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引导下的认知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居家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办理出院的72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与常规组36例。常规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护理方案: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引导下的认知干预。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居家护理质量。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给予肝硬化患者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引导下的认知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对不良情绪的减少有积极意义,从而确保其居家护理质量。

  • 标签: 心理状态 认知干预 社会支持 肝硬化 居家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老年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认知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主体是7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9月,实验完成时间为2021年9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两个小组的划分,参照组与观察组包含患者各计38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干预联合心理护理,比对两小组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与负面情绪评分。结果: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

  • 标签: 认知干预 心理护理 老年卒中 认知障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对改善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存在心理障碍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认知心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知心理在改善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对于垂体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认知心理 垂体瘤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后,对患者认知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19年11月开展此次研究,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共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认知以及焦虑的影响。方法:为探究心理护理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骨科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骨科类病症,如上肢骨质、骨盆骨折等,符合参与本次实验的入组条件。在84例患者入组后,将其随机分配为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使用心理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认知、焦虑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在采取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明显,心理状态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骨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其心理状态,提升认知心理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 认知 焦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8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加积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帕金森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焦虑状态、认知功能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显著升高,心理焦虑状态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实验组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焦虑状态低于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积极心理护理效果确切,有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焦虑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积极心理护理 帕金森病患者 心理焦虑状态 认知功能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认知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 58例进行调查,时间锁定在 2019.1至 2020.1之间。采用双盲法对 58例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认知护理,并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健康认知、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认知、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 P< 0.05);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心理认知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健康认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 标签: 心理认知护理 抑郁症 常规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我国国内的护理领域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儿童领域和重大疾病领悟,患上癌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重大应激性事件,必然会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患者除了在身体上承受各种病痛的折磨之外,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具有攻击性的。笔者通过长期的在临床护理中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研究发现,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适应状况良好,但是也有一些患者长期无法适应,这是与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关的。所以探究癌症病人的心理弹性状况,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实施科学的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心理弹性模型在癌症护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癌症的护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心理弹性模型 癌症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学业成就、个人发展和社会关系建立具有深远影响。然而,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和焦虑、抑郁、社交问题以及自尊心问题等方面存在困扰。认知行为疗法以其结构化、目标导向、互动性以及动态和灵活的特点,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将详细探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抑郁、社交问题以及自尊心问题,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 有效工具
  • 简介:摘要: 方法 :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 82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 n=41 ),分别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研究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 抑郁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抑郁症护理中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54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抑郁症患者;经随机单盲法均分2组,1组为基础组(n=27,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27,接受常规护理+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在躯体、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以及敌对化症状评分方面,研究组(2.01±0.12、1.93±0.14、2.34±0.05、1.56±0.47、1.78±0.29、1.70±0.01、1.82±0.03、1.64±0.15分)同基础组(3.76±0.67、3.48±0.29、3.80±0.21、3.22±0.73、2.64±0.65、2.46±0.37、2.58±0.29、2.20±0.41)相比显著改善;在生活能力、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情况评分方面,研究组(17.32±3.63、61.14±6.95、67.16±8.97、58.78±6.69分)同基础组(10.40±3.11、52.02±7.03、55.54±7.85、50.06±6.47分)相比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 抑郁症护理中心理认知干预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认知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2021.12月,1年内收治的1050例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25例,采用精神动力学疗法)和观察组(525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认知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观察该种护理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抑郁症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心理认知护理和使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对照中,一组分别是95.12%、97.56%,二组分别是78.04%、85.36%,(x2=17.28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心理认知护理应用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心理认知护理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开展认知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病例数为 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认知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分数均显著低于护理前( P< 0.05),护理后阶段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过程中采取认知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护理后患者的抑郁情绪获得显著改善。

  • 标签: [ ]抑郁症 老年 认知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积极团体心理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认知功能的改善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之间收集的抑郁症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共8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采取积极团体心理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抑郁症认知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积极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部小结节患者开展家属同步认知干预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将我院门诊2019.1-2020.10诊治的56例肺部小结节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1例,联合家属同步认知干预);观察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以及焦虑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肺部小结节患者开展家属同步认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升其后期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属同步认知 肺部小结节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认知干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研究组进行行为认知干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周,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行为认知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乳腺癌术后患者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对“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认知水平,探讨企业员工获取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疫情期间心理焦虑状况; 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消毒技术,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辖区4家企业共427名企业员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总体知识知晓率为68.94%,其中一般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53.71%,健康相关行为知晓率为83.63%,企业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7.25%。“德尔塔”病毒平均潜伏期为、新冠肺炎传染病类别、居家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德尔塔”病毒的传播途径、佩戴多层口罩是否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感染“德尔塔”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7.75%、27.25%、29.00%、32.25%、32.75%、38.25%、44.00%、45.50%。不同户籍、学历、岗位的企业员工间Delta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9.809,P=0.002;χ2 =14.410,P

  • 标签: 新冠肺炎 德尔塔 企业员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者64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循证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2023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情况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 青光眼患者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