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20年治疗心力衰竭的医疗器械发展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室辅助装置和心肌收缩调节装置(CCM),给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选择.然而大多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不适合CRT或左心室辅助装置,因为他们QRS时限不够宽或者心力衰竭症状不够严重;近年研究发现CCM可改善窄QRS时限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调节装置 心肌收缩 左心室辅助装置 收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收缩收缩(PSS)和收缩早期伸长(ESL)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状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10月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且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83例,于术后7 d内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根据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MPSI)将患者分为整体灌注正常组与整体灌注不良组;将左室心肌分为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供血区域,并根据有无灌注不良将各区域心肌分为区域灌注正常组与区域灌注不良组。使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TomTec软件分析,获取常规超声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及PSS和ESL参数:收缩后指数(PSI)、收缩收缩持续时间(PSSduration)、收缩早期指数(ESI)和收缩早期伸长持续时间(ESLduration)。比较术后整体灌注不良组与整体灌注正常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区域灌注不良组与区域灌注正常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PSS和ESL参数及GLS对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①整体灌注不良组与整体灌注正常组间LVEF、LVESV、GLS、PSI 、ESI和PSSduratio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 LAD和LCx供血区域中,区域灌注不良组PSI、ESI和ESLduration的绝对值高于区域灌注正常组(均P<0.05);RCA供血区域中,区域灌注不良组仅有PSI绝对值高于区域灌注正常组(P<0.05)。③对于不同心肌区域的GLS,仅有LAD-GLS绝对值在区域灌注不良组低于区域灌注正常组(P<0.05)。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诊断不同区域的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LAD-PSI、LAD-GLS、LCx-PSI、LCx-ESLduration和RCA-PSI均有较高价值,其中LAD-PSI的曲线下面积(AUC=0.809)最大。结论PSS和ESL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状况,并提供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灌注信息。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收缩后收缩 收缩早期伸长 心肌灌注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收缩期及等容收缩期的运动。方法:85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1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TI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各支冠脉狭窄程度均〈50%)和冠脉狭窄组(35例,至少1支冠脉狭窄程度≥7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收缩期运动呈梯度递减的抛物线样位移曲线,等容收缩期运动呈现为以正向为优势的双向位移曲线或单正向位移曲线,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从二尖瓣环处向心尖段递减,等容收缩期峰值位移(Divc)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冠脉狭窄组Dsys的递变规律与对照组一致,但Dsys减小(P〈0.05),多个节段的Divc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部分节段的Divc递变规律消失。此外,冠脉狭窄组患者中出现收缩后最大位移(Dmax)者较多。结论:冠脉狭窄时,Dsys及Divc均受影响,且多出现收缩收缩现象。采用TTI定量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可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组织追踪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等容收缩期
  • 简介: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的变化特点.方法36例健康成人获取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和心尖两腔切面,应用QTVI和组织追踪(TT)测定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时的心肌速度和位移.结果同一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和位移从心底部到心尖部呈逐渐递减(P<0.001);同水平节段各室壁收缩期的运动速度和位移不相同;各节段心肌纵向收缩速度和位移的相关性良好(r=0.75~0.86,P<0.01).结论QTVI和TT对评价左室纵向心肌的运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定量定位检测心肌运动的新方法.

  • 标签: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组织追踪法 左心室 心肌收缩
  • 简介:【摘要】本文对超声心肌做功(MW)参数对冠心病、心衰竭以及高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病变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作用进行综述。对当前超声心肌做功参数在评估受检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效果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对左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时超声心肌做功参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超声 心肌做功 左室 收缩功能
  • 简介:收缩露丝·阿尔蒙格朱刚译“阿比盖尔小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依达·拉宾诺维奇问道。阿比盖尔正弯着腰,嘴里“卜斯特……卜斯特……”地唤着戈里亚斯,引它走近吃她手里那个剁去了脚爪的鸡腿。听到问话,她直起腰转过身来。一楼的那位邻居正站在门口,她是一个又矮又...

  • 标签: 阿比 雷切尔 起居室 亚伯拉罕 转过身 博物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研究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患者的左室心肌周向应变(CS)。方法收集52例INVM患者为实验组,其中27例EF≥50%,25例EF<50%。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二维动态图像,应用STI获取各室壁节段收缩期CS,并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INVM患者EF≥50%组不同水平CS峰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EF<50%组左室不同水平CS曲线紊乱,峰值明显减低(P<0.05)。结论STI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INVM的方法;而不同室壁节段CS的变化可反映出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斑点追踪显像 心肌致密化不全 周向应变
  • 简介:兴奋收缩耦联是肌细胞兴奋期间由动作电位触发肌质网释放钙离子,从而导致收缩的过程。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通过“钙致钙释放(Ca^2+-inducedCa^2+release)的机制完成的。兴奋期间,细胞膜电位的去极化导致电压依赖性的L.型钙通道(LCC)开放,细胞外钙离子通过LCC流入细胞,激活了肌质网膜上称为ryanodine受体(RyR)的钙释放通道,后者从肌质网钙库中释放钙离子,使细胞质游离钙浓度迅速上升。细胞质钙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启动细胞收缩,另一方面激活了肌质网钙泵和细胞膜钠钙交换,二者分别将钙离子运回肌质网或细胞外,使细胞质钙浓度很快回落,从而完成了一次“钙瞬变(Ca^2+transient)”。钙瞬变在每个心动周期发生一次,是直接控制细胞收缩的细胞内信号。

