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肿瘤肿瘤机械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来该院就诊的机械肠梗阻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肠扭转患者10例,肠套叠患者11例,肠粘连患者25例,粪石患者2例,嵌顿疝患者2例。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进行肠道减压和营养支持等手术治疗,再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过3个月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后对治疗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后共治愈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结论械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肿瘤肠梗阻,肿瘤机械肠梗阻以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肿瘤机械肠梗阻则以手术治疗手段居多,临床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机械性肠梗阻 肿瘤 诊断 经鼻肠导管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肿瘤肿瘤机械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机械肠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0例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肿瘤机械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的机械肠梗阻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尤其是肿瘤肠梗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非肿瘤肠梗阻以粘连肠梗阻多见,应根据CT的诊断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肿瘤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于我院选取32例肿瘤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32例肿瘤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肿瘤肠梗阻确切诊断后可首选手术治疗,而非肿瘤肠梗阻可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法,均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治疗肿瘤大咯血的方法和疗效。材料和方法对67例因肿瘤性疾病所致大咯血在我科行介入诊疗的患者资料做回顾分析。术中常规先行主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气管动脉、体循环侧支动脉等血管造影。确定咯血罪犯血管后,酌情采用明胶海绵、PVA、弹簧圈等栓塞剂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达100%,近期复发率6%(4/67),远期复发率13.4%(9/67),均经再次血管栓塞后止血。全组病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治疗肿瘤大咯血的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好的方法。

  • 标签: 大咯血 动脉栓塞 支气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脏肿瘤局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当出现典型的FNH超声表现,即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动脉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轮辐状分布的肿瘤血管,动脉期呈高增强,肝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仍然呈高增强或等增强时,应高度提示FNH的诊断。

  • 标签: 肝脏非肿瘤性局灶性病变 超声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整块剜除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患者,采用直出绿激光及水刀行整块剜除术治疗膀胱肿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来评估手术的安全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整剜除肿瘤,手术时间平均13mm。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导尿管保留48h,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整块剜除术治疗肌层浸润膀胱肿瘤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并能保持肿瘤形态完整,有利于精确的病理学分期分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整块剜除术 绿激光 水刀 经尿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肿瘤患者计划拔管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40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计划拔管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计划拔管概率明显比较低,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集束护理措施降低计划拔管发生概率,保证各项治疗措施有效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肿瘤患者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输尿管支架在肿瘤狭窄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OK金属输尿管支架治疗肿瘤输尿管狭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并记录患者临床随访结果。结果对16例结核顽固输尿管狭窄患者,6例输尿管激光损伤狭窄患者,9例结石输尿管狭窄,2例外伤后输尿管狭窄,2例后腹膜纤维化患者进行金属输尿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其中16例结核患者在置入3~6个月后均出现严重的输尿管支架结壳现象,均提前拔除。9例结石患者也不同程度的在1年内出现支架结壳现象,1例患者1年后因结壳拔除困难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拔除。2例患者在置入期间出现泌尿系耐药菌感染反复发热给以提前拔除,1例后腹膜患者置入36个月后才给予拔除,支架管表面光滑。而同期肿瘤狭窄患者43例患者输尿管支架疗效明显,给予更换12条次支架未见结壳现象发生。结论金属输尿管可能不适合结核及结石输尿管狭窄患者长期留置体内治疗,对于肿瘤输尿管顽固狭窄金属输尿管支架具有良好的扩张引流及支撑作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支架 金属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是一组具有潜在恶性的少见肿瘤,依据临床有无内分泌症状分为功能功能两类.MRI检查有助于功能pNENs的术前诊断.本研究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2例功能p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MRI动态增强扫描示肿瘤呈持续或渐进中度至明显强化、肿瘤周边包膜中度至明显强化是非功能pNENs的特征表现,突破包膜生长或明显分叶样生长改变提示肿瘤可能具有局部侵袭生长趋势.该特征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肿瘤内科置管的268例PICC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68例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计划拔管22例,占8.21%。计划拔管的发生与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PICC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管理对策,减少患者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及介入治疗法诊治积乳症、闭塞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诊断为乳腺疾病患者7426例,年龄25~74岁,平均36.8岁,全部为女性。根据镜下表现分组:积乳症组(2466例)、闭塞乳管炎组(2026例)及导管扩张症组(2934例),3组均给予介入治疗,3~4周为1个疗程。随访3~36个月。结果742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62.59%(4648/7426),总有效率为93.33%(6931/7426)。积乳症组有效率达96.15%,治愈率达72.91%;闭塞乳管炎组有效率达90.57%,治愈率达53.95%;导管扩张症组有效率达92.88%,治愈率达59.88%。并发症:乳管皲裂25例,细菌感染13例,血肿3例,未发现医源性感染。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积乳症、闭塞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具有特异性诊断作用。乳管内窥镜介入治疗直接有效。

  • 标签: 乳管镜 乳腺疾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导致PICC导管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本院治疗肿瘤且行PICC导管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密切观察,统计计划拔管发生率,分析导致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150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20例(13.3%)发生计划拔管。而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高浓度药物是导致出现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结论肿瘤内科PICC导管患者发生计划拔管的概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肘窝下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应用高浓度药物密切相关。所以医务人员需要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症,明确造成PICC计划拔管关键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降低计划拔管的概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肿瘤患者PICC置管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及降低拔管率发生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半年以来954例肿瘤患者PICC计划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及总结。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及考试、对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明显降低了PICC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 肿瘤患者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拔管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计划拔管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计划拔管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拔管的影响,并采取针对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 摘要 ] PICC 置管患者计划拔管现状不容乐观。一旦发生计划拔管,将会加重肿瘤患者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早期识别与预防。为进一步了解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计划拔管的相关知识,探讨其目前的预防研究进展,并总结论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 成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治疗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肌层浸润膀胱癌(<T2期)患者,其中40例患者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HoLRBT组),42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TURBT组)。观察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发症、术后病理及复发情况。结果HoLRBT组的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LRBT组术中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有1例患者发生膀胱穿孔;TURBT组术中有6例患者发生闭孔神经反射,2例患者发生膀胱穿孔;HoLRBT组术后病理中有肌层组织情况及术后肿瘤残留率明显优于TURBT组(P<0.05)。随访两年,两组的肿瘤累积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 vs. 19.0%,P>0.05)。结论HoLRBT治疗T2期以内的膀胱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肿瘤残留,避免行二次电切除术。

  • 标签: 膀胱肿瘤 激光,固体 膀胱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和结节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炎指标NLR、PLR、LMR及肿瘤标志物CEA、CA125、NSE在小细胞肺癌肿瘤分期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兰陵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进行回顾研究,采用病理组织学结合影像分析对不同患者进行肿瘤分期诊断,取外周血并检测CEA、CA125、NSE及计算NLR、PLR、LMR,分析炎指标及肿瘤指标与肿瘤分期相关及临床诊断效果。结果随着肿瘤发展,炎指标和肿瘤标志物均呈现上升趋势。炎指标及肿瘤标志物与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单独分析不同指标诊断肿瘤分期敏感度CA125>NSE>NLR>LMR>PLR>CEA,特异度CEA>CA125>NSE>NLR>LMR>PLR。肿瘤标志物各指标AUC值均高于炎指标。联合多项指标NLR、PLR、LMR、CEA、CA125、NSE组合对Ⅳ期小细胞肺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1.8%和81.6%,AUC值为0.930。结论联合炎指标和肿瘤标志物作为评价体系可为肿瘤分期和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预测指标,有助于进一步确定高危患者,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肿瘤标记,生物学 癌,非小细胞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