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术中快速诊断方法.方法17例术前诊断为巨结肠的患儿,术中分别在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取三份全层标本,以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结肠造瘘术后关闭瘘口时的结肠标本为正常对照,利用一种快速AchE染色方法,将标本孵育时间分别确定为1、3、5、10、15、30min,同时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并和正常组比较.结果快速AchE染色法标准孵育时间5min后出现深褐色的沉淀,我们可以识别出增生的胆碱能神经纤维,而正常组神经纤维不显色,如果结合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节细胞使结果更准确.结论这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AChE染色方法可以和冰冻切片HE染色联合应用在术中诊断HD和IND,并判断异常肠段的范围.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儿 诊断 实验 HE染色 冰冻切片
  • 简介:婴幼儿,特别是体重在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因其本身的特殊,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部分.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1年12月共施行体重在10kg以下的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4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低体重婴幼儿 先心病 术中管理 体外循环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低体重急诊先心病手术息儿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危重先心病息儿急诊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4h~18d(4.7d±3.8d),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d~22d(8.4d±7.5d)。全组死亡率为9.2%(11/120),其中术中死亡4例,监护室死亡3例,术后随访6~50月,远期死亡4例,再手术17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挽救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急症 婴儿 新生 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纳洛酮的不同给药方法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静滴纳洛酮组(A组)31例;静注纳洛酮组(B组)29例;比较2组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结果A组总有效率96.8%,B组总有效率75.9%,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纳洛酮静滴法较静注法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好。

  • 标签: 呼吸暂停 纳洛酮 静滴法 静注法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0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金双歧,观察黄疸消退的天数。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双歧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疗效明确。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 金双歧
  • 简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的原因特殊而复杂,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对每个黄疸患儿应尽快找出其原因,及时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较多,我们根据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在常规的黄疸治疗上加用石蜡油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石蜡油 辅助治疗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小儿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疗效安全及合适的剂量。方法治疗组(简称L组),用L-甲状腺素钠治疗(n=40),对照组(简称T组),用干甲状腺素片治疗(n=35),观察临床表现,TSH,T3,T4及骨龄的变化。结果两组4周症状缓解率有显著差异,L组高于T组,(X^2=13.78,P〈0.01),TSH,T44周恢复时间对比,两组差异有显著,L组高于T组,(X^2=24.

  • 标签: 左旋甲状腺素钠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小儿
  • 简介: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对照组仅采用综合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小剂量肝素不失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肝素 小剂量 新生儿硬肿症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希舒美治疗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总结分析159例分别应用希舒美口服治疗、红霉素静脉滴注、希舒美口服+红霉素静脉滴注3种方案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疗效.结果三方案对支原体非肺炎感染的临床症状改善及支原体的清除作用无明显差异,而对支原体肺炎组,红霉素静脉滴注、希舒美口服+红霉素静脉滴注方案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轻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希舒美可替代红霉素静脉注射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而在支原体肺炎组,亦能部分替代红霉素静脉注射.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希舒美 红霉素 儿童 呼吸道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源膀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神经源膀胱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中获随访96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82例.结论对神经源膀胱患儿的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全面的评价,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外科学
  • 简介:目的儿童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常因并发出血就诊,为探讨儿童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文采用立止血联合洛赛克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立止血+洛赛克,对照组应用止血敏+西咪替丁,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日、显效率、有效率.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日比较,治疗组8.4±1.0d,对照组12.3±1.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t=9.019,P<0.01).两组疗效比较,显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x2=4.241,P<0.05);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x2=0.253,P>0.05).结论立止血联合洛赛克治疗能明显缩短活动出血病程、平均住院日.

