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维A联合中药治疗寻常银屑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等国内大型数据库,纳入以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治疗组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3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2108例患者,RevMan偏倚风险评价显示文献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维A治疗相比,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有效率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RR=1.10,95%CI(1.04,1.16),P〈0.01];在显效率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RR=1.34,95%CI(1.20,1.51),P〈0.01];在改善PASI评分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MD=-2.35,95%CI(-3.64,-1.06),P〈0.01]。Begger检验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能是一种治疗寻常银屑病的有效疗法,但仍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支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寻常型银屑病 阿维A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观察达帕林凝胶联合奇霉素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奇霉素分散片口服,0.5g/次,1次/天,每周连服3天后停药4天;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外用达帕林凝胶,每晚睡前用1次.治疗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用药1月、2月后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45.71%,对照组有效率3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2.86%,对照组有效率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以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数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帕林凝胶联合奇霉素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阿达帕林凝胶 阿奇霉素分散片
  • 简介:患者男,12岁。因全身起红斑脓疱2年,加重1周入院,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皮内可见嗜中性粒细胞移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脓疱银屑病,经过维A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儿童脓疱型银屑病 丙种球蛋白 阿维A胶囊
  • 简介:目的:对维A治疗儿童脓疱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评估。方法:对10例儿童泛发性脓疱银屑病进行回顾性研究,起始剂量使用0.6~1.0mg/(kg·d)维A持续治疗4~6周,过渡期减量为0.2~0.4mg/(kg·d)治疗4~6周,维持剂量为0.2~0.3mg/(kg·d),持续6~12周,随访7~32个月,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例儿童脓疱银屑病PASI评分下降率均≥90%,1例为60%~〈9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干燥(60%,6/10)、瘙痒(40%,4/10)、唇炎(10%,1/10),其他副作用如骨骼发育迟缓、肝功能异常等均未发现。结论:低剂量使用维A治疗儿童脓疱银屑病安全且疗效佳。

  • 标签: 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型 阿维A 儿童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加味联合外用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睡前外用达帕林凝胶;对照组仅睡前外用达帕林凝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普济消毒饮加减联合外用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治疗8周有效率7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40.00%);治疗12周,观察组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有效率6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普济消毒饮加减联合外用达帕林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 标签: 普济消毒饮 1%阿达帕林凝胶 痤疮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甘草锌颗粒联合克拉霉素及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确诊的Ⅱ、Ⅲ级中度寻常痤疮患者共2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处理方案为甘草锌颗粒5g/次,1天2次,克拉霉素0.5g/次,1天1次,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连续6周;对照组处理方案为克拉霉素0.5g/次,1天1次,达帕林凝胶,每晚1次,连续6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治疗组Ⅱ级患者总有效率为63.6%,对照组Ⅱ级患者总有效率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P=0.026);治疗组Ⅲ级患者总有效率为62.0%,对照组Ⅲ级患者总有效率为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6,P=0.024)。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克拉霉素及达帕林凝胶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甘草锌颗粒 克拉霉素 阿达帕林凝胶 寻常型痤疮
  • 简介:目的:观察疏肝益肾法联合小剂量他达非治疗肝郁肾虚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肾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他达非片口服,治疗组同时予中药自拟疏肝益肾方内服。共治疗8周,两组均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分别于治疗8周及停药4周后进行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8周IIEF-5评分分别为(20.13±2.96)分、(17.23±3.22)分,停药4周后IIEF-5评分分别为(18.83±3.14)分、(14.67±3.09)分,治疗8周及停药4周治疗组IIEF-5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益肾法联合小剂量他达非治疗肝郁肾虚勃起功能障碍,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疏肝益肾法 他达拉非 肝郁肾虚 勃起功能障碍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L1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529例,所有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行宫颈活检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L1蛋白的表达,并且分析其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中,HPV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60.76%、30.98%、16.54%、0%,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的HPVL1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ILM、ASCUS、LSIL、HSIL、SCC中,HPV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5%、35.29%、63.63%、18.39%、0%,HSIL组与LSIL组的HPVL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L1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表明HPVL1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法 HPV L1壳蛋白 宫颈病变
  • 简介:目的厂解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菌丝生长与顶体(spitzenk6rper)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染剂FM4—64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Zasahii进行荧光染色,经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抑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在T.asahii芽胞、芽管以及菌丝顶端和亚顶端均可见:到FM4—64荧光聚集;随着细胞松弛素D浓度的增加,其顶体荧光逐渐消失。T.asahii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T.asahii存在与真菌极性生长密切相关的顶体,其在控制菌丝生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顶体
  • 简介:目的了解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asahii,zasahii)菌丝生长与脂筏(rapidlifts)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染剂Filipin对YPD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zasahii进行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在菌悬液中分别入入不同浓度的两性霉素B(0.2、0.5、1、2μg/L)进行干预并荧光染色,对比观察干预前后菌丝的生长变化。结果Zasahii芽管、假菌丝以及菌丝顶端和分隔部位可见到Filipin荧光聚集;经不同浓度两性霉素B干预后,Zasahii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两性霉素B浓度的增加Zasahii的生长抑制越明显,顶端和隔膜部位荧光消失,而菌体内见散在荧光。结论脂筏在调控zasahii菌丝生长、分枝以及假菌丝继续出芽生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脂筏 生长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达木单抗治疗斑块银屑病疗效的关联性,以期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效果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中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技术,对达到和未达到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改善75%(PASI75)的2组患者VDR基因CDX2(rs11568820)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2组CDX2基因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VDR基因CDX2位点的基因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CDX2位点多态性与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银屑病疗效无相关性。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银屑病 VDR基因多态性 CDX2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维A酸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了解维A酸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方法将观察应用维A酸治疗银屑病患者疗效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将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检索中英文文献应用Medline、Pubmed(1966—2004)、Ovid、TheCochranelibrary2004.妒、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4)、Vip全文数据库(1994-2004)、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结合手工检索国内的期刊杂志和药厂提供的资料。应用Jadad量表的质量标准进行文献评价,RevMan4.2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比值比(D曰)和95%CI为疗效分析统计量。采用SPSS和SAS软件制作漏斗图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有4个维A酸治疗银屑病研究的有效率的按亚组分类后,组间无异质(X^2=1.40,P=-0.71,/2=0%),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应用治疗维A酸治疗银屑病的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3,95%CI(2.79,12.57)]。结论维A酸治疗银屑病是有效的,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评价,今后随着高质量的报告出现,可以不断的完善本评价。

