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下行坏死性纵隔炎(DNM)是头颈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由于缺乏对DNM的理解,死亡率过高。我们评估了牙源DNM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结果,并评估了影响DNM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最新的概览。材料与方法:回顾队列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牙源性感染导致的DNM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牙源性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严重并发症 DNM
  •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 标签: 咬合板 关节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本研究纳入16位患者的20个拔牙窝。10个牙槽窝(BPP.实验组)实行颊侧骨板保存术.这项技术是在拔牙窝的颊侧骨板上放置骨移植材料.对照组的10个拔牙窝不予处理。在研究模型上测量牙槽窝中点处颊舌厚度在术前及术后的差异。病例组(平均值0.85±O.75mm)和对照组(平均值0.9±0.65mm.P〈0.5)相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上.相对于对照组.拔牙后在颊侧骨板外放置骨移植物可以保持或者扩增软组织外形。

  • 标签: 保存技术 骨板 颊侧 有效性 评估 骨移植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应用于牙体洞型制备质量评估的可行.方法根据KaVo左上第一磨牙Ⅰ、Ⅱ、Ⅴ类洞型设计长度、深度、轴角等测量标准,分别采用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和教师评估两种方法,对45颗学生预备的标准模型牙的洞型深度、长度、宽度和轴角进行检测和评估,并经Pearson卡方检验及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较教师评估评估牙体洞型深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对洞型长宽及轴角预备的评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aVoPREPassistant数字化评估系统能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洞型制备的质量,在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

  • 标签: KaVo PREPassistant 牙体预备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口干症日益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口干症虽非特定疾病,但与口腔局部或全身疾病有一定的相关联系。文章通过对口干症的定义、成因、临床评价、预防和治疗等进行阐述,以期指导临床医生系统掌握口干症的临床评估方法及对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口干症 临床评估 对策
  • 简介:目的利用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评估危险因素对慢性牙周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459例患者,应用危险因素评估软件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评估分级,共分为5组(Riskl。Risk5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从Risk1组到Risk5组依次递增。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检查和牙周基础治疗,检查的指标为所有天然牙的近中颊、颊正中、远中颊和舌正中4个位点的PD和AL。在治疗后3个月、第1年、第2年、第3年时复诊,检查牙周指标,与基线比较并评价牙周炎症进展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牙周指标与基线相比得知,3个月时炎症明显改善(P〈0.05)。牙周炎症在危险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恶化,并在治疗后第3年时这种影响比较明显(P〈0.05)。在治疗后第3年比较各组的PD和AL发现,Riskl和Risk2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sk5组与其他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因此将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风险等级。结论(1)本研究中危险因素评估软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患者的各个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预后判断,并帮助患者更好的认清危险因素的影响。(2)危险因素在牙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预测牙周炎症的预后,其对牙周炎症的影响在治疗后第3年就表现出来,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危险因素 慢性牙周炎 Florida探针 预后
  • 简介:近年来,人们的兴趣越来越多地转向于牙周感染和全身性疾病之间的可能关联。事实上,慢性牙周炎致病菌和它们的产物,以及在牙周组织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会进入血液,影响全身或者造成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不良妊娠等,慢性牙周炎是影响全身健康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心血管疾病 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 不良妊娠
  • 简介:目的: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专家咨询法(Delphitechnique),建立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的评估方法.为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提供研究手段。方法:首先采用AHP法将颌面部解剖损伤按软组织伤和硬组织伤分层建立详细的损伤指标,并将最终评价指标按损伤程度分级,再用Delphi法对每一层的评价指标分别两两比较评分,求出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将其与评价指标的程度分级相结合,获得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结果:得到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即平均组合权重(Ci)与评价指标的严重度分级(Pi)的乘积和(即∑i=1^mCi·RPi)。结论:Delphi法和AHP法结合,是建立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评价的有效方法,可使颌面部解剖损伤严重度评价的定性描述定量化。

  • 标签: 颌面部损伤 层次分析法 DELPHI法 损伤严重度
  • 简介:医护人员处于被血源性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中。本文所推荐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可应用于提供口腔治疗的各种设施中。牙科医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危险仍较低。而口腔医护人员通过工作接触而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险则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般来说,怀疑有肺结核或喉结核的人,如果正在咳嗽,或接受可诱发咳嗽或有飞沫产生的治疗,或痰中的酸固杆菌阳性,则应认为其具有传染。虽然由口腔医护人员将血源性感染传播给患者的几率极小,但其确切的危险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量化。因此应该强调始终如一地坚持所推荐的预防传染的策略,包括应用防护屏障和采取恰当的消毒灭菌方法。每个牙科诊所都应有成文的器械再消毒、诊椅清洁、受伤时处理等规章。这些努力会促使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设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疾病传播 危险性 预防 医护人员 牙科医生
  • 简介:目的:评价保丽净义齿清洁片杀菌活性.方法:选用国际标准株细菌,利用体外微生物培养,进行定量悬浮液试验.结果:义齿清洁片在40℃溶液、5分钟对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核梭杆菌、非典型韦荣菌、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普雷沃氏菌属的中间普氏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有99.9%的杀菌效果.结论:保丽净义齿清洁片体外对一些口腔常驻致病菌有明显抗菌作用.

