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辛中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为主要特征,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显著增加卒中病死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伴随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桔抗剂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出现,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神经系统在抑郁症及PSD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也为抗抑郁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 标签: 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 谷氨酸 抗抑郁药
  • 简介: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探讨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部位脑白质微结构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7例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伤10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并常规行头颅MRI检查,采集DTI数据,测量两侧额叶、颞叶内侧、顶叶,胼胝体膝部和压部,中脑部位的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MoCA量表为标准评定,无认知功能障碍41例(32.28%,无认知障碍组),存在认知功能障碍86例(67.72%,认知障碍组),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的障碍。与无认知障碍的病人相比,认知障碍的病人两侧额叶、颞叶内侧、胼胝体膝部FA值降低,ADC值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轻中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存在显著认知功能障碍,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抽象能力、延迟记忆障碍为主。颅脑损伤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病人额叶、颞叶、胼胝体白质受损密切相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皮质吞咽中枢在脑磁图中的激活情况,为吞咽皮质中枢的功能探讨提供资料。方法采用151通道Omega2000全头型生物磁仪(CTF.co,Canada)对6例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脑磁信号的采集。以等电流偶极(equivalentcurrentdipole,ECD)记录肌电信号开始前-2500ms内激活脑区的部位及时间顺序。以每隔20s、25s、30s、35s时间不等的方式向受试者口腔注射室温纯净水0.5~1ml共10A。所有检查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并与脑磁图的磁场变化结果融合,形成磁源性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结果5例患者得到磁源性影像。所激活的脑区包括岛叶、初级运动感觉皮质、扣带、丘脑等。部分脑区呈现反复激活,脑内吞咽皮质激活存在5个相对较为固定的环路。中央前后回、岛叶、丘脑、扣带回持续稳定激活,其初次激活发生在一定时间段内。扣带较前扣带回及岛叶激活较晚。结论吞咽皮质在处理吞咽信息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环路。扣带回激活较晚可能是由于卒中吞咽皮质功能活动受损的表现。

  • 标签: 吞咽障碍 吞咽皮质 卒中 脑磁图
  • 简介:本文通过对3例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笔者认为在中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配合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可快速缓解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经过住院治疗能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焦虑/抑郁状态伴睡眠障碍 病例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O方法将62例tSAH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5、7、10、14、21d进行GCS评分,颅骨钻孔放置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连续监测颅内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5、7、14、21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V)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伤3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治疗7d,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JP〈0.05),而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d,治疗组MCV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MCAVp〉120cm/s)发生率(11/3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51.6%,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3.9%,26/31;GOS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8/31;GOS1-3分,P〈0.05)。结论在tSAH患者伤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以减少CVS的发生,改善tSAH患者预后。

  • 标签: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工人,高中文化。因“突发意识不清2h”,于2012年11月9日就诊于我院行十当日收住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入院予以20%甘露醇250ml静滴一日两次及其他对症处理。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精神运动抑制 泌尿系感染
  • 简介:在国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以睡眠疾病诊疗为主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睡眠医学已经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本文重点从国际睡眠医学发展特点、国内睡眠医学发展、睡眠呼吸医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认识是催生睡眠医学这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学术引擎,而提高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和研究水平将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持久驱动力。

  • 标签: 睡眠呼吸障碍 睡眠医学 发展
  • 简介: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以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通常有表演性人格特征,且受暗示性高。本文介绍1例以昏睡为主要表现的分离性障碍病例,并且通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中暗示,对比领悟技术治疗,得到良好疗效。

  • 标签: 分离性障碍 暗示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 简介:《儿童腺样体肥大引发睡眠呼吸障碍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编写工作终于完成,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此编写过程时间长近1年半,参与编写专家开过多次不同形式的会议进行讨论,并以发送邮件等形式征求编委的意见,电话或网络会议十余次,最终形成了此共识。我们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编写过程,也是向同仁的一个汇报。腺样体又称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淋巴组织,正常生理情况下,

  • 标签: 睡眠呼吸障碍 腺样体肥大 编写工作 中医诊疗 专家 引发
  • 简介:随着栓塞技术的提高与新材料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宗病例研究证明了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但是其远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复发指完全栓塞术后瘤体或者瘤颈部分再通以及近全栓塞(部分栓塞)患者术后出现残颈或者残腔扩大。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复发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栓塞治疗技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初次治疗时弹簧圈的致密填塞程度;二是动脉瘤的自身特点,这其中的多个因素也通过影响致密填塞程度而对复发产生影响。另外,一些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对复发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复发率 影响因素 外科手术夹闭 血流动力学参数 栓塞术后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比较应用不同浓度庆大霉素冲洗液及甲硝唑冲洗液预防颅窝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颅窝开颅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30例,甲硝唑组29例,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30例,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30例。每组患者年龄范围、手术暴露时间及冲洗液总量,术前术后静脉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各组术后发热、细菌培养及术后颅内感染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发生感染7例(23.33%),甲硝唑组发生感染6例(20.69%),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发生感染1例(3.33%),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发生感染1例(3.33%)。结论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及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冲洗液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明显好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甲硝唑组(P〈0.05),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万U组与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组无明显差别(P〉0.05)。

  • 标签: 后颅窝手术 庆大霉素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Nogo—A及其受体(NgR)在大鼠颅脑损伤损伤脑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伤12h、24h、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各时间点,各型颅脑损伤组Nogo—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之间Nogo—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NgR的表达水平则在伤3、7、14d各型颅脑损伤组才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各损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go—A和NgR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且有各自的表达规律。

  • 标签: 颅脑损伤 Nogo—A Nogo—A受体 蛋白表达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颅脑损伤损伤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假损伤组、颅脑损伤组及rhEPO组。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rhEPO组伤即刻腹腔注射rhEPO(3000IU/kg);伤3h、12h、24h、48h、72h、5d和7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伤3h,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明显升高,伤24h达最高峰,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至伤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每个时间点损伤脑组织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伤3h,血清TNF-α水平也明显升高,伤12h迅速达到最高峰,随后其水平逐渐下降;伤3d,其水平又再次升高,随后又逐渐下降,至伤7d仍明显升高(P〈0.05)。rhEPO治疗,每个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F-κB和TNF-α可能在颅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h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和TNF-α的表达而减少损伤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