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三维重建单()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核出血的疗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33例核脑出血病人的CT定位扫描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对血肿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形状设计1~2个靶点和引流管路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引流管(外径5mm,内径3mm)送至颅内预定靶点,术中应用10ml注射器轻柔抽吸血肿液化部分,术后将尿激酶(1~2万IU)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h后自然引流,每12h重复1次.复查CT证实剩余血肿量为最初的10%~15%时拔除引流管.结果平均置管1.5d(1~3d),平均血肿排空率92.8%.术后1个月病死率6.0%,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病死率11.3%,优良率74.4%.结论该方法治疗高血压核脑出血,血肿排空较彻底,疗效可靠,尤其适用于血肿量较大(>25ml)且形态不规则的颅内血肿.

  • 标签: 三维重建 定向置管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壳核 CT定位扫描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正确地评价氟西汀、万法拉斯和米替林三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102例病人,分别服用氟西汀、万法拉斯和米替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HAMD、CGI-SI、TESS等量表评价抑郁症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氟西汀、万法拉斯组起效时间较米替林组早,前两者与后者在2周末HAMD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2组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3组间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万法拉斯和米替林比较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米替林。

  • 标签: 氟西汀 万拉法新 阿米替林 抑郁症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尔茨海默病特征和发病机制,2DM与尔茨海默病、高胆固醇血症与尔茨海默病、2DM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高血压核出血56例,采用颞顶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3d血肿完全消失49例,术后10d意识完全恢复45例。术后随访3~4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6例,轻残15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颞顶直切15骨瓣成形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核出血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颞顶直切口 骨瓣成形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万法新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2002年4月-2004年4月在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等,作回顾性研究,应用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表量、强迫症量表(Y-BOCS)、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万法新对某些精神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且副反应轻。结论万法新是一种起效较快的抗抑郁药,对某些精神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且较为安全。

  • 标签: 万拉法新 疗效 副反应 症状自评表量 盐酸万拉法新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米替林联合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了解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增效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病人40例,每组20例.双盲时照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分别评定HAMD、HAMA和TESS.结果40例HAMD、HAMA疗前和疗后相比均有改变,联合组药量小,副作用轻,起效快.结论丁螺环酮确实有抗抑郁增效作用.

  • 标签: 丁螺环酮 阿米替林 单独用药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抑郁症
  • 简介:细胞凋亡是AD神经细胞的死亡形式,它的启动和发展需要氧自由基和多种基因及其产物和调节剂的控制.β-淀粉样蛋白(Aβ)可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在AD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氧自由基诱导细胞早期立即反应基因及其表达而促发.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的主要有:Bax,Fas,P53,C-fos,C-jun,P21,突变的App695,P75NGRF,突变的Prescnilins.抑制凋亡的主要有Bcl-2,Ced-9,V-raf,EBV-CMP1.

  • 标签: 细胞凋亡 阿尔茨海默病 氧自由基 诱导 突变
  • 简介:目的评价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莫三嗪组31例,碳酸锂组31例。分别口服莫三嗪50~250mg/d,碳酸锂500-2000mg/d,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均取得较好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且莫三嗪组优于碳酸锂组;两组CGI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于治疗4周末始,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8周末,莫三嗪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碳酸锂组(P〈0.05)。莫三嗪组不良反应较碳酸锂组少而轻。结论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拉莫三嗪 双相抑郁 碳酸锂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紧张头痛也称为肌收缩性头痛,系指侧枕颈部或全头部的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其终身患病率为37%~78%[1].我院自2000-2003年经门诊治疗的紧张头痛患者95例,其中以A行为(typeAbehaviorpattern,TABP)者居多.为了观察二者间的关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A型行为 紧张型头痛 压迫性头痛 压力
  • 简介:尔茨海默病(AD)患者常合并书写障碍,认识AD患者书写障碍有助于AD患者的早期筛查。本文主要对AD不同时期患者书写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机制进行讨论,并附1例病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书写障碍
  • 简介:氧头孢属全人工合成的氧头孢烯类抗生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N-甲硫四唑侧链,此基团可以杀死多种产生维生素K的肠道内菌群,导致维生素K缺乏,使凝血功能降低.因此,应用氧头孢有可能延长机体出血部位的出血时间,尤其与抗凝血药物肝素及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等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倾向.建议临床用药时应予注意:(1)不宜与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

  • 标签: 拉氧头孢 出血 肝素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用常规药物对比,观察加用依达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bid,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显效率60.00%,其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9例,无变化4例,恶化0例,死亡数为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显效率38.09%,其中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7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死亡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肌肝增高,两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达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方便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常有益.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在尔茨海默病(AD)发病初期及病程进展中,海马在形态结构、神经病理、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海马的各种变化很可能在AD的发病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AD患者海马的影像学、神经病理学变化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D的病因的探索以及AD的治疗开辟出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结构 神经病理 CT诊断
  • 简介:尔茨海默病为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以认知功能和记忆损害、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降及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5%,85岁以上达20%~40%.目前的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改变疾病病程,尚无预防和治愈措施.多数病例在确诊后仅能生存8~10年,通常死于肺炎.此外,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和护理费用昂贵,英国每年用于尔茨海默病医护的费用为110亿美元,而美国更高达839亿美元[1].可见迫切需要找寻防治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记忆损害 精神行为 神经心理症状
  • 简介:近年来,随着“清除自由基理论”的深入探讨研究,自由基清除剂在卒中疗中的应用备受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为了进一步研讨自由基清除剂——易达生(依达奉注射液)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促进临床经验交流。中国卒中杂志社与吉林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易达生(依达奉注射液)”有奖征文活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征文通知 自由基清除剂 自由基理论 医学工作者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万法新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有显著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万法新可引起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 标签: 抑郁症 万拉法新 药物治疗 性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侧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侧听神经瘤单侧切除及分期侧切除的方法及术后效果.结果单侧听神经瘤切除7例,分期侧切除1例,全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面瘫,后组颅神经损伤2例,有1例需鼻饲,1例死亡,术后随访到6例,5例生活能自理,1例死亡,分期侧切除者无复发.结论侧听神经瘤手术方式应根据每个病人双耳听力情况及肿瘤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定.

  • 标签: NF2 手术治疗 双侧听神经瘤
  • 简介: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高血压性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壳核 视辐射 扩散张量成像 视野缺损
  • 简介:尔茨海默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研究表明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与AD的发病有关。本文从Tau蛋白病因假说角度对AD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关系,为A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36例AD患者和46例对照者进行头发的锌、铁、铜、锰、铅5种微量元素及钙元素的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组患者头发的锌、钙、锰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病理与锌、钙、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低下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