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抑郁患者躯体表现是影响抑郁低识别率原因之一。躯体化导致了大量抑郁患者表现为各种各样躯体症状、低情感症状而就诊于非精神科,造成了误诊或漏诊。现将国内外对抑郁患者躯体化临床表现和生物心理社会中介作用因素如文化因素、述情障碍、躯体感觉放大及生物学因素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症状 述情障碍 躯体感觉放大
  • 简介: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商品名,黛力新)等药物联合治疗胸背痛焦虑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胸背痛焦虑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8人.A组予以黛力新+多虑平抗焦虑治疗,同时予以西乐葆止痛治疗;B组予以西乐葆单纯止痛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胸背痛疼痛程度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变化。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由(8.56±1.43)分下降到(3.42±1.71)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由(29.48±8.75)分下降到(12.73±7.29)分;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由(8.61±1.24)分下降到(6.57±2.16)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由(29.33±8.91)分下降到(20.36±5.77)分。2组治疗后VAS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意义俨〈0.05)。结论黛力新+多虑平等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胸背痛焦虑,而单纯西乐葆止痛治疗效果不佳。

  • 标签: 焦虑症 疼痛 治疗
  •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焦虑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焦虑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焦虑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一个挑战。

  • 标签: 双相障碍伴焦虑症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抑郁自杀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病倒进行回顾性诊断,判断其是否合并广泛性焦虑(GAD),检查其自杀观念及行为,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问卷(BDI)评定。结果:①抑郁合并广泛性焦虑为27.63%。②自杀组GAD例数及HAMA评分低于非自杀组。③合并GAD组HAMD评分高于对照组,BDI评分两组相当。结论:①抑郁合并广泛性焦眠比例很高。②焦虑可以作为自杀保护因子,抑郁严重程度、病程是自杀预测因子。

  • 标签: 广泛性焦虑 抑郁症 自杀 抑郁量表 合并症
  • 简介:目的观察解郁化痰颗粒对抑郁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和纳入标准将抑郁失眠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用解郁化痰颗粒联用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帕罗西汀片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定比较临床疗效,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解郁化痰对抑郁睡眠障碍患者HAMD、PSQI量表积分值明显减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2组间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郁化痰颗粒针对抑郁失眠患者,疗效可靠,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解郁化痰颗粒 抑郁症 失眠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评价量子共振检测抑郁相关症状可靠性及其在精神科应用价值。方法将精神科医生通过精神科检查提供精神症状与量子共振检测到精神症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量子共振检测孤僻、无端烦恼、自卑、注意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睡眠障碍、自知力缺失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达到100%;检测注意减退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100%;检测注意减退及无端烦恼准确度100%;无端烦恼、自卑、感觉迟钝、思维迟缓、妄想、注意减退、易激惹性、精神运动性抑制、自杀观念、饮食障碍、早醒检测Kappa值及Youden值均〉0.75。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仪可以作为抑郁辅助诊断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抑郁症 诊断 量子共振检测仪 可靠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3例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患者治疗,笔者认为在中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焦虑,经过住院治疗后能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 病例 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广泛性焦虑诊断准确性,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症状依据、严重程度依据、病因依据、内在关系依据、病程依据和排除依据,作为广泛性焦虑理论诊断模式要素。其中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为以往各种诊断标准所没有。结果:症状依据、病因依据和内在间系依据三者构成诊断广泛性焦虑关键而本质条件,而且病因依据和内在关系依据有利于确认症状依据属于广泛性焦虑。严重程度依据、病程依据和排除依据三者构成诊断广泛性焦虑外在对比条件。结果:广泛性焦虑理性诊断模式使广泛性焦虑诊断更加严谨,既利于确诊,也利于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广泛性焦虑症 理性诊断模式 诊断模式 神经症
  • 简介: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米氮平、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症状抑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诊断标准躯体症状抑郁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度洛西汀、米氮平、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药物均能迅速起效,第2周末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治疗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躯体症状抑郁,四药总体疗效相似,均起效较快,度洛西汀、米氮平和帕罗西汀不良反应相对少,依从性好。提示四种药物均为治疗躯体症状抑郁一线药物,度洛西汀、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度洛西汀 米氮平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躯体症状 抑郁症
  • 简介:目的探索抑郁患者与性别、性格关系及临床特征。方法封80例住院抑郁首发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住院抑郁病人80例,92.5%病人出现过自杀观念,25H病人有明确自杀行为,而且同时伴有严重焦虑,失眠时更易出现自杀行为,并且在性别、性格上有显着差异。结论未来10年中,抑郁将成为全球第2号杀手,长期躯体不适,且治疗无效者要考虑抑郁可能,且性格内向及女性占多数。

