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 标签: 学习数学 小学生学习 技法激发
  • 简介:如何培养与激发高校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关键,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当今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与热点。

  • 标签: 高校学生 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 培养 激发 学习效率
  • 简介:摘要生理学较抽象,逻辑性强,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互联网+”背景下,数字资源呈爆炸式的增长,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可教学生动、直观、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互联网+ 生理学 学习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00例患者接受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依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患者认知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乙肝患者 认知护理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参照组,各组均为44例,前者提供认知行为治疗,后者提供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运用到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生活质量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具体影响。方法通过对高中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这两方面的问卷调查来定义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的重要作用。结果在生活事件上跟心理弹性呈负相关,在情绪调节的积极方面跟心理弹性呈正相关。结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可以调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 标签: 生活事件 认知情绪调节 高中生 心理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2—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认知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参照组(3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用于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中,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护理 慢性鼻窦炎手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山东省五所高校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对当代生活方式病的认知的状况。方法在山东省五所高校中整群随机抽取1000名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病认知”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958份,并统计调查结果。结论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对“生活方式病”知晓率低,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

  • 标签: 高职临床专业 大学生 生活方式病 认知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社区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给予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随访,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干预前、2月及6月末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干预组不同阶段差值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有效改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一般护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认知行为团体治疗 生活质量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乙肝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认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低。结果观察组的完全依从率75%明显优于对照组5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明显的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将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乙肝患者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乙肝患者 认知护理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实验组实施系统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而且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显著,符合P<0.05的要求。结论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办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脑卒中恢复期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依恋的认知机制。方法测量527名不同依恋模式被试的心理类型和学习风格,对三种依恋类型被试的认知信息表征特点进行间接的考察和比较。结果安全依恋的B型(secure)最突出的特点是外向,不安全依恋的A型(avoidant)和C型(ambivalent)虽然都比较内向,但在认知信息表征方面二者差异显著;A型依恋者偏于理性,与语言表达和思想因素联系紧密;C型依恋者偏于感性,与情感和循序渐追因素联系紧密。结论本研究的结果牵涉依恋认知机制的实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依恋模式 内部工作模式 认知机制 心理类型 学习风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6)围术期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n=42)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相比对照组的Fugl-Meyer量表和MMSE量表评分都更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生活质量Spitzer量表评分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更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在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颅脑损伤 高压氧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50)。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均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治疗组WCST测试中正确应答数及持续错误数较对照组改善;治疗组3次CP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仅CPT1较治疗前改善;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于恐惧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连续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及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分别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恐惧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 恐惧症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数字表法分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然后实验组患者增加认知行为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比较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疾病恢复产生的影响,阐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本院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配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就抑郁水平改变情况和睡眠治疗质量改变两个方面,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从睡眠质量和抑郁水平来看,两组患者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抑郁水平趋向正常值,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改变等均有赖于联合治疗方案的实施,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积极推行。

  • 标签: 抗抑郁剂 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水平 睡眠质量 效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