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报告1岁11月,社会性别女。因“偶然发现外阴包块半年”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我院)儿科就诊。患儿系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4kg,身长49cm,产时无窒息抢救史,否认母孕期疾病史。生后阴蒂肥大,尿道开口较小,无特殊面容及其他畸形,按女孩抚养,半年前家长偶然发现患儿外阴包块,外院彩超“双侧阴唇处软组织内低回声,考虑睾丸组织”,未予特殊处理,转诊至我院。

  • 标签: 病例报告 5Α-还原酶 2型 南方医科大学 妇幼保健院 社会性别
  • 简介:目的检测幼鼠随年龄增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的改变。方法将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小鼠按照单双号法抽选幼鼠(2月龄),成年鼠(10月龄)和老龄鼠(18月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结果各组鼠龄的肝组织中SOD含量有所不同:幼年组与成年组、老年组相比SOD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幼鼠年龄增长,其肝组织中SOD活性逐渐下降。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组织 氧自由基 动物 实验 小鼠 近交系
  • 简介:目的:总结Rex分流术及Warren分流术治疗8例门静脉海绵样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作者采用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8例,其中Rex分流手术5例(2例为断流手术后出血复发),Warren分流手术3例。Rex分流术选取自身门静脉Rex窦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等做吻合,并在血管吻合前后测量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压不同程度地降低。Warren分流术将游离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吻合,吻合前后均测门静脉压力。结果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如同龄儿,均未出现门脉高压性脑病;1例于术后16个月再出血1次,后未再出血,7例无再发出血;1例术后出现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行脾动脉结扎术患儿术后出现脾梗死,间断发热1个月。结论分流手术治疗门脉海绵样,预防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

  • 标签: 门静脉压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患儿,男,6岁,因食欲下降5d,呕吐伴嗜睡4d入院。患儿5d前因进食较多豆类食品出现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喜喝水,未予以治疗。入院前4d出现进水后呕吐,喷射性,睡眠明显增多。入院前3d呕吐、口渴加重并出现嗜睡,在当地治疗1d,呕吐停止,但患儿嗜睡、口渴加重急转至本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既往体健,生长发育正常。其姐体健,无类似疾病史。父母体健,近亲婚配。查体:T36.7℃,P110次/min,R24次/min,BP99/44mmHg,体重17kg,身高126cm。精神差,反应淡漠,全身皮肤粘膜弹性较差。口唇粘膜干裂,结膜充血明显,咽稍红。颈稍抵抗。两肺呼吸音粗,未及罗音,心律整。腹软,肝右肋

  • 标签: 甲基巴豆酰 缺乏症 羧化酶 气相色谱 有机酸 辅酶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囊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0 ̄1996年资料完整的70例尸检新生儿肾上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及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肾上腺组织结构仍具有胎儿期特征,在29例中能上腺皮质囊性。胎龄≤36w者,肾上腺皮质囊性发生率高于胎龄〉36w者(60%vs24.57%,X2=9.95,P〈0.005);围产期窒息者肾上腺皮质囊性发生率高于窒息者。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肾上腺皮

  • 标签: 新生儿 肾上腺皮质 病理 囊性变
  • 简介:目前肾损害的实验室诊断多以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肾损害和更有效监测药物性肾损害及肾病患者的转归.本文联合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ALP)、亮氨酸氨肽酶(LAP)、尿酸(UA)试图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酶 检测 早期肾损害 诊断
  • 简介:EBV是一种亲人类B细胞的疱疹病毒.EBV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包括肿瘤性和肿瘤性相关疾病[1].在儿童肿瘤性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最具临床意义.IM是良性自限性疾病,而CAEBV和EBV-HLH具有潜在恶性倾向,预后不良.本文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诊断的IM、CAEBV和EBV-HLH各1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EBV感染 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免疫指标及血清心肌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菏泽市立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健康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情况以及血清心肌水平。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健康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不仅血清心肌水平异常升高,而且其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差,临床上可通过对其免疫状态及血清心肌水平变化情况对肺炎新生儿进行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细胞免疫 红细胞免疫 血清心肌酶
  • 简介:本课题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住院的1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118例,均符合韩玉昆关于HIE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进行了心肌谱测定并进行分析,探讨其与病情程度及缺氧的关系。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酶谱
  • 简介: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临床发作的形式分为惊厥性(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和惊厥性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NCSE),尽管NCSE对生命威胁较小,但容易被误诊,且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日益受重视。本研究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22例NCSE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 临床分析 癫癎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发作
  • 简介:目的用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oro病毒抗原检测,其中有61份同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7份粪便标本中,Noro病毒阳性46份,阳性率为27.5%。其中,GⅠ型阳性标本20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3.5%(20/46);GⅡ型阳性标本1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1.3%(19/46);另有7份标本为GⅠ和GⅡ型同时阳性,提示为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总数的15.2%(7/46)。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3.5%(43/46)。本组Noro病毒感染性腹泻未见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检测轮状病毒的61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9份,阳性率为47.5%。在29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11份(11/61,18.0%)标本检出Noro病毒阳性,提示存在Noro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Noro病毒感染在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轮状病毒。EIA检测Noro病毒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 标签: 非细菌性腹泻 Nora病毒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酶免疫吸附法
  • 简介:缺氧缺血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在缺氧、缺血过程中被诱导表达,产生过量一氧化氮,导致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及神经元死亡,加重神经损伤。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表达在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应用中显示了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该文综述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及与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相关性,展望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抑制剂作为缺氧缺血脑损伤治疗策略的前景。

