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类型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脑卒中精神障碍占同期脑卒中住院患者的48.2%(110/228),精神障碍表现类型,有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躁狂症状、抑郁状态和血管性痴呆,以情感障碍多见。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脑部供血、神经递质等与精神障碍有一定关系。精神障碍的诊断采用国际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ICD-10),并与国内SCL-90问卷常模进行比较。结论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均可产生多种精神症状,脑卒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临床特征与卒中部位、年龄等有关系,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心理干预有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精神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症状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创伤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中,13例恢复良好,2例伤残,1例死亡,良好率为81.3%;对照组中,8例恢复良好,4例伤残,4例死亡,良好率为50.0%。在良好率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的症状并无特异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CT检查。经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伤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创伤 颅窝 硬膜外 外科手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创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及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的疼痛率为58.1%,对照组治疗的疼痛率为79.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88.4%,对照组治疗的疼痛率为7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15分的患者明显要多于治疗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疼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创伤 疼痛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患的影响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除了采用常规护理还需加以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功能恢复、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3.3%和96.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患的吞咽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障碍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情绪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情绪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创伤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86例颅脑创伤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颅脑创伤伴发精神障碍86例,症状完全消失33例,明显改善42例,治愈好转率87.2%,有9例需长期服药,因抑郁自杀2例.结论颅脑创伤伴发精神障碍的社会危害极大,应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在脑损伤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合理使用抗精神障碍的药物,作好医患沟通,配合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等,对颅脑创伤伴发精神障碍的愈合康复及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颅脑创伤 精神障碍 临床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创伤应激反应强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切口≥15cm)的女性患者50例,ASA分级I-Ⅱ级,年龄35~65岁。术前1d测定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异丙酚-瑞芬太尼-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于人室平静l0min时(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1分钟、插管10min、切皮前即刻、切皮1分钟、术中30min、1h、2h及关腹时、术毕11个时间点记录MAP和HR,并于相应时点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计算相应时间点前后MAP、HR及血浆NE浓度的差值。术前痛阈、耐痛阈与各相应时间点前后MAP、HR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差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各相应时间点前后的MAP、HR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人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差值与痛阈无相关性(P>0.05)。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和关腹前后MAP的差值(r=-0.714,r=-0.641,r=-0.741,P<0.05),HR的差值(r=-0.558,r=-0.708,r=-0.628,P<0.05),血浆NA的差值(r=-0.794,r=-0.720,r=-0.676,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与基础值比较,术中半小时、术中1小时和术中2小时血浆COR浓度的差值(r=-0.757,r=-0.858,r=-0.747,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与基础值比较,术中1小时、术中2小时血浆SOD的差值(r=-0.591,r=-0.768,P<0.05)),MDA浓度的差值(r=-0.786,r=-0.671,P<0.05)与耐痛阈呈负相关。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前耐痛阈与术中创伤性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痛阈与术中创伤性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无相关。

  • 标签: 应激反应 疼痛敏感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各种复杂、难于性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充分引流创面渗液,消除水肿,降低创面细菌数量,增加局部血流量,以达到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的目的。本文从负压伤口疗法(NPWT)的关键技术及使用方法、在治疗严重创伤感染两方面,系统回顾了对严重创伤感染创面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方法 封闭负压引流
  • 简介:摘要探讨针灸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通过针灸结合吞咽训练、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比单独的吞咽训练疗效更好。针灸结合吞咽训练与电刺激结合吞咽训练的疗效相当,优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骨关节功能障碍采用中药骨外洗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之间收治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新癀片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药骨外洗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起效时间、肿痛消散时间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损伤骨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接受中药骨外洗方治疗,有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损伤后骨关节功能障碍 中药骨外洗方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骨科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急诊救治的诊断方式不同将其中15例根据创伤评分作出诊断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21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征作出诊断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现场明确诊断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情知晓率为93.33%、可预见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61.91%和47.62%(P<0.05)。结论使用创伤评分能有效提高病情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救治人员了解病情和评估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创伤评分 急诊救治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脏创伤的CT诊断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脾脏创伤CT检查影像表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脾脏外伤的敏感性接近95%,正确率可达91%。结论CT能准确地显示脾脏的创伤,因而C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脾脏创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甲状腺激素不仅对生长、分化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其与氧化应激关系亦十分密切,但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自身的复杂的生理效应,其作用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现总结甲状腺激素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文献基础的同时也为开发甲状腺激素模拟药物以减轻或消除氧化应激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氧化应激 活性氧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苏醒病人应激反应,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全麻手术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原则分组。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在术后应激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综合汉密尔顿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全麻苏醒病人的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应激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氧化应激是近年来关于肿瘤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热点,氧化应激损通过细胞新邵转导途径,影响细胞基因表达,其产物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最终将导致细胞凋亡减少,甚至过度增殖从而引发肿瘤。本文通过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抗氧化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揭示肿瘤防治的一新思路。

  • 标签: 肿瘤 活性氧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辛伐他汀对CHD患者氧化应激作用对血脂的影响,观察了辛伐他汀及安慰剂对66例CHD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应用生化法分别测定CHD患者MDA、SOD、TG、TC、LDL-C和VLDL-C水平,并与安慰剂服用者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经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患者SOD水平上升,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安慰剂处理前后血清SOD及MD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TG、TC、LDL-C和VLDL-C较治疗前下降,而H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上升(p<0.05),安慰剂处理前后患者血脂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CHD患者氧化应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益于血脂的调节。

  • 标签: 冠心病 辛伐他汀 氧化应激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