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留置在ICU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微循环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股静脉穿刺留置)和对照组(颈内外静脉或周围静脉穿刺)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人均穿刺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针头脱落、皮下淤血、针头阻塞及深浅静脉炎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股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8%)高于对照组(80.4%),两组人均穿刺所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穿刺留置能达到及时抢救和迅速补液的效果,是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 标签: 股静脉 静脉留置 微循环障碍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论前庭康复操护理在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6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30例采取本体觉训练(对照组),另30例实施前庭康复操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DH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有助于前庭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巩固,可缓解头晕症状,改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压氧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微循环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70名断指再植术患者,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手术治疗+高压氧辅助治疗,n=35),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n=35),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治疗后,末端血液循环评分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患侧局部疼痛评分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高压氧辅助治疗措施,能够有效修复患者的损伤局部毛细血管,形成侧枝循环,改善再植指体的微循环灌注,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效果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高压氧 断指再植术 微循环
  • 简介:摘要:新生儿尿素循环障碍作为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在临床中是比较少见的。但是此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往往会给家属带来非常严重的打击。如何提早识别尿素循环障碍患儿,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儿日后的生活水平,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新生儿   尿素循环障碍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作为脑血管疾病后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护理期间应当做好护理计划,分析护理计划是否切实可行。PDCA循环护理中含有计划、执行、检查及总结阶段,系统性较强,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质量,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吞咽障碍 临床护理
  • 简介:对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评定、鼻饲、心理护理、吞咽器官训练、直接摄水训练、直接摄食训练。经过治疗和康复护理,患者基本痊愈65.3%,明显好转23.3%,好转7.3%,无效4.0%。对脑卒中重症吞咽障碍患者尽早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洼田饮水试验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临床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早期临床护理、康复训练,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临床护理、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脑血管意外/护理 吞咽障碍/病因学 吞咽障碍/康复
  • 简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通过间接吞咽训练、直接吞咽训练、康复综合治疗训练、中医治疗、心理护理等综合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方法国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P〈0.05),敌对和偏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2周内)的心理状态较差。

  • 标签: 卒中 情绪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接诊的脑卒中患者98例,采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4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列入对照组,另外49例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列入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吞咽功能评分与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更低,护理满意率更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的具体实施中,将72例已经被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且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在对其进行基本资料的分析后确认符合入组标准,与此同时为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将患者分配为了使用不同护理措施的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将于对照组中继续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则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了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吞咽评分、意识评分和语言评估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障碍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月到本院治疗急性心梗的患者116例,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作实验组(PDCA循环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护理价值。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护理方式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可有效。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常规护理 急性心梗 满意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护理对急性心梗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内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中我院内收治的102例急性心梗患者纳入为对象实施研究分析,以患者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划分成了常规组(n=51)及PDCA组(n=51)。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PDCA组实施PDCA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常规组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比PDCA组频繁,每次发作时间也比PDCA组长,数据间对比有意义(P<0.05)。护理之前,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情况比较之后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常规组的LVEF明显比PDCA组低,LVEDD也比PDCA组高,数据间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患者运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对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情况进行改善。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急性心梗 心功能
  • 简介:摘要: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虽然有一些病人在急性脑卒中后一个月之内可以改善吞咽障碍,但是病人仍有进食的危险,并且处于不安全的进食状况。在喂食的时候存在着误吸、窒息等危险,这会显著提高病人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会导致病人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脑急性脑卒中病人的病死率和预后较差。因此,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丰富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内容。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 作者: 蔡雅芹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11-09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年 第6卷 第2期
  • 机构:长江航运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功能评分上,两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上升(P<0.05),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325例颈椎术后患者做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1例颈椎术后患者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结果相关因素为手术和麻醉的创伤应急反应、心理因素、疾病因素、年龄因素、疼痛和睡眠因素等6项。结论诱发颈椎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有可预见性,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颈椎 术后 急性精神障碍 影响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参照中国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自主生活能力[参照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调查统计的总满意度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的87.33%(13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共轭能障碍时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26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与吞咽功能。结果:实验组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康复质量并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