  • 标签: 溃疡 出血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FSGS)3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并通过连锁分析方法进行已知基因的排除定位研究。方法对3个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应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两点连锁分析的方法,在已知的FFSGS相关基因NPHS1、NPHS2、ACTN4、TRPC6、CD2AP和WT1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14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研究。结果FFSGS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4名家系成员中有16例患者,其临床表型不同,2个家系(家系A和家系B)的起病年龄相对较大,在青少年期发病,家系A中有3例患者发病年龄偏小,最小者1岁发病,家系A中其他患者都是25岁以后发病。3个家系中有4例因尿毒症死亡,另2例尿毒症行肾移植治疗,还有2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家系A的先证者14岁即出现了Cr增高。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和D11S2000等STR对家系A进行NPHS1、NPHS2、ACTN4和TRPC6基因的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最大的LOD值为0.18(D11S1391);在θ=0.1时,最大的LOD值为0.18(D11S1986);在θ=0.2时,得到本组最大的LOD值为0.47(D19S220),均不支持连锁。提示家系A与所检测的9个DNASTR位点无共分离。用上述STR以及ACTN4基因内的STRD19S422、CD2AP基因所在位点的STRD6S936、D6S1566、D6S1651和WT1基因所在位点的STRD11S2370对家系A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提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CD2AP和WT1等基因所在位点不连锁。应用D19S191、D19S220、D19S224、D19S422、D1S215、D1S416、D1S466、D11S1391、D11S1986、D11S2000、D6S936和D6S1566等STR对家系B和C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结果这2个家系的致病基因与ACTN4、NPHS1、NPHS2、TRPC6和CD2AP等基因所在位点均不连锁。结论3个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FFSGS家系,�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基因 突变 连锁分析 微卫星遗传标记
  • 简介:溃疡病是成人的常见病。其中应激胃溃疡也不少见。应激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是指病儿在应激状态下特别是在感染、休克、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时常有大面积糜烂胃炎即应激胃溃

  • 标签: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 病理学
  • 简介:细菌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近年来,痢疾杆菌不断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观察氟嗪酸对小儿细菌痢疾的疗效,我们将先以利福平治疗无效的患儿,改用氟嗪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氟嗪酸 细菌性痢疾 治疗小儿 痢疾杆菌 疗效 常见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外伤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特殊及术式选择.方法对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13例儿童外伤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成功4例,均为Ⅰ、Ⅱ级脾破裂而无其它脏器损伤者;手术治疗9例,其中脾破裂单纯缝合修补术2例,脾部分切除术1例,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6例;1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外伤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治疗则尽量行保脾手术,必要时采用联合多种术式保脾,但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

  • 标签: 脾破裂 诊断 脾破裂 外科学
  • 简介:我们收集了近15年在我院及外院住院治疗的系统红斑狼疮(SLE)病例113例,从发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几方面对小儿SLE做一全面的回顾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女性多见,男:女=1∶4.13。年龄5~14岁,以10岁以上多见(占81%)。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者12年。患儿起病急,首发症状各异,可以表现为发热(42.5%)、皮疹(13.3%)、淋巴结肿大(6.2%)、关节痛(15.9%)等全身症状,也可在病初即出现器官受累的症状.如头痛、抽搐(3.5%),尿少、浮肿(11.5%),腹痛、腹泻(4.4%)及出血点,瘀斑(2.7%)。临床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实验室检查 狼疮性肾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 首发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经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手术治疗 微创外科 小儿
  • 简介:女,2个半月,因咳嗽2d,发现心电图(ECG)异常2h入院.胸片:右下肺炎.肌酸激酶(CK)、CK-MB,肌钙蛋白、抗链"O"、电解质正常.心脏彩超正常.ECG:P波消失,QRS终末部分增宽、粗钝,时限0.11s,心室率167次/min,心电轴-56度,描记中恢复窦性心律,心房(室)率125次/min.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阵发性室心动过速,心室率163次/min.口服心律平每次4mg/kg,3次/d,第3天ECG为窦性心律,QRS时限0.07s,心率117次/min,心电轴130度,Rv1=2.2mV.住院2周肺炎治愈,门诊随访.出院2周后心动过速复发,加大心律平剂量转为窦性心律.出院3个月后发现气促,脉搏缓慢60~70次/min,动态心电图:可见早搏呈二联律,心动过速QRS图形同第1次动态心电图,ECG示早搏呈二联律,联律间期相等,早搏与心动过速QRS形态相同.不排除是药物所致,停用心律平观察.

  • 标签: 婴儿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诊断 心电图 肌酸激酶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影像检查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随着影像检查的普及,HIE各病程阶段进行头颅CT检查已经相当普遍,动态头颅CT系列检查被认为对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但从新生儿CT使用的安全及降低医疗成本来看,选择适当的检查时机,减少检查次数是必要的.本文对2003~2004年本院有完整CT与临床资料的114例HIE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不同病程阶段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关系,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头颅CT检查 HIE患儿 临床分度 不同病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