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突聋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难症,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但大量研究证实内耳微循环障碍作为突聋的最重要病因之一已被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突聋患者存在血脂、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耳微循环进而导致突聋的发生并有可能影响预后,故本文将对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突聋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望为突聋的预防、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考与方向。

  • 标签: 突聋 微循环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尿酸
  • 作者: 李明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航空军医》 2019年第01期
  • 机构: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毛细血管内细胞能量的通道)。微循环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人体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功能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微循环阻力系数(IMR)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就IMR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循环 热稀释法 微循环阻力系数
  • 简介:摘要:探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PCI术后微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0例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在 12h之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同时, PCI后即刻开始给予患者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共 7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疗法。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前及 7天后对两组进行心肌声学造影,比较心肌微循环的血容量、血流量,灌注峰值强度,心肌开始灌注时间及灌注达峰时间,比较两组心肌微循环供血的效果。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 sICAM-1, sVCAM-1, 白细胞黏附分子 CD_(11b), CD_(18)水平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 1.心肌微循环的血容量、血流量,灌注峰值强度,心肌开始灌注时间及灌注达峰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 2.血 sICAM-1, sVCAM-1, 白细胞黏附分子 CD_(11b), CD_(18)水平进行检测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结论:前列地尔通过降低血液中细胞黏附因子 sICAM-1、 sVCAM-1、 CD11b以及 CD18表达,减轻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循环

  • 标签: 心肌梗死 前列地尔 微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组织微循环变化在IgA肾病(IgAN)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55例IgAN肾穿标本的PASM-Masson染色片,用图像分析仪分别测定其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平均吸光度,红细胞面积密度,以及毛细血管床面积密度。结果在IgAN病变各期,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吸光度和红细胞面积密度均显著升高,毛细血管床面积密度均明显降低。结论肾单位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和红细胞淤积,毛细血管床减少等病变存在于IgAN的整个过程,是IgAN持续进展的重要因素。

  • 标签: IGA肾病 微循环 图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宫颈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微循环以及免疫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7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中T细胞亚群数量,两组NK细胞和sIgA水平,两组微循环状态,两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CD3^+、CD3^+CD4^+、CD4/CD8、NK、IL-2、IFN-γ以及IL-10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从Ⅰ-Ⅳ期呈现下降趋势。而sIgA、IL-4水平高于对照组,从Ⅰ-Ⅳ期呈现上升趋势。另外观察组微循环状态中无聚集的少于对照组,而轻度聚集、中度聚集以及重度聚集的均多于对照组,在Ⅰ期至Ⅳ期中无聚集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重度聚集的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相关免疫水平低于正常水平,其微循环聚集程度更大,并随着宫颈癌程度的加深其免疫水平更低,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宫颈癌 临床分期 免疫水平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循环阻力指数( IMR)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用不同案例中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微循环阻力的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探究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效果;结果: IMR在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IMR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重复性更好。

  • 标签: 微循环阻力指数 围手术期心梗 微血管阻塞
  • 简介: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大鼠 爆破性减压 脊髓损伤 复合伤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治疗,实验组术前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探讨替罗非班对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组织因子为(215.3±74.6)n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为(184.6±29.9)%,与对照组的(398.6±88.6)ng/L、(293.3±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缓解心肌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海风通络除痹丸对寒痹症患者进行治疗,并通过测定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以评价药效。方法选择寒痹症患者70例,于治疗前检测其甲襞微循环水平,服用海风通络除痹丸治疗14天后,再次检测其甲襞微循环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及总积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微血管形态及渗出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海风通络除痹丸能够有效治疗因寒痹而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并改善微血管血流状态,是一种值得广泛关注的治疗寒痹的优好药物。

