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微生药物具有区别于其他治疗药物特征。它们主要针对侵入体内微生,表现出选择性抗菌毒性。感染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因此治疗药物必须以适当浓度广泛分布。危险/效益比值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用于预防抗生素不良反应要少。除了作用于感染微生外,抗生素经常影响皮肤和粘膜正常菌群,导致重叠感染和偶尔耐药,这可以影响到患者生态环境。

  • 标签: 药物治疗 抗微生物药 重叠感染 耐药性 实验室检查 抗生素
  • 简介:微生药物具有区别于其他治疗药物独特特征。它们主要针对侵入体内微生,对其有选择性抗菌毒性。感染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因此治疗药物必须广泛分布,并具合适组织浓度。风险/效益比值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预防用药需采用不良反应低抗生素。除了作用于致病微生外,抗生素经常会影响皮肤和粘膜正常菌群,可导致重叠感染,有时产生耐药,可影响患者生态环境。

  • 标签: 抗微生物治疗 抗生素 耐药性 氨苄西林 甲氧苄啶
  • 简介:许多物质,有些是来源于自然,被用于改变应用者精神状态,这些物质包括苯丙胺、大麻、可卡因、迷幻、乙醇、麦角酰乙二胺、毒蕈、阿片类镇痛剂和挥发性物质。依据它们主要作用是用于改变感觉还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进行分类,尽管各组之间存在着重叠,如那些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合理用药 药物滥用 急性中毒
  • 简介:在临床上,有大约5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血管壁大量脂质沉积有关。然而,虽然人们采取了积极预防性干预措施,心血管病仍是人类死亡主要原因。因此,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机制除了单纯脂质浸润以外,我们还必须从更广泛和深层次角度加以理解。目前研究提示极似慢性炎性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可能包括感染。一些学者认为,冠状粥样斑块形成是一种自身免疫过程。本文就微生感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中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生物感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胆固醇
  • 简介: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和骨代谢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mmol/L、(3.05±1.19)pg/L、(368.61±235.32)pg/L,较治疗前((1.78±0.55)mmol/L、(3.94±1.31)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和骨代谢紊乱。

  • 标签: 高通量透析 糖尿病肾病 矿物质和骨代谢
  • 简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学科紧密交叉学科。它从整体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揭示生命本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系统生物学为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高通量 心血管疾病 网络模型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是9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最深远重大科技进展之一,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高度交叉新技术,具有重大基础研究价值,又具有明显产业化前景.其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独特优势,使得药物筛选、靶基因鉴别和新药测试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在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域展示着无穷魅力.

  • 标签: 生物芯片 药学 药物筛选 药物毒性
  • 简介: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如2003年非典、2004年禽流感、今年7月四川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今年中秋节广西生态工程学院轮状病毒感染事件等。从预防这类事件发生与疾病控制来看.医学教育应培养既通晓医疗.又懂得预防、疾病控制知识.还懂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处理新型人才。微生学与免疫学教学极需认真思考,更新观念,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微生物学 免疫学 轮状病毒感染 疾病控制 猪链球菌病
  • 简介:目的分析在现代规范高血压筛查流程下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近两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病因构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在现代规范继发性高血压筛查流程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区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住院高血压患者病因构成情况。结果(1)共144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其中继发性高血压677例,占47.O%,男性294例(43。4%),平均年龄39,834-12.03岁。(2)本中心继发性高血压首位病因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98例,29。2%(198/677),其次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降主动脉和肾动脉)160例。23.6%(160/677),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126例,18.6%(126/67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8例,8,6%(58/677),及其他135例,19.9%。结论我中心在现代规范高血压筛查流程下,住院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检出率明显提高,病因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 标签: 筛查流程 继发性高血压 病因学
  • 简介:目的探讨以囊性成分为主甲状腺癌(predominantlycysticthyroidcarcinoma,PCTC)超声和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30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且经病理证实甲状腺癌超声图像,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血流丰富程度3项超声特征在所有PCTC中分布情况;对其中9例PCTCCT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内实性成分边缘不规则、强化不均匀乳头状结构3项CT特征在PCTC中分布情况。结果30例PCTC整体形态在超声图像中26例(86.7%)呈卵圆形、24例(80.0%)边缘光滑,其内实性成分26例(86.7%)呈偏心分布、20例(66.7%)血流丰富、19例(63.3%)边缘不规则,仅7例(23.3%)出现微钙化;且全部PCTC内实性成分均存在偏心结构、边缘不规则血流丰富3项超声特征中一项或一项以上。9例PCTC实性成分在增强CT图像中7例(77.8%)边缘不规则、6例(66.7%)强化不均匀、6例(66.7%)具有乳头状结构,且均存在以上3项CT特征一项或一项以上。结论当以囊性成分为主甲状腺结节内实性成分在超声或增强CT图像中出现一些可疑恶性影像学特征时,应警惕PCTC可能。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近十年来,尽管我们对病理学了解是突飞猛进,但许多疾病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基因组研究通过基础实验和一系列复杂研究工具发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分子异常,从而为阐明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时机.本综述将举例说明基因组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分子病理学理解,并对一般复杂性疾病研究具有潜在优势.