  • 标签: 银屑病 META-分析 阿维A酸
  • 简介:患者男,62岁,手足干燥、疼痛伴多发溃疡2月余。患者于5月前在外院肺部病理确诊“非小细胞肺癌”,予以“法替尼50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皮肤科检查:左无名指、左拇指、右食指,足跟,足掌内缘可见9个大小不等溃疡面,溃疡深约1~2mm不等,溃疡边缘较整齐,最大面积约2cmX3cm,最小面积约0.8cmX0.8em,部分溃疡上见少量黄白色分泌物,左无名指处溃疡上覆黑痂,双手足皮肤干燥,手足活动无明显限制。病理示:炎症性溃疡。诊断:手足皮肤反应。

  • 标签: 阿法替尼 手足皮肤反应 溃疡
  • 简介:背景:增殖天疱疮是寻常天疱疮的一种变异型,较为少见,常累及口腔。本病分为2个亚型,损害最初表现为松弛水疱和糜烂(Neumann)或脓疱(Hallopeau)。之后两亚型均发展为伴脓疱的色素沉着性增殖性斑块,边缘有肥大的肉芽组织增生。方法:作者报道3例仅有口腔损害的增殖天疱疮患者。其中2例分别为30岁和45岁男性,另1例为51岁女性。结论:3例患者的口腔损害均为覆白色膜的糜烂及增殖性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一致:棘层特征性肥厚,基底层与棘层间水疱形成。水疱内可见渗出,主要为嗜酸粒细胞。黏膜固有层上部可见严重的炎性反应。链霉素-生物素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显示所有病例表皮细胞间均有IgG和C3沉积。

  • 标签: 增殖型天疱疮 口腔损害 组织病理学特征 寻常型天疱疮 肉芽组织增生 水疱形成
  • 简介:寻常天疱疮(P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常首发于口腔并逐渐累及其他部位黏膜和皮肤。许多患者,特别是初期仅表现为口腔黏膜损害的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并影响治疗和预后。本文报告1例。

  • 标签: 寻常型天疱疮 口腔黏膜 自身免疫性 黏膜损害 患者 皮肤
  • 简介:报告1例丘疹鳞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丘疹鳞屑)。

  • 标签: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丘疹鳞屑型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浸泡联合维A口服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35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中药浸泡治疗,B组予维A胶囊口服治疗,C组予中药联合维A治疗,共治疗12周.观察三组跖疣消退的情况,并对痊愈的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A组有效率69.8%,B组有效率68.3%,C组有效率88.1%.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复发率36.4%,B组复发率36.8%,C组复发率8%,A组与B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浸泡联合维A口服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好,且复发率低.

  • 标签: 跖疣 中药 阿维A
  • 简介:患者男,39岁,因"反复面部、四肢红斑伴感觉减退3年,水肿性红斑1周"就诊。体检:面部肿胀,额部、眉间、两颊部、唇部可见水肿性红斑;右胸部亦见相似皮损;右臀股部可见直径约15cm的环形红斑,中央浅白色,外周红色,浸润明显;左侧尺神经轻度粗大,余浅神经未触及。组织病理支持"界线类偏结核样麻风伴Ⅰ麻风反应"。

  • 标签: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麻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