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因肾肿瘤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19例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左侧10例,右侧9例;肿瘤位于前唇者10例,位于后唇者9例;肿瘤完全内生1例;孤立肾病肾肿瘤1例;患者年龄32~80岁,平均(62.26±13.02)岁,体质量指数19~28.1,平均22.75±2.17,肿瘤直径1.1~4.5cm,平均(2.76±1.00)cm,R.E.N.A.L.评分6~10分,平均(7.73±1.05)分,Mayo粘连指数评分0~3分,平均(0.89±0.87)分。结果19例肾肿瘤患者均成功完成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90~196min,平均(125.68±28.62)min(包含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出血量20~200mL,平均(53.16±42.03)mL,肾动脉阻断时间8~30min,平均(17.42±6.04)min,术后卧床时间2~5d,平均(2.89±0.99)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11d,平均(3.74±2.60)d,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6.57±0.76)d。病理:肾透明细胞13例(Fuhrman核分级1~3级);乳头状肾癌3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囊性肾癌1例;无切缘阳性病例。平均随访5.6(1~10)个月,无转移、死亡、复发、漏尿等病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治疗早期肾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机器人手术系统 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部肿瘤
  • 简介:阳痿一证,医者根据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的理论,多以阳虚功能不足论治,但验之临床,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在男科工作中,我们逐步认识到,除阳虚之外,还可因郁气滞、血脉瘀阻等引起,从而改变思路,阳痿从论治,每能收到较好疗效,一同试就阳痿与的关系、阳痿从论治的基本情况作一些初步探析,谬误之处,请各位师长斧正。

  • 标签: 从肝论治 阳痿 肝郁气滞 血脉瘀阻 肾藏精 阳虚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TFCLTK)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对TFCLTK的诊疗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结合文献检索到的11例,分析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肉眼观察见肾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可见一巨大肿块,于肾下极并向肾盂内生长,肿块约8.0cm×4.3cm×5.0cm,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切面灰白色,实性,可见散在灰褐色坏死区及灰色出血区,小囊腔形成。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甲状腺滤泡样,滤泡腔内可见红染胶体样物,肾旁淋巴结未查见转移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MA(+),CK(+),CK7灶(+),NSE(+)。CK34BE12(-),Syn(-),CK20(-),CD56(-),CD56(-),CD10(-),WT-1(-),CD34(-),CD57(-),P53(-),CD99(-),TTF-1(-),CD15(-),Tg(-),Ki-67LI30%(+)。结论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是具有一定侵袭性的低度恶性的肾源性肿瘤。目前已明确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为细胞形态学类似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但TTF-1和TG蛋白表达阴性。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 特征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肿瘤组和非肾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肿瘤组相较于非肾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与非肾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肾集合管(collectingductcarcinoma,CDC)和肾管状囊性(tubulocysticcarcinoma,TCC)均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类似,无特异性。与最常见的肾透明细胞相比,肾CDC和肾TCC的影像学、病理特征及预后

  • 标签: 肾集合管 囊性癌 肾管 肾透明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髓质
  • 简介:上世纪70年代起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使睾丸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化疗和放疗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德国睾丸存活者患第二原发(包括原发组织学类型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的风险。我们确认了德国东部地区(1961-1989年和1996-2008年)癌症登记的16990例睾丸和德国西部地区萨尔州(1970.2008年)癌症登记的1401例睾丸。我们用标准化发病率(SIRs)和95%N信区间(95%CI)估计第二原发的风险。我们将估计的年标准化发病率绘制成图以显示趋势。德国东部1961.1989年观察到301例第二原发(SIR:1.9;95%CI:1.7-2.1),1996—2008年观察到159例第二原发(SIR:1.7:95%CI:1.4~2.0)。两地癌症登记的对侧睾丸增加(SIR:萨尔6.0,德国东部13.9)。与其它地区相比,德国东部精原细胞瘤的SIR增加更为显著。数据分析显示对侧睾丸的SIR有稳定的趋势。大多数其它癌症(包括组织学特异性肿瘤)的SIRs的估计精度低,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睾丸患者患第二原发尤其是对侧睾丸的风险增加,因此应进行严密随访。

  • 标签: 癌症登记 发病率 肿瘤 第二原发 睾丸肿瘤
  • 简介:患者,男,27岁。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月加重1周于2006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自诉1月前无意中发现小便呈洗肉水样,无尿痛及排尿费力,1周前出现尿频(1次/h),小便时可见血块,伴有胀痛,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膀胱肿瘤(右侧前壁),拟住院手术。术前膀胱镜检查见右侧壁新生物3.0cm×4.0cm,实质性,广基无蒂易出血,距右侧输尿管开口2.0cm,双侧输尿管开口及喷尿均正常。术前静脉肾盂造影示右侧膀胱区3.0cm×4.0cm充盈缺损,双肾无积水,输尿管未见扩张。CT示膀胱右侧前壁3.0cm×4.0cm×3.0cm肿块,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前检查腹股沟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 标签: 膀胱肿瘤 肉瘤样癌 诊断
  • 简介:经尿道膀胱切除术(TURBt)后膀胱内化疗是治疗浅表膀胱(SBC)的一项重要措施。最近研究认为TUR后立即膀胱内化疗效果最好,并且对各种类型的SBC均有效。另外,化疗药有一个治疗的阈剂量,达到这一剂量即有治疗效果,超过这一剂量只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而不能提高疗效。