  • 标签: 疾病发展过程 基因组医学 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 探针 复杂性疾病
  • 简介:肿瘤生物治疗是指通过肿瘤宿主防御机制或生物制剂作用以调节机体自身生物学反应,从而抑制或消除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近10年来,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下.生物治疗有望成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三大常规治疗后第四种治疗模式.Survivin于1997年由美国耶鲁大学Altieri研究小组发现.其在成人除了在胸腺细胞、CD34^+骨髓造血干细胞、结肠基底部上皮细胞等日少数组织细胞外.在大多数终末组织中均无表达.而选择性在大多数人类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细胞耐受放疗、化疗,与肿瘤病人总体存活率、肿瘤复发率有关。这些特性使Survivin成为肿瘤生物治疗一个重要靶点。本文就近年来Survivin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靶向SURVIVIN 肿瘤生物治疗 现代分子生物学 骨髓造血干细胞 宿主防御机制 基因工程技术
  • 简介:甲壳素是1811年法国学者Brae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TTI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化学名称:聚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式:(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fC8H13N05)n。2002年在山东召开咿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家研讨会”上.采肘甲壳素”作为统一命名。主要以资源丰富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色等工艺加工而成,是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等产品基础原料。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产物.是线性高聚物,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生物活性,可生物降解.粘合性成纤成膜性能良好.目前它是人体健康必需第六大生命要素。对人体具有强化免疫。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使疾病痊愈和调节生理机能等五大功能。

  • 标签: 甲壳素 疾病研究 消化道 衍生物 乙酰葡萄糖胺 D-葡萄糖
  • 简介:目的研究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乙醛脱氢酶2(ALDm)活性和含量,丙二醛(MethaneI)icarboxylicAldehyde,MDA)含量4羟壬烯醛(4-hydroxy-2·noncnal,4-HNE)含量影响。方法选取36只250—350g雄性sD大鼠,采用在体原位肺I/R损伤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不同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sham组)、B组(平衡灌注15rain组)、c组(缺血停呼吸30rain组)、D组(缺血停呼吸60min组)、E组(再灌注恢复呼吸30min组)和F组(再灌注恢复呼吸60min组),每组6只。在观察结束后取肺组织检测ALDH2活性和含量,MDA和4.HNE含量。结果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ALDH2活性分别为(2.26±0.45,2.30±0.48,2.40±0.69,2.21±0.42,2.21±0.42和2.16±0.62),含量分别为(0.91±0.11,1.21±0.61,1.23±0.38,1.11±0.38,1.00±0.47和O.92±0.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E组和F组大鼠肺MDA含量(11.03±0.51,12.10±0.29和11.73±0.57)较A组和B组(10.35±0.52和10.30±0.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大鼠肺MDA含量高于c组(10.87±0.62)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E组和F组大鼠肺4-HNE含量(2.15±0.09,2.81±0.22和2.76±0.31)较A组和B组(1.93±0.1l和1.97±0.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大鼠肺4-HNE含量高于c组(2.05±0.08)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肺中醛类物质(MDA和4.HNE)开始蓄积,再灌注过程中醛类物质继续升高,ALDH2活性和含量未受到明显抑制

  • 标签: 肺缺血再灌注 乙醛脱氢酶2 醛类
  • 简介:在心室收缩期心肌同步收缩产生将血液泵出心脏力量。与之相反,在舒张期肌细胞松弛和心室被动运动(主要由胞外基质性质决定)决定了心跳间期心脏充盈。许多相互影响调节机制保证了心脏可以很好地工作并满足循环需要。本文对心肌收缩调节机制、以及该调节机制功能失调在疾病状态(如心力衰竭)中意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肌收缩 调节机制 生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结构 兴奋收缩偶联
  • 简介:便秘为临床中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慢性便秘尤为突出,其在老年人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为缓解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痛苦,我们对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科2009年至2011年60岁以上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给予了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 标签: 生物反馈治疗 老年人:便秘 疗效
  • 简介:药源性哮喘是指无哮喘史患者应用某些药物引起哮喘,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某些药物诱发或使哮喘加剧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明确用药史、哮喘发作、停药并治疗后缓解以及再次用药时再发为特征。最新研究表明: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国外资料321例药源性哮喘分析,以解

  • 标签: 药源性哮喘 致病药物 预防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