  • 标签: 临床分析 自杀行为 抑郁症患者 临床特征 统计分析 自杀观念
  • 简介:分娩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病高危时期,抑郁焦虑是围产期妇女较常见心理反应,若得不到相应关注与治疗,可以发生产后抑郁。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0%~16%,国内报道为15%。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恢复,还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社会和家庭都需要予以充分重视,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以下是就近几年来产后抑郁病因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产后 病因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8例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析。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认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抑郁诊断标准诊断抑郁。结果: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与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或久治不恢复以及脑卒中反复发作有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应重视脑卒中后抑郁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气功放松训练与团体心理辅导对老年焦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32名患老年焦虑气功锻炼者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气功放松锻炼和团体心理辅导,分别于锻炼前后测查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经过治疗,被试在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水平明显好转。结论气功放松训练结合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治疗老年焦虑

  • 标签: 心理辅导 气功治疗 老年人 焦虑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抑郁是与睡眠障碍相关最常见精神疾病。约80%抑郁患者存在睡眠问题。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抑郁睡眠障碍脑电图监测、神经生物学机制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共病
  • 简介:目的观察博乐欣治疗老年抑郁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老年抑郁病人分别给予博乐欣及马普替林对照治疗,博乐欣42例,马普替林36例.疗程8周。以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及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了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博乐欣与马普替林临床疗效相当,而本良反应明显小于马普替林,主要表现在口干、便秘、失眠、头昏等.结论博乐欣是一种疗效可靠、副作用轻微、依从性好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以广泛用来治疗老年抑郁

  • 标签: 博乐欣 药物治疗 老年 抑郁症 马普替林
  • 简介:目的比较黛力新与多塞平治疗老年期焦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门诊治疗老年期焦虑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分别用黛力新和多塞平治疗,疗程6个月。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3周末及治疗第6个月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黛力新组有效率为90.3%,显效率为74.2%;多塞平组有效率为86.7%,显效率为56.6%,两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在治疗第1、2周末黛力新组HAMA总分较多塞平组显著减少(P〈0.01)。多塞平组抗胆碱能副反应较突出,黛力新组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黛力新治疗焦虑疗效好,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更适合老年期焦虑患者急性期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

  • 标签: 焦虑症 老年人 黛力新 多塞平
  • 简介: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焦虑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身病房收治焦虑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患护理服务效果、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等,均明显占据一定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焦虑临床治疗病患,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提升病患治疗及护理服务效果,改善病患睡眠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 改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和评价WHOQOF—BREF在抑郁患者中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调查表由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结束时独立填写或在医师指导下填写。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时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结果治疗前Cronbachα=0.7499,治疗后Cronbachα=0.8770。WHOQOL-BREF第4个条目在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其余各个条目的差别均非常显著。研究前HAMD评分与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呈负相关(P〈0.01),第6周与各个因子均呈负相关(P〈0.01)。年龄、婚姻、文化和居住地不同,生存质量有差别,但治疗后差别消失。结论WHOQOLBREF在抑郁患者具有良好内部一致性,可用于评定患者不同时期生存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抑郁症 WHOQOL-BREF
  • 简介:目的观察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抑郁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抑郁患者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治疗观察疗程为6次以上,治疗前后以观察临床症状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抑郁情绪、自杀等六项因子及中华医学会4级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忧郁情绪、躯体性焦虑、自杀、绝望感、阻滞、认知障碍等六项因子明显改善(P<0.01),显效率为61.76%,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起效快,疗效较佳,适合抑郁快速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 抑郁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