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新增永久性患者1O万例,目前累计约100万例。迄今为止有目的、有计划的手术治疗疾病的历史约200余年。手术方式多样,用品发展迅速。但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巨大,多项研究表明;重视的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技巧,合理选择用品,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常见,但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手术成功。在的护理中,治疗师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小肠 大肠 造口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护理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粪水性皮炎发生率(0)、感染发生率(2.50%)、口出血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粪水性皮炎发生率(10.00%)、口感染发生率(7.50%)、出血发生率(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2.5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护理、水肿护理等预防护理措施在患者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肠造口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规范临床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科收治的2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对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危重患者的护理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危重患者 肠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结肠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式之一,结肠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为“人工肛门”。由于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泄方式,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观察75例结肠患者在治疗期及康复期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和护理,使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接受,能够自我护理,增强了自信心,全部痊愈出院。

  • 标签: 肠造口 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 人工肛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报告了67例术前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意义强调了病人住院期间,护士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和病人自我护理的必要性。

  • 标签: 肠造口 病人 术前术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2例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2例术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护理、健康宣教等康复护理。结果22例患者全部掌握了的自我护理。结论通过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2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肠造口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和总结了37例患者使用周围皮肤评估工具的临床经验。2013年9月底至2014年1月初,通过对37例患者使用周围皮肤评估工具,进行周围皮肤变色、侵蚀/溃疡、组织增生的评分,然后进行护理评估、干预、监控等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周围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及经济负担,增加其满意度。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 护理经验
  • 简介:摘要泌尿是泌尿系中部分受损或病变部位切除后帮助尿液从体内流出的一种手术类型。由于泌尿将伴随病人度完余生,因此当病情痊愈后,病人必须带着尿袋出院去适应新生活,这样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院外指导,对术后的护理,生活护理,精神护理等各方面做好指导工作,这样才能使术后病人生活愉快。

  • 标签: 泌尿造口术 院外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带教,比较运用不同带教方法后两组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生实习出科理论、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方法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表 肠造口术 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更好,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康复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适用于推广使用。

  • 标签: 直肠癌 护理干预 术后结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及家属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及家属对知识知晓率42.4%,活动后为93.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115.33%,目标达成率为113.9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知识知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品管圈 造口知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关的因素,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各种压力及各种不正常的情绪反应,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培养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增强患者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并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让患者从容的接受现实,教会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情感得到宣泄,焦虑恐惧感消失,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使其树立生活的信心,重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顺利康复,使患者由自卑自弃走向接受现实、积极面对人生,由生活不能自理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生活,达到心身健康为最终目的,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让患者重新获得美好的生活。

  • 标签: 肠造口患者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行口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为80%(P<0.01)。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间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例新生儿术后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认为对术后的新生儿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合理的营养支持、细致的护理与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择期还纳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婴儿 新生儿 肠造口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直肠癌结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使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V4.0)中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的失眠、疼痛、疲劳等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肠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针对患儿出院早期应用延续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患儿6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每组患儿各30例。试验组患儿出院早期应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后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出现皮炎、局灶感染、愈合不全等不良反应人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患儿出院早期及时的应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可以减少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加深患儿及其家属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加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护理 肠造口患儿 出院早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简要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方式,通过不同患者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患者的心理特点入手,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应对措施,使患者能够逐渐调整自身心态,提高治疗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逐渐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直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实验组出院的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等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未采取任何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均于出院后6个月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经统计学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院外家庭访视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生活质量 家庭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管内在危重小儿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在危重小儿吻合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小肠,研究组患儿接受置管内。比较两组二期手术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二期手术发生率为24.%,研究组为6%。研究组二期手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内是减少危重小儿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封瘘)的重要方法,可推荐使用。

  • 标签: 肠置管内造瘘术 危重小儿 肠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