  • 标签: 义齿清洁片 定量悬浮液试验 致病菌 口腔
  • 简介: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心理因素是其决定选择正颌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是首要因素。列举部分在正颌外科中常用的心理测量量表,尤其是人格评估量表。分析国内外心理测量在正颌外科中的研究现状.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对牙颌面畸形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在正颌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满意度的目的。

  • 标签: 正颌 人格特征 人格评估 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的变化与固定修复方法的选择。方法:对65例129颗重度磨耗牙,根据垂直距离有无变化,分为三类修复:①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未减小,牙合龈距离尚能进行常规固定修复;②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未减小,牙合龈距离不足进行常规固定修复;③重度磨耗牙伴有垂直距离减小,牙合龈距离不足进行固定修复,须升高垂直距离。追踪观察1-7年,其中56例为两年以上。结果:65例病例中有63例修复后牙体、牙髓、牙周基本健康,修复体无脱落、无破损;咀嚼功能、美观改善均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未出现颞下颌关节问题或未加重。结论:根据重度磨耗牙垂直距离有无变化进行固定修复方法选择,临床思路明确,便于临床医师掌握,在临床是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牙体重度磨耗 垂直距离 固定修复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的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5月—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d、术后7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围术期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肿瘤术后7d天,POCD发病人数为37例(32.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1.003~1.142,P〈0.05)、高血压(OR=0.267,95%CI0.105~0.676,P〈0.01)、麻醉时间(OR=1.003,95%CI1.000~1.006,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OR=1.071,95%CI1.008~1.138,P〈0.05)可增加口腔肿瘤老年患者POCD发病的风险。结论:高龄、高血压、麻醉时间延长及术后住院天数是口腔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口腔颌面肿瘤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可能导致邻近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的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的三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的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瓣的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的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可能与手术医师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 标签: 并发症 翻瓣设计 阻生牙 牙周探诊深度 第三磨牙手术
  • 简介:尽管近年来对口腔癌的外科手术、放疗及化疗技术取得了进步,但患者的5年存活率仍然不到50%.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诊断时机过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肿瘤局限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80%,而发生转移者则下降到20%。因此.我们对具有恶变潜能的疾病实施监测和风险评估.这对降低口腔癌的威胁具有重要意义。口腔癌是可以早期发现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维护健康的意识也在增强。这就为疾病的防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口腔癌前病变 风险评估 临床检查 5年存活率 5年生存率 外科手术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一组颞下颌紊乱病(TMD)病人经过劝告、肌肉锻炼和夹板固定保守治疗前及2年后对与TMD病人有关的躯体不适、忧郁和疼痛进行比较。这组TMD病人的头痛和肌肉触诊分值最高,另一组为中、低分值。高分值组23人,他们每周天天头痛或数次头痛;3块以上的肌肉严重触痛。中低分值组28人,较少头痛,每月1-2次或数次;肌肉中度或轻度触痛。病人在治疗前及2年后完成3个问卷(McGill疼痛问卷[rwegian版],躯体不适问卷和SpielbergerStait-TraitAnxietyInventory的实验部分)。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在对疼痛的描述,全身肌肉的不适,忧郁都有差异,高分值组显示最高分值。总的来说,中低分值组的治疗结果得到改善,则高分值组无效。

  • 标签: 颞下颌紊乱病 危险因素 疗效
  • 简介:40位患者在上颌美学区的新鲜拔牙窝放置了43颗种植体。1周内安置一个没有咬合接触的临时冠。1年后对种植体存活率、边缘骨吸收和龈乳头的保留情况进行评估。总的存活率是953%。1年后骨吸收相较于种植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78%的患者龈乳头得到完全保留。对于单牙伴唇颊及周围组织缺损的患者而言.即刻临时修复可以获得预期的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财务会计 判断能力 方法
  • 简介:目的:比较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7例136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4组,分别使用可流动复合树脂(Aeliteflo)、复合体(DractAP)进行充填,2种材料又按照楔缺是否备洞分为两个亚组。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分析(ο=0.05)。结果:随访6个月时,边缘密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在6个月、12个月评价时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2个月4组问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流动复合树脂与复合体不论是否备洞充填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楔状缺损 牙科材料 复合树脂 同期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评估Haavikko法测定南京地区儿童自然年龄的适用。方法:本研究收集了符合要求的南京市儿童的曲面断层片629张(其中男性392例,女性237例),按照Haavikko法对左下颌7颗恒牙发育分期进行判读,查表计算得出牙龄,将所得牙龄与自然年龄进行配对t检验,并建立南京地区儿童牙龄与自然年龄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运用Haavikko法算得南京地区男童牙龄比自然年龄平均低估0.6年,女童牙龄比自然年龄平均低估1.0年,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南京地区儿童牙龄与自然年龄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到自然年龄与牙龄的拟合曲线方程。结论:基于Haavikko法研究并建立了南京市儿童的牙龄与自然年龄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结果可用于对本地儿童牙龄及自然年龄的计算。

  • 标签: 牙龄 Haavikko法 曲面断层片
  • 简介:目的: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14年7月549例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统计分析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69岁患者头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最高,为18.8%;与20~59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糖尿病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组的2.404倍(P=0.008)。结论:高龄和糖尿病是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建议在头颈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过程中,高度关注高龄(60岁以上)和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头颈部 间隙感染 并发症 糖尿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