外营养、静脉化疗患者,而与此相随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导管断裂就是其中严重并发症之一。

  • 标签: 导管治疗 PICC导管 深静脉置管 留置时间 肠外营养 预防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携带情况以及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成人患者17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32例行M.Cat流行病学观察,统计常见病原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卡他莫拉菌(M.Cat)的携带情况,分析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HI与SP的携带率分别为28.66%、28.49%,均高于M.Cat的携带率15.41%,差异明显(P<0.05);患者年龄、抗生素使用是影响病原携带与抗生素耐药的关键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携带率与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耐药菌株携带率升高,提示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常见病原 携带率 耐药率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为使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对我院肛肠疗区住院患者122例调查研究。以便查找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诱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潴留,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14~2016年收治的76例(8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后情况。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顺利完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6眼(占98.9%)。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75眼(占86.2%),其中0.8以上者21眼(占24.1%)。术中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14眼(占16.1%)。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22眼(占25.3%),短暂性眼压增高9眼(占10.3%),后发障12眼(占13.8%),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白内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并发症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研究并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复发原因与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500例脑出血患者中70例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自发性脑出血的复发率为14.00%,其中复发患者中伴有高血压患者60例,占复发患者总数85.71%。结论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一般引起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复发的原因为持续性高血压,临床上需要加强预防。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复发 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其对策,为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间门诊儿科处方9800张(每月约612张),根据临床资料、药理学知识,统计和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发生的原因。结果:9800张儿科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00张占3.06%;主要原因为重复用药、药物配伍不当、药物剂量不合理等。结论:临床门诊儿科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需及时将用药信息反馈至医师,加强医师、药师专业知识学习力度,以提高儿科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处方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蒸汽灭菌后产生湿包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的2987锅次,132615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湿包原因。结果共计251例湿包,湿包率为0.18%,原因有潮湿、包装不良、蒸汽质量、装载不规范、灭菌器故障、冷却处理不规范等。结论湿包现象降低了消毒的效率和安全性,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应该规范操作,加强人员的培训,避免湿包现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蒸汽灭菌 湿包 原因及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发生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变态反应、泌尿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循环系统反应;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有多种疾病、药物不合理联用、服药后短时间饮酒、药物用量与用法及自身质量问题等。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制定药物临床用法及用量规范,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简称亚甲炎)的误诊病例以吸收经验教训。方法收集26例误诊的亚甲炎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验血进行分析。结果被误诊为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软骨膜炎的26例亚甲炎,经内分泌科医师确诊后,使用强的松和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为了减少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临床耳鼻喉科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急诊创伤中心就诊拥挤度原因,并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创伤中心工作室日报统计数据,观察流动患者24小时人员流动情况,分析其拥挤原因,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与对策。结果急诊创伤中心工作日患者拥挤时间高峰为1800-2230,人员流动较少时间段为夜间000-600;周末患者拥挤时间高峰为630-1200,工作日患者总人数,显著少于周末(P<0.05),且下雨天就诊患者总人数,显著多于周末(P<0.05)。拥挤原因主要集中于三点,分别是出入口、急诊过程及伤病种类。结论各个医院应分清患者高峰期与低谷期的时间段,在拥挤时间段给予更好地医疗护理措施及安保措施,防止医院过度拥挤,耽误患者就诊。

  • 标签: 急诊创伤中心 拥挤度 原因调查分析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35例死亡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生存患者3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透析开始时Ser水平、BUN水平、Ca×P以及P3一、Alb、TG、TC以及透析3个月时Ser水平、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当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糖尿病、年龄、低总胆固醇以及低血浆白蛋白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低总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