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60例血管痴呆和200例无痴呆表现的单纯脑梗塞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痴呆与性别以及年龄无明显关系,与脑梗塞的病灶数目有显著关系,与梗塞灶的大小无明显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嗜烟酒在血管痴呆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而冠心病以及肥胖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防治血管痴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从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其中有52例患者死亡,为死亡组;有74例患者存活,为存活组。全部患者均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治疗,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在年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清PCT、血浆白蛋白、血乳酸、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血浆白蛋白、合并呼吸衰竭均为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存活组治疗后血清PCT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HR、合并急性肾损伤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影响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感染性休克、年龄、血乳酸、血清PCT、合并呼吸衰竭与血浆白蛋白等。临床上需给予针对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影响
  • 简介: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25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的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血药浓度 抗癫痫药物 监测 价值
  • 简介:2002年春夏之交,福建沿海发生多起吃"麦螺"中毒事件.经专家鉴定:贝类毒素为麻痹贝毒和神经毒.主要临床表现:眩晕和口、面部及全身麻木.随机分A、B二组,A组中大剂量使用脑维敏;B组:不用脑维敏,仅用VitB1、VitB12等.结果两组间存在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脑维敏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抢救贝类中毒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维敏 治疗 神经性毒 临床资料 药物中毒
  • 简介:脑梗塞是临床上常见脑血管病急症,深入分析其致病因素对防治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40例老年人多发性脑梗塞与以性别、年龄基本相同的46例无脑血管病者作对照,以探讨与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为住院初发病人且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发性脑梗塞,男25例,女15例;年龄

  • 标签: 多发性脑梗塞 老年人 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 因素分析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诊断为MP感染的29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喘息发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年龄(P=002)和哮喘病史(P=007),年龄的0R值0.91<1,认为年龄因素可能是喘息发作的保护因素。既往无哮喘病史的OR值0.0005<1,可认为既往无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保护因素,即既往有哮喘病史是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因素是喘息发作的保护因素,即年龄越大喘息发作的机会越小。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儿在MP感染后更容易有喘息发作。

  • 标签: 儿童 肺炎支原体 喘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出生低体重儿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出生的545例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发生和死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低体重儿母亲妊娠期并发症如流感、中重度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明显增高;低体重儿死亡率为15.72%,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P〈0.01);其主要死因是新生儿肺炎、致死性畸形、败血症和颅内出血等。结论:母亲孕期并发症是低体重儿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和护理孕期母亲疾患和低体重儿是减少低体重儿和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低体重儿 死亡率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其VAP的发病率及其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2例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属于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VAP64例,发生率为60.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制酸剂应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应用时间、格拉斯哥评分(GCS)、APACHEII评分(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前洗胃、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其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机械通气后VAP的发生率高,相关危险因素多,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 有机磷农药中毒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聚桂醇注射液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直径较治疗前显著减小,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1%,对照组83.9%,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为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6%,对照组51.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安全高,可有效降低患儿临床不良反应,预后良好。