  • 标签: 兴奋收缩耦联 心肌细胞 Β-肾上腺素受体 分子过程 RYANODINE受体 游离钙浓度
  • 简介:[摘要]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伴循环功能障碍,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患者中很常见,往往伴随着长ICU停留时间、长总住院时间以及高死亡率。目前,西医治疗脓毒性休克多围绕于及时、适当的抗生素和器官支持性治疗,但其住院死亡率仍然高达25-40%,如何治疗脓毒性休克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目前一大难题。研究表明,运用独参汤辅助治疗脓毒性休克可增强其心肌收缩力。本综述将重点阐述独参汤在脓毒性休克中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潜在机制,旨在为未来探索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 标签: [] 独参汤   脓毒性休克   心肌收缩力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TCA治疗的AMI患者3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57.9±12.3)岁。所有患者均在AMI发病1周内行PTCA治疗,并于治疗前3天和治疗后6~8个月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和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心肌代谢显像。根据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值(ΔLVEF )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心功能改善组(ΔLVEF≥5%);B组为心功能未改善组(ΔLVEF <5%)。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VEF、高峰射血率(PER)、存活心肌/坏死心肌节段数(S/N)比值及心肌肌钙蛋白I (cTnI)等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预测LVEF改善(ΔLVEF≥5%)的S/N界值。结果(1)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绞痛病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PTCA治疗前,A组和B组间LVEF、PER、cTn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N比值(A组:1.24±1.06 ,B组:0.58±0.3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24,P=0.042);PTCA治疗后,2组间LVEF(A组:47±12,B组:38±10)、PER(A组:2.11±0.48,B组:1.71±0.50)、S/N比值(A组:0.73±0.47,B组:0.62±0.3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8、-2.366、-2.514,P=0.016、0.024、0.017),但cTnI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N比值是ΔLVEF的独立影响因素(OR=2.164,P=0.018)。(4) ROC曲线结果显示,以S/N比值预测AMI患者PTCA治疗后ΔLVEF≥5%的界值为0.62,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661~0.985),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91.54%。结论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AMI患者行PTCA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 存活心肌 坏死心肌
  • 简介:本文讨论了两种类型的长度收缩佯谬,方法简单,物理图象清晰。

  • 标签: 佯谬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技术观察单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局部心肌径向收缩功能改变有无差异。方法将63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3)和多支病变组(n=30),另选志愿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EchoPAC软件测量左心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PCI术前大部分心肌节段和术后3个月部分心肌节段的左心室收缩期短轴峰值径向应变减低(P〈0.05);单支病变组PCI术后3个月73.51%(136/185)心肌缺血节段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多支病变组54.11%(158/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冠状动脉病变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径向收缩功能改善情况有所不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二维应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 简介: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腹主动脉缩窄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20只)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术后观察兔精神状态、饮食、活动等变化.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出现心室肥厚,等容舒张时间延长.术后8周,组织多普勒提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速比值和心肌收缩期血流峰速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5);而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可造成舒张功能的损伤,同时也伴有轻度收缩功能的损伤.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缩窄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38例(对照组)和HCM患者38例(观察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均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纳入研究的受检者左心房功能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AV-mix、LAV-max、LAV-prep以及LA-SVa更高,LAEF更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可获取左心房全面信息,在肥厚型心脏病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评价上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价值,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治疗效果的评估均具有一定的益处。

  • 标签: 二维超声心动图 肥厚性心肌病 左心房 收缩功能
  • 简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50例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结果:DCM全组及各组EF、FS均明显下降,其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相差非常显著;心功能Ⅱ级组SV、CO、CI略增高;Ⅲ级组SV下降,CO、CI正常;Ⅳ级组SV、CO、CI均下降明显,相差显著。提示:DCM心功能Ⅱ、Ⅲ级时心肌收缩力下降,但心脏代偿功能好,心排量正常;Ⅳ级时心肌纤维收缩无力,心排严重不足,处于失代偿状态。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度与左心室收缩心肌应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组25例,左心室肥厚(LVH)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每搏量,并计算脉压/每搏量以评估大动脉硬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预测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体重指数、年龄、三酰甘油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脉压/每搏量与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的脉压/每搏量分别为(1.26±0.45)、(1.53±0.59)、(1.82±0.43)mmHg·m2/ml(1mmHg=0.133kPa);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分别为(23.60±1.94)%、(19.69±2.56)%、(17.34±2.48)%,应变率分别为(1.64±0.17)、(1.52±0.14)、(1.38±0.18)s-1;径向应变分别为(28.69±5.2)%、(30.81±4.14)%、(26.53±3.50)%,应变率分别为(2.51±0.56)、(2.60±0.45)、(2.00±0.41)s-1;环向应变分别为(24.50±5.21)%、(24.01±4.60)%、(21.00±3.70)%,应变率分别为(1.38±0.38)、(1.30±0.30)、(1.10±0.26)s-1。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患者,高血压LVN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56、3.22、2.90,P均〈0.05);高血压LVH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

  • 标签: 大动脉硬度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心室功能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对心肌灌注的评估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8-12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已完成PCI治疗的AMI患者47例,于术后72 h内(T1期)行心肌声学造影(MCE)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于3个月以后(T2期)复查。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灌注评分(MPS),计算整体心肌灌注评分指数(PSI),并根据PSI将患者分为灌注良好组与灌注不良组;获取常规超声参数、二维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2D-GLS)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比较术后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同一组各参数在T1、T2期的差异,并用ROC曲线分析应变和心肌做功参数对灌注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灌注良好组与不良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在T1、T2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T2期G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期两组2D-GLS和心肌做功参数(除GWW)较T1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良好组GWW T2期较T1期降低,灌注不良组则相反。ROC曲线分析显示2D-GLS、GWI、GCW、GWE均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结论PSL为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敏感方法,且有望成为初步评估AMI患者微循环的新指标。

  • 标签: 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