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胡小丽杨胜良

[摘要]目的:分析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的7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列表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分别为认知心理护理以及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经护理后,比对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经过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其观察组HAMD评分以及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相关指标数据经过对比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应采用认知心理护理模式,其护理效果良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认知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应用效果

抑郁症是临床上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思维有所迟缓,常伴有睡眠障碍[1]。同时病程时间较长,对自身的生活以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等其他躯体疾病,这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护理模式,现将护理流程以及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此研究的7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的例数为37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者为78岁,最小者为60岁,平均年龄为(68.7±9.4)岁;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最大者为79岁,最小者为61岁,平均年龄为(69.5±10.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后可知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在应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认知心理护理模式,每周开展1次,每次40分钟,为期2月,其认知心理护理内容大致如下:

1.2.1消极防范的认知干预和护理

抑郁症患者可发生自杀等严重后果,为此,需要对患者的安全予以重视。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还应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耐心倾听,予以患者关心,使得患者可以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获取患者的信任[3]。大部分患者在准备自杀前,大多会通过语言流露出信号,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针对患者的消极意念的歪曲认知,向患者进行相应的认知指导,直至患者改变消极悲观情绪。此外,患者应安排在较易观察的地方,并加强病房危险物品管理。同时应告知患者家属应加强监管和防范,以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针对性心理认知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予以体谅,在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有足够的耐心[4]。将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够主动和自己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以此来将自身心中的痛苦进行宣泄。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认知护理,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保密[5]。例如有些患者认为自己患了抑郁症,同时无法根治此病,从而产生了消极情绪,针对患者这种灾难化、扩大化的认知,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跟其讲解疾病的性质、预后和转归等,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解的认识,增加治疗的依从性。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肯定,不应向患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以免降低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1.2.3睡眠障碍及用药的心理干预护理

睡眠障碍患者大多存有对失眠的不良认知,因此在对其实行护理时,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与睡眠相关的功能失调认知、潜在的信念,并与患者讨论,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使得患者能够建立对失眠的合理认知,并将生理不适进行调整。此外,患者不应在入睡前观看兴奋性较强的娱乐节目,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入睡环境。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护理人员需要对药物进行监管的同时给予心理认知护理。如有些患者看了药物说明书上列出的许多不良反应而不肯服药,护理人员应就药品说明书的来由和出现的概率等向患者予以说明,打消期顾虑,并告之医生会考虑药物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使其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但同时需要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细致地观察。

1.2.4加强人际沟通

通常情况下,患者更喜欢自己独处,不愿意在社交场所进行过多的停留,告知患者需要加强与家属或患者之间的交流,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团体活动为患者创建社交机会,并让其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或下棋、体育锻炼等,转移其不良情绪,向外界通过电话、微信方式进行交流,建立朋友圈,增加互动,改善人际关系,走出自我[6],并协助患者对自身的价值进行认识,通过上述活动加强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以此来加强人际之间的交流[7]。对于老年患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予以患者反应的时间,尤其是在患者产生疑问之后,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听取,尽自己所能认真处理和协调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后均选择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NOSIE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其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分数越高说明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予以计算以及整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数据最终结果均选择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予以呈现,其数据采用T值或者卡方予以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过相关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可知,P<0.05,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有心理认知方面的缺陷,因此需要消除其不良因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消极防范护理、针对性心理认知护理、睡眠障碍及用药和加强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认知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因疾病所产生的悲观以及孤独等情绪,进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乐观心态[8]。此研究中所选择的认知心理护理则是对患者在患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患者的歪曲认知,随后对其不合理的认知予以探究,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通过不断与患者进行盘诘以及沟通,最终让患者重建合理的认知。此外还纠正其不良心态,消除患者因疾病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使得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心理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NOSIE以及HAMD总分均好于对照组,HAMD量表中认知、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因子分,NOSIE量表中激惹、迟缓、抑郁因子分,两组间数据经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此研究将我院收治的74例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护理模式,采用认知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症状缓解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适应能力,此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芳.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127-2128.

[2]Zhuang,S.-M.,An,S.-H.,Zhao,Y.etal.EffectofcognitivebehaviouralinterventionsonthequalityoflifeinChineseheroin-dependentinpidualsindetoxification: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clinicalnursing,2014,23(9/10):1239-1248.

[3]朱妍,温建丽,张雪云等.认知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5):254-254,256.

[4]宗艳红,吕玉先,张彬等.心理护理联合音乐疗法改善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3):211-212.

[5]李璐,郭中孟,李侃等.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的调查研究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3(27):222-222.

[6]庞小群,李欢,游华英等.提高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3):91-92.

[7]薛春香,陈建新.门诊心理疏导对改善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626-627.

[8]鲁国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