  • 标签: 海风通络除痹丸 寒痹 甲襞微循环
  • 简介:摘要:探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微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例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在12h之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同时,PCI后即刻开始给予患者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共7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疗法。给予前列地尔治疗7天后对两组进行心肌声学造影,比较心肌微循环的血容量、血流量,灌注峰值强度,心肌开始灌注时间及灌注达峰时间,比较两组心肌微循环供血的效果。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血sICAM-1,sVCAM-1, 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水平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1.心肌微循环的血容量、血流量,灌注峰值强度,心肌开始灌注时间及灌注达峰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 < 0.05。2.血sICAM-1,sVCAM-1, 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水平进行检测均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前列地尔通过降低血液中细胞黏附因子sICAM-1、sVCAM-1、CD11b以及CD18表达,减轻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灌注损伤,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灌注微循环

  • 标签: 心肌梗死 前列地尔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洗药对大鼠创面愈合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痔洗药组,高锰酸钾组,混合对照组每组25只,痣洗药组动物右侧创面给痣洗药治疗,左侧创面给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高猛酸钾组动物右侧创面给高猛酸钾进行治疗,左侧创面给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混合组右侧创面给痣洗药治疗,左侧创面给高猛酸钾治疗,均每日给药两次,间隔10小时,于第3,7,14天测定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于第3,7,11,21天测定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和蛋白质含量痔洗药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痔洗药能够显著促进大鼠创面愈合,改善创面微循环

  • 标签: 痔洗药 熏洗 创面 愈合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疾病者,肾脏微循环比改变同视网膜病变关联情况。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有无视网膜病变分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测定肾脏微循环指标,对肾脏微循环、视网膜两项病变关联分析,分析相关性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42例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变组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胱抑素C均是高于高血压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肾脏微循环病变、视网膜病变存在相关性,且呈现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肾脏微循环病变者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需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肾脏微循环病变的观察,警惕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

  • 标签: 高血压肾脏微循环病变 视网膜病变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4cm×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0.5、2、4、6、12、24、72h测定创面局部皮肤血流量;于伤后立即、伤后14、18d测定烫伤面积及残留创面面积;于伤后30d将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毛囊计数。结果大鼠伤后2~72h皮肤血流量进行性减少;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巴曲酶后皮肤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愈合后皮肤附件明显增多。结论巴曲酶能逆转烧伤后创面淤滞带循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皮肤愈合质量。

  • 标签: 巴曲酶 深Ⅱ度烫伤 创面 微循环 愈合 血流变化
  • 简介:目的了解高压电烧伤家兔球结膜微循环(BCM)的变化,以及己酮可可碱(PTX)对BCM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5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均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治疗组随即给予PTX注射;对照组家兔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用微循环显微镜观测3组家兔伤前15min及伤后5min、1h、2h、4h、8hBCM变化,包括:(1)微血管形态,如清晰度,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直径,是否存在粗细不均现象及缺血区.(2)微血流动态,如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和微血栓形成情况.(3)微血管周围状态,如出血、渗出情况.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微血管形态: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伤后微血管清晰度较伤前下降,但治疗组好于电伤组.伤后5min,电伤组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3±2.5)、(12.3±2.4)、(3.5±0.7)μm,均小于对照组的(14.6±3.1)、(27.2±3.5)、(9.0±1.4)μm(t值分别为5.23、13.66、14.04,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分别为(10.2±3.8)、(21.5±3.1)、(7.1±1.2)μm,均大于电伤组(t值分别为2.21、8.99、10.18,P值均小于0.05).伤后1h,电伤组和治疗组微动脉直径均恢复至伤前水平.伤后2-8h,电伤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直径逐渐减小,微静脉直径逐渐增大;治疗组上述变化不明显.电伤组伤后5min微血管呈粗细不均状,持续至8h;出现缺血区,2h时好转.治疗组情况较之明显改善.(2)微血管血流动态:伤后5min,电伤组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分别为(202±53)、(198±44)、(46±12)μm/s.慢于对照组的(544±37)、(359±32)、(220±19)μm/s(t值分别为20.47、11.51、30.02.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分别为(335±42)、(260±35)、(119±23)μm/s,快于电伤组(t

  • 标签: 烧伤 结膜 微循环 己酮可可碱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重症脓毒症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8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微循环状态差异显著(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针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疗效显著,应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脓毒症 临床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 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