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通过对103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吸肌的锻炼、严格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综合措施。结果89例患者成功脱机,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脱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8例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随机分为对照组(34)与护理组(34),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为70.59%,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采取预防性护理,能提升满意度,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期间行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24名患者中有14例为渗出液,主要是肺炎旁积液和肺栓塞相关胸腔积液,另外10名患者为漏出液,主要是由于低蛋白血症和心力衰竭导致,所有患者均通过心功能改善、感染预防、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机械通气相关胸腔积液主要是由于肺炎旁积液、低蛋白血症等导致,应及时通过床旁B超、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明确病情,通过实施心功能改善、感染预防、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胸腔积液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33例新生儿出现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HFOV治疗12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MAP明显下降,Fi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已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平均分为NPPV治疗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与IPPV治疗组(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性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广泛应用;急诊医务人员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选择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以此保障治疗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后的作用。方法将46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常规呼吸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治疗,病情改善后,使用NCPAP机过渡治疗至正常自主呼吸。对照组22例,应用常规呼吸机SIMV治疗至病情好转直接撤机,由头罩或面罩吸氧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及总用氧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血气分析、撤机成功率、总用氧时间、呼吸暂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CPAP过渡通气治疗对比头罩面罩吸氧可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减少总用氧时间。

  • 标签: NCPAP 机械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的相关资料,并对此类疾病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56例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相比,大多数患者获得了有用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并眼内异物是严重的致盲原因,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是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机械性眼外伤 眼内异物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及效果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分析并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干预,对此二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做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全部显著减小并优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具备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清醒机械通气的ICU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程度,且患者的配合能力有所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康复效果增加。

  • 标签: 心理干预 ICU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在新生儿无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需要进行创机械通气的3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皮覆盖鼻部后使用鼻塞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中有5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患儿治疗后基本痊愈;8例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66.7%)(P<0.05);实验组有13例患儿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86.7%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人工皮在新生儿无创机械通气中使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水胶体敷料(人工皮) 新生儿 无创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试脱机期间人工鼻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建立机械通气的患者在试脱机期间应用人工鼻,并进行全面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35例患者气道湿化充分。连续3天在无菌操作下抽检痰液标本,患者阳性率为13.33%。38例患者成功脱机,成功率为9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试脱机期间应用人工鼻时给予全面护理可有效提高脱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试脱机 人工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Ol4年6月127例早期机械通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7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随访,未发现后遗症。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愈率非常有效。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4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气道,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动态监测无创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1、24、72h及脱机前动脉血气分析,从而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h后患者低氧血症均有所改善,通气24h后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72h后42例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消毒供应室纸塑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首先分析了消毒供应室纸塑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法,即采用正确的包装方法,科学的装放灭菌物品,注意纸塑包装机械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纸塑包装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有创性机械通气抢救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7例采用有创性机械通气抢救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抢救治疗,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积极预防并处理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51例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其中53例抢救成功,4例患者死亡,抢救成功率92.9%。结论采用有创性机械通气抢救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给予气道、并发症等护理干预,注意撤离呼吸机时的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有创性机械通气 重度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抢救中使用机械通气方法的实际临床效果及相应护理措施,为更好的提供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1日共收治100例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机械通气治疗过程,统计患者在通气后4h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结果100例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91例,9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91例抢救成功患者中,MAP(平均动脉压)、RR(呼吸频率)、