  • 标签: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缺氧缺血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出生胎龄在28~34周的早产儿3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脑B超和MRI检查诊断脑损伤,ELISA检测血清EPO、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EPO水平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分析血清EPO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清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304例早产儿中发生脑损伤125例(41.1%);低水平EPO组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水平EPO组(P〈0.01);脑损伤早产儿血清S100蛋白、NSE、MBP水平均高于无脑损伤组(P〈0.01);血清EPO水平与S100蛋白浓度、NSE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复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贫血和低血清EPO水平均是脑损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EPO低水平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血清EPO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损伤 危险因素 早产儿
  • 作者: 肖啸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5-07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3期
  • 机构:浏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300
  • 简介:目的:探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100例新生儿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广普青霉素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万古霉素治疗方案,以患儿肾功能、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为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肾功能指标对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P>0.05)。结论: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效果显著,且改善患儿肾功能指标,适用于我院临床治疗中。

  • 标签: 万古霉素;新生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广普青霉素
  • 简介:Leigh综合征是由于线粒体呼吸链能量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呼吸链复合物I缺陷是导致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研究通过线粒体基因13513G〉A突变分析首次确诊了1例中国人Leigh综合征患者。患儿为第一胎,12岁时出现抽搐,13岁时先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13岁来院就诊左眼颞侧视野缺损,痉挛步态,血液乳酸、丙酮酸增高,腓肠肌活检肌纤维内脂滴轻度增多;心电图检查显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损害,符合Leigh综合征诊断,合并继发性癫癎。经基因分析证实患者存在线粒体基因13513G〉A突变,导致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下降。治疗以多种维生素为主,补充左旋肉碱、辅酶Q10,同时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等抗癫癎治疗。现在患儿16岁,休学,智力无明显倒退,体力、体重显著减退。Leigh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患儿以抽搐起病,合并视力减退,经基因分析明确了病因,有助于相关家庭的遗传咨询。

  • 标签: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综合征) 线粒体呼吸链酶 复合物I缺陷 线粒体基因 13513G〉A突变 儿童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剂量与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Westsyndrome,WS)疗效及副作用的差异,寻找ACTH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WS(8例隐原性,22例症状性)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n=15)或小剂量组(n=15)。常规剂量组ACTH50IU/d×2周,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小剂量组每日0.4IU/kg×2周,若痉挛发作停止,随后2周减量至停药,若未完全控制或无效,加量至每日1IU/kg再用2周,随后用2周的时间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ACTH两种不同剂量治疗WS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常规剂量与小剂量治疗WS的近期疗效相似,有效率分别为53%及60%(P〉0.05),治疗后脑电图变化、痉挛复发及复发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8例完成12个月以上随诊,长期疗效两组间也无差异。ACTH对隐原性WS的有效率及脑电图高峰失律消失例数均高于症状性组(P〈0.05)。常规剂量组副作用发生率(93%,14/15)明显高于小剂量组(20%,3/15),常规剂量组中1例出现轻度脑萎缩。结论ACTH50IU/d与每日0.4IU/kg两种剂量治疗WS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相似,对隐原性WS的疗效优于症状性,为避免副作用的发生,ACTH的使用应从小剂量(每日0.4IU/kg)开始。

  • 标签: 婴儿痉挛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疗效 副作用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结合铁在新生儿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克服基体效应的Bleomycin方法,分别测定2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h内、6~12h和12~72h的血浆蛋白结合铁(NPBI),并取20例正常新生儿于出生6h内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铁作为对照.结果窒息组NPBI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vs20%),P<0.01.窒息组血浆蛋白结合铁水平在生后6h内为[(4.14±2.41)μmol/L]、6~12h为(2.26±2.21)μmol/L,均比对照组[(0.28±0.79)μmol/L]显著升高(P<0.05),尤以生后6h内为最高.结论蛋白结合铁可能在新生儿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窒息 新生儿 血浆 非蛋白结合铁 测定 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蛋白体抑制剂MG-132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NF-kB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蛋白体通路特异性阻断剂MG-132加入K562细胞,用AO/EB细胞形态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逆转录-PCR检测NF-kB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NF—kB与caspase-3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15μmol/LMG-132作用24h后,凋亡率为(26.5±0.6)%,与对照组(1.2±0.1)%相比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MG-132诱导K562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RT—PCR检测发现NF—kBmRNA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MG-132可降低NF—KB的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表达量与MG-152的作用呈剂量相关。结论MG-152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G-132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下调NF—kB表达继而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 标签: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凋亡 CASPASE-3 K562细胞株
  • 简介:目的糖皮质激素在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长期抑制糖皮质激素活性对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4周龄雄性SD大鼠为动物模型,在给于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予含11β-羟甾类脱氢(11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11β-HSD)抑制剂(glycyrrheticacid,GE)800mg/L的水长期饮用至24周,并以单纯高脂饲料喂养组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大鼠食物摄入量及体重变化。在GE应用24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糖皮质激素、瘦素及胰岛素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结果随着GE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的食物摄入量较对照组逐渐减少,至6周时达到统计学意义,同时伴有相应的体重增长减慢,至8周时,GE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时,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降低,但血浆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GE组在15,30,60和120分钟时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应用11β-羟甾类脱氢抑制剂能够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

  • 标签: 11β-羟甾类脱氢酶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肥胖症 糖耐量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CK-MB)的影响。方法取确诊MAS的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cTnⅠ和CK-MB分别为(0.31±0.24)μg/L、(85.1±18.3)U/L,均高于对照组(0.03±0.19)μg/L、(34.2±12.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血清cTnⅠ的异常率68.89%(31/45),高于对照组5.00%(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血清CK-MB的异常率66.67%(30/45),高于对照组50.00%(20/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新生儿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较正常高,应常规对MAS患儿进行血清cTnⅠ和CK-MB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及时干预和治疗。

  • 标签: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肌钙蛋白Ⅰ 肌酸激酶同工酶 婴儿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