  • 标签: 肝血管瘤 聚桂醇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循证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VAP的发生率以及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85±1.46)天、(10.08±2.73)天,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后的VAP发生率分别为8.89%(4/45)、22.22%(10/45),两组比较可见,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一方面能够使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另一方面,能够使VAP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具有显著的预防作用,该方案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应用价值 预防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基础上,并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尼膜同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0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者160例为研究组,及同期社区中无认知功能减退主述的个体40例为对照组,按MoCA评估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尼莫同组137例及常规组6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以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尼莫同组患者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同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均需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运用MoCA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两月、四月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MMSE与MoCA检测,其中MoCA的检出率为72.5%,其显著的高于MMSE的检出率46.5%,两项检测间的比较有着显著差异(P<0.05)。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的执行能力得分最低,且尼莫同组患者的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四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得分均得到了改善,尼莫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改善程度最显著的是注意力和计算力、视空间和执行功能。结论MoCA评分与MMSE评分显著相关,MoCA有着高敏感性以及高检出率,可以筛查出MMSE所遗漏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且采用尼莫同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障碍 尼膜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诱发电位以及颅内压检测评估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sTBI患者共计9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颅内压(ICP)监测,入院后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动态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观察三种检测方法对患者预后评估的结果,以临床预后情况作为标准分别计算动态脑电图+BAEP与动态脑电图+BAEP+ICP检测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错误率。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以临床预后作为最终判定依据,根据动态脑电图+BAEP与动态脑电图+BAEP+ICP对预后的情况判定动态脑电图+BAE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以及错误率,结果发现三种检查方式联合检验得到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动态脑电图+BAEP联合检查结果,而错误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BAEP、ICP联合应用能够更准确的判断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诱发电位 颅内压检测评估 颅脑损伤
  • 简介:1999年~2000年我科先后收治了2例因外伤性骨折导致视力骤然下降病人,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报告 变例 外伤性视网膜
  • 简介:目的:比较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四种评分方法对颅脑外伤病人病情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4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比较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比较每种评分各分值段之间病人病死率的差异;以ROC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区别该类病人病死与存活的能力.结果:存活组病人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分别为10.6±4.4,7.2±5.9,25.6±21.4,1.3±0.0;病死组分别为4.9±2.5,17.7±6.1,60.8±20.9,2.1±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评分系统各分值段病人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随APACHEⅡ、APACHEⅢ、SIRS各评分系统分值增加,GCS评分系统分值降低,病人病死率相应升高.GCS、APACHEⅡ、APACHEⅢ、SIR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84,0.847,0.649,其中以GCS评分最大,SIRS评分最小.结论:四种评分方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颅脑外伤病人的病情,预测其预后,其中仍以GCS评分效力最大,SIRS评分效力最小,临床应用宜以GCS评分首选.

  • 标签: 颅脑外伤 GCS APACHEⅡ APACHEⅢ SIR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难治哮喘与不同身体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及影响,明确其与哮喘之间的相关临床特征,为研发新的有效治疗干预提供了临床依据,为提高难治哮喘患儿的治愈率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入选患者选自2013年5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哮喘患儿,将所入患儿按照是否需要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吸入剂量≥1000μg/d)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其中中途退出研究者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BMI百分位数及按体重水平分组的结果;分析对比肥胖相关因素(瘦素水平)在哮喘患儿治疗效果中的范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BMI值为26.61±6.81,高于对照组的20.87±2.18,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BMI再次分组观察组中正常体重组显著的少于对照组,而肥胖组患儿则显著的多于对照组中的再次分组人数,差异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水平(P<0.05);两组患儿中的肥胖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组中的其他分组患儿,且观察组中的肥胖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值与哮喘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随着BMI值的增高其病变的严重增加,血清中瘦素的水平也相应的增高。

  • 标签: 儿童,难治性哮喘 BMI 影响程度 相关性研究
  • 简介:腹部闭合损伤是外科常见创伤急症。我院1990年元月至2000年元月收治腹部闭合损伤120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2例,女38例;年龄3岁~79岁,伤后就诊时间30min~72h。车祸伤86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3例,其它9例。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正确诊断 就诊时间 腹膜刺激征 脏器损伤 车祸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感染眼内炎的原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6例(6眼)中,1例仅行玻璃体注药术。3例联合玻璃体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其中2例滤过泡漏者联合自体球结膜滤过泡修补术。2例感染严重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果4例保住眼球,眼压控制正常,保存有用视力。2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后控制感染。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感染眼内炎存在多种致病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玻璃体切除、玻璃体注药、自体结膜遮盖滤过泡修补术是治疗滤过手术后感染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血栓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es,TMA)包括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瘢(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和HELLP(HemolysisElevatedLiverEmzymesandLowPlatelets)综合征.

  • 标签: 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环磷酰胺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并分析其有效及安全,以期为临床上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自2012年05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患有难治肾病综合征患者共1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中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如降压、利尿消肿等。A组患者给以环磷酰胺注射治疗,B组患者给以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1.11%,经比较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检查相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除A组的血浆白蛋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患者与A组的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难治肾脏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雷公藤多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