  • 标签: 浅表膀胱癌 治疗 BCG 膀胱灌注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合并腔静脉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
  • 简介:上尿路移行细胞(UTUC)是一个具有侵袭性、相对少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在所有泌尿系上皮性肿瘤中所占比例小于5%。在过去的30年里,其诊断与治疗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上世纪80年代较少见的先进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输尿管镜检查、腹部断层成像(CT、MRI)等。UTUC的治疗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

  • 标签: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泌尿系恶性肿瘤 膀胱癌 继发 人口 美国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肾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肾结石合并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1例术前IVU、B超及CT均提示肾盂,另6例IVU及B超均未发现肾盂,其中2例经术前CT检查发现肾盂内肿瘤性占位;2例PCNL术后因出血行CT检查发现肾盂肿物;1例PCNL术中发现肾盂肿物,后病理证实为肾盂;1例由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7例均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因肾盂在皮肤切口处种植,后转移至全身多处,6个月后死亡。余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肾盂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结石合并肾盂的诊断较困难,应联合影像学、病理活检等对其筛查,以期尽早明确诊断。当作出肾结石合并肾盂的诊断后,应放弃对结石的治疗,尽快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

  • 标签: 肾结石 肾盂癌
  • 简介:患者男,56岁,因龟头、冠状沟白斑10年于2006年7月18日就诊。患者lO年前发现龟头、冠状沟处出现白斑,未予治疗,10d前发现冠状沟处一蚕豆大小溃疡状肿物,有白色黏液渗出,偶有瘙痒,来我院行包皮环切术,术后切除包皮组织病理报告为疣状。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冠状沟右侧可见一1cm×0.8cm大小菜花状肿物,向内浸润性生长,表面有白色粘稠黏液渗出,B超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治疗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阴茎3d,每天3次,每次20min,3d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

  • 标签: 阴茎 疣状癌
  • 简介:肾盂约占尿路上皮肿瘤的4%-6%,病理类型以尿路上皮细胞最为常见,约占90%;鳞状细胞小于10%,且多与长期结石、感染等刺激因素有关;腺癌罕见[1-2]。国内由于受含有马兜铃酸中草药的影响,流行病学特征同西方人群有差异,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占78%,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3]。肾盂常呈多中心性生长,具有高度复发和进展风险,处于早期的肾盂可以治愈,但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帮助甚微。

  • 标签: 肾盂癌 尿路上皮细胞癌 诊疗 尿路上皮肿瘤 流行病学特征 鳞状细胞癌
  • 简介:阴茎疣状又称BuschkeLoewenstein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分化良好的阴茎恶性肿瘤,常表现为阴茎头或包皮局限性形态特异的菜花状赘疣或乳头状突起。阴茎疣状临床较少见,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 疣状癌
  • 简介:人类p53基因定位于17P13,具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野生型为抑癌基因,编码蛋白p53,具有“分子警察”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控制DNA损伤细胞的生长:①启动下游p21基因;②转录启动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家族45(growtharestandDNAdamageinductiongene45,GADD45);

  • 标签: 蛋白P53 肾细胞癌 DNA损伤 生长抑制 17P13 P21基因
  • 简介:用免疫量化ABC法检测32例阴茎,32例旁组织和16例正常阴茎组织的癌基因ras产物P21蛋白。结果28例组织,8例旁组织中有P21蛋白表达,而16例正常阴茎组织中P21阴性。P21蛋白表达和病理可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旁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都显示了早期复发和转移的不良预后。

  • 标签: 阴茎癌 癌基因 免疫组化
  • 简介:膀胱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近70%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膀胱整体5年生存率可达77%,仅5.5%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但由于膀胱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肿瘤恶性程度可伴随复发、逐渐进展等特点,使膀胱远期预后不佳。低、中风险的膀胱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年分别有20%、40%的复发率,高风险患者复发率可达90%。

  • 标签: 膀胱癌细胞 复发率 浸润性肿瘤 膀胱组织 浸润深度 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协助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7年8月间的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的1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找寻肾集合管的最佳诊疗方式。结果患者中,Ⅰ期3例,Ⅱ期0例,Ⅲ期7例,Ⅳ期2例;CDC于CT及MRI上多呈形态多变、边界不清的肿块影,于肾髓质处呈浸润性生长,瘤体较小时肾脏轮廓不变,但对于较大的CDC,影像学表现差异巨大;行免疫组化检查后,患者中常见标记物CK19、34βE12、vimentin、PAX-8、PAX-2、INI-1等均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11名患者行手术治疗,5例于术后6~11月内死亡,失访1例,余患者截止最后随访时间2018年3月均存活;另有1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术,该患者术后第6个月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管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肾集合管时应积极手术确诊,术后积极随访,肿瘤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及指导靶向治疗。

  • 标签: 肾脏集合管癌 影像学 病理学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