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运用品管圈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

任立梅曹伟李娇张天琪张蒙

(徐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目的: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员对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42.4%,活动后为93.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115.33%,目标达成率为113.9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肠造口患者;品管圈;造口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246-03

肠造口也称为“人工肛门”,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上以排泄粪便[1]。肠造口的存在、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相关知识缺乏导致了患者在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等改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管理工具,已不断融入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中[2]。为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2016年8月—12月我科开展以“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2016年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收集我科住院期间肠造口患者共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50~86岁;2016年8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肠造口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8~8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施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2016年7月成立QCC小组,由7名护士组成,推选圈长1名,辅导员1名,均为自愿参加。并投票确定圈名为“护卫圈”。

1.2.2选定主题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3],提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并拟定多个活动主题,从问题重要性、上级政策、迫切性及圈能力4方面评分,选择得分最高的“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3现状把握圈员自制“肠造口患者及家属造口知识调查表”,2016年7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数据显示行肠造口患者共计21例,造口知识知晓的为9例,知晓率为42.4%。按照80/20原则,造口知识不知晓的主要原因确定为患者术前未能获得造口信息、科室健康教育资料、教育方法单一和家庭成员支持不到,品管圈活动前造口知识不知晓主要原因柏拉图(见图1)。

图1品管圈活动前肠造口知识不知晓主要原因柏拉图

1.2.4目标值设定在现状把握阶段,得出现状值(活动前的知晓率)为42.4%,由图1可以看出,改善重点值为83.3%%,通过各圈员的实际能力评定,测出全体圈员能力值为85.00%。因此,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2.4%+【(1-42.4%)×83.3%×90%)】=85.6%

1.2.5要因分析根据圈员多次讨论,对造口患者造口知识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查找原因(见图2),并确定造成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

图2造口患者造口知识不知晓鱼骨图分析

1.2.6对策拟定及实施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圈员积极讨论拟定相关对策,并按照圈员的个人特长进行分工实施对策。

(1)术前造口知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①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充分解释与疾病相关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护理知识,提供造口手术类型和术后功能、造口袋的知识,并教给患者管理造口的方法,主要有排空和更换造口袋,并让患者及家属在造口模型上更换造口袋,及时评估患者在模型上更换造口袋的能力;②可以安排手术成功的患者与其交谈进行现身说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口不影响正常生活促进患者对肠造口的进一步认识与接受[4]。

(2)制定肠造口护理路径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见表1)

表1肠造口临床护理路径表

(3)健康教育资料及方法的改进,制定详细的造口知识宣教手册及视频,涵盖造口类型、造口产品的选择、造口袋的更换、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处理、造口患者的日常生活等。每周四下午进行视频宣教,调动及增加了造口患者及家人对造口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际操作能力。宣教形式多样化,使其更能接受此相关内容。

(4)科室针对肠造口患者每月举行一次“造口联谊会”进行群体教育,群体教育分三个步骤实施:第一步,由科室医生进行肠造口及其治疗必要性的讲座:第二步,科室造口治疗师基于肠造口护理及其并发症与肠造口患者进行提问式和分享式的互动.同时通过视频的形式为患者呈现肠造口日常生活指南;最后,肠造口患者相互分享社会经验的活动阶段。

1.3评价方法

(1)造口知识知晓率比较:造口知识知晓率=(知晓患者例数/造口患者总例数)×100%,对活动前后的知晓率进行比较。(2)柏拉图比较:绘制活动前后造口知识不知晓发生原因的柏拉图。(3)雷达图比较:对活动前后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品管手法、团队合作精神、科研能力6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1~5分,测出各项平均分。(4)品管圈活动后的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及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品管圈活动前后肠造口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2。

表2品管圈前后肠造口知识知晓率比较

注:活动前后知晓率比较,P<0.05。

2.2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知识不知晓原因变化柏拉图见图3。

图3品管圈活动后肠造口知识不知晓主要原因柏拉图

2.3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能力变化见图4。

图4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能力对比雷达图

2.4品管圈活动后进步率及目标达成率

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1.3-42.4)/42.4×100%=115.33%;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91.3-42.4)/(85.6-42.4)]×100%=113.94%。

3.讨论

品管圈活动能提高造口患者造口知识率知晓率,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在品管圈活动“要因分析”阶段,圈员剖析出护士对行肠造口患者术前知识指导不重视等现存因素外,还找出现有的对造口患者健康教育资料及方法较单一等各种因素。在“拟定对策并实施”阶段,圈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加以具体实施。由表2可见,品管圈活动开展后,肠造口患者造口知识知晓率从活动前的42.4%升至93.8%(预期目标设定值85.6%),活动前后比较,品管圈应用于提高肠造口患者造口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效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使肠造口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得到了需要的教育,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减轻或消除了一系列心理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在帮助造口病人恢复做人的尊严、回归社会工作中内在价值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437-438.

[2]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3]潘爱芬,头脑风暴法对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2):267-268.

[4]胡爱玲,张美芳,张俊娥,等结肠造口患者适应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0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