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实时教学认知诊断模型在本科护理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校2015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49名作为研究组,采用基于微信网络的实时教学认知诊断模型进行个性化教学;另1个班级4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本科护理教学上,采用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实时教学认知诊断模型的个性化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成绩,促进教学相长。

  • 标签: 教学认知诊断模型 微信 本科护生 满意度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实习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及态度。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心理咨询调查表,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160名进行调查。结果78.13%的护生希望学校开设心理学课程,而只有36.88%的护生认为有进行实习的必要;尽管有60%的护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有助人和白助的作用.但不论是大专生还足本科生,对心理咨询对象及具体内容的认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实习护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不容乐观,如有65%的护生觉得去心理咨询很丢脸;选择毕业后去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心理精神科及社区精神卫牛保健中心的实习护生比例较低;相对而言,本科护生毕业后愿意选择精神卫生专业的比例高于专科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实习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态度不容乐观,应加强护理学生心理卫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以及培养精神卫生专科护士等来稳定和发展精神科护理队伍。

  • 标签: 护理实习学生 心理咨询 认知 态度 心理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骨科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价值。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科疾病,如上肢骨和骨盆骨折,符合参加本实验的报名条件。84例患者入选后,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认知、焦虑和护理满意度得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和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和焦虑评分均有改善,但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和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 焦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及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里会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情况和焦虑情况。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认知评分、焦虑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MoCA(24.07±2.65)分高于对照组的(20.92±2.52)分,HAMA(17.91±1.10)分低于对照组的(23.67±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认知得到提升,焦虑得到缓解,护理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 认知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IMB模型认知干预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IMB模型认知干预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结果  观察组全身症状、腹部症状、活动、疲劳、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IMB模型 认知干预护理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疾病患者心理咨询中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结合其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心理疾病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认知心理学)各6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焦虑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疾病患者心理咨询和治疗应用认知心理学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加快患者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心理认知干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遴选我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名抑郁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认知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评分总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认知干预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临床疗效 抑郁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次研究实施时间自2020年1月开始,截至2021年1月,对本医院8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平分,所纳入的患者均被平均分组,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认知干预。对两组病患不良心理情绪评分(SAS、SDS)、满意度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病患不良情绪心理情绪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病患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认知干预措施,改善病患不良心理情绪,提升病患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干预 甲状腺癌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新冠时期护士家属心理状态及对知识的需求 。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 我院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一线护士 家属进行了心理 状态、 知识需求 的 调查。 结果 68.22% 的护士家属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担忧、恐惧、惊慌心理; 84.61% 以上的家属对新冠知识迫切需求,主要信任的消息来源为电视、广播及网站。 讨论 为解除护士后顾之忧,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应引导其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对抗击疫情的一线护士家属进行新冠知识宣传,保持一线护士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积极调动正性的心理防御机制,避免采用负性的应对策略。让家属对一线工作现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以提升一线护士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且具有迫切性,必须加强宣教力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家属 心理状态 知识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家属同步认知干预对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 80 例术后化疗肺癌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时间为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 40 例)和对照组( 40 例)。观察组使用 家属同步认知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 肺癌患者护理中实施 家属同步认知干预可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明显改善, 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家属同步认知干预 肺癌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实验组(n=54)。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认知心理护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心理状态做对比。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72.14±2.7)分,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5.86±2.8)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抑郁症患者计 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6)与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 n=46),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 WCST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认知护理对耳鸣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认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护理对耳鸣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应作为主要护理方式推广。

  • 标签: 认知护理 耳鸣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护理中认知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抑郁症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的认知心理护理,就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中,施以认知心理护理,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性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调整疗养员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筛选我疗养中心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收的疗养员100例,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的人数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疗养员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明显提升,不良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整,最终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疗养员及时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以及疗养员的认知度,使其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整,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疗养员 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状态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认知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抑郁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理认知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认知护理 效果
  • 作者: 胡小丽杨胜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的7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认知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经护理后,比对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经过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其观察组HAMD评分以及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相关指标数据经过对比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应采用认知心理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普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80例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的外科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普通的外科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住院期间分别记录患者的不良事件、对医护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及出院前患者的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对比治疗后两组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 POCD 的发生情况,数据经统计学软件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范围内,且 P < 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心理干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