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2例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77.05%,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5.08%,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及健康教育效果等情况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小儿营养不良腹泻性患儿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营养不良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120例2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的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的剂量为0.78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的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 标签: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低血糖发生率 注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HR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2009.6-2013.6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冠心病是否并合并2糖尿病,分为糖尿病A组(89例),非糖尿病B组(80例),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即SDNN、SDANN、RMSDN、PNN50、LF、HF、LF/HF值、VLF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样频域指标LF、HF、VLF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B两组在入院心功能NYHA分级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伴糖尿病可加重心肌重塑,增加心律失常发生,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因此,早期积极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心脏功能等危险因素,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T2DM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治疗后调节功能异常不同程度恢复。

  • 标签: 冠心病 2 型糖尿病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或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及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A组)及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各30例。以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的收缩反应。从诱导靶浓度2μg·mL^-1开始效应室靶控输注阿曲库铵,术中调节靶浓度维持T1≤5%。记录两组阿曲库铵靶浓度的变化、总药量、麻醉时间、恢复指数、停药至TOFR为0.9的时间。结果:两组持续给药30min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靶浓度低于A组(P〈0.05);B组阿曲库铵期间用药量小于A组(P〈0.05),且恢复指数、停药到TOFR为0.9的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地降低阿曲库铵效应室靶浓度,且前者的影响明显大于后者,停药后松恢复更为迅速。

  • 标签: 靶控输注 阿曲库铵 七氟醚 丙泊酚 神经肌肉组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 传统鼻饲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后的2糖尿病患者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CSⅡ治疗后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的2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观察12周内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诺和锐30组全天所需药物的剂量较诺和灵30R减少约10%(P〈0.05)。结论:诺和锐30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标签: 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7例,依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疏血通治疗,观察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事件,并比较。结果两组的临床事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分别为(4.58±0.21)分和(13.80±0.47)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出血、寒战,提示为“很可能”,因果评价恶心、血小板升高,提示为“可能”。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疏血通治疗时,可能出现寒战、血小板升高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控制频率及用量。

  • 标签: 脑梗死 不良反应 疏血通
  • 简介: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对mile’s术后会阴部感染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75例mile’s术后会阴感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治疗组应用湿性敷料局部伤口换药及填塞,对照组使用稀碘伏纱条引流及普通敷料换药,比较两组伤口的愈合速度、换药次数及伤口疼痛程度。结果:湿性敷料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换药次数和伤口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敷料治疗mile’s术后会阴部感染伤口疗效确切,可帮助促进伤口创面愈合。

  • 标签: 湿性敷料 mile’s术 感染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药物使用提供科学合理参考。方法根据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分类,从药物对人体多个器官胃肠道、肾等的作用分析,汇总总结铂类抗肿瘤药物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就这些出现的不良反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的铂类抗肿瘤药物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也较普遍;后来经过改进发展,新型的铂类药物结构有了改进,不良反应也随之减少,但是出现了其他新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应采取不同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与手段。结论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范围大小不一、轻重不同,采取预防措施也不同,只有较详细地了解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特性,才能较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 标签: 铂类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我院使用尼莫地平治疗2例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的病人,认为该药对脑复苏有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71岁,因前列腺肥大于1998年10月14日手术治疗。在胸12~腰1及腰1~腰1椎间插管行硬膜外麻醉,8:30Am第一次注入布比卡因及利多卡因,9:05Am第二次注药后阻滞平面达腰4,9:10A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9:20Am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术,8分钟后心跳恢复,10分钟后呼吸恢复。心肺复苏后,给予地塞米松、脱水、纳洛酮、脑代谢活性药物进行脑复苏,当日下午多

  • 标签: 尼莫地平 脑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术 硬膜外麻醉 代谢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及Ⅲ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6例GartlandⅡ、Ⅲ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临床资料,均进行急诊手术,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3-6周均全部痊愈,其中28例恢复优,占77.8%,恢复良好6例,占16.7%,可1例,占2.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术后1例患者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针道感染、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4周与第8周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及Ⅲ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闭合复位 交叉经皮穿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病人应用降压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70例,女20例,年龄在64岁-95岁之间,平均76.8岁,按照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2-4种降压药对其进行治疗,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并对不同的不良反应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3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电解质紊乱,8例出现咳嗽,3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踩部水肿;结论为使老年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多方面地掌握老年病人使用降压药的知识,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老年病人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应用维持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辅酶A、维生素B6、苷、三磷酸腺苷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之上应用磷酸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应用磷酸酸钠联合维生素C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维生素C 磷酸肌酸钠 治疗效果
  • 简介:1999年~2000年我科先后收治了2例因外伤性骨折导致视力骤然下降病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变例 外伤性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48h内置鼻饲管,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科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干预组采用力存益生菌颗粒(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g采用温水化开鼻饲管注入,2次/日+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两组应用时间均为15d。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及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为22.81%,对照组为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TP、PA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发生率为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泻发生率为7.02%,对照组为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与益生菌可有效维护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有关。

  • 标签: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脑卒中 获得性肺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治疗里热实证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70例脑梗死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予血栓通、胞二磷胆碱及酌情给予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口服加味大承气汤,疗程均为两周.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2例、显效28例、好转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4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加味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西医治疗.

  • 标签: 大承气汤 治疗 脑梗死 里热证 临床资料 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总结5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术前分析超声表现,作出大致病理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敏感性为95.7%(495/517),病理分诊断符合率85.1%(440/517)。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病理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总结血行播散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行播散肺结核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情好转28例;恶化5例,其中4例为HIV感染患者,1例为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死亡2例,均为长期卧床、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血行播散肺结核诊断的警惕性,慎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胸片及PPD试验是快速正确诊断本病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行播散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使用抗菌药物类型、用药途径、不良反应部位、发生率等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有41例因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占48.80%,其次则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等。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方式,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呈争正相关。结论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因此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药物用药时间、药物浓度剂量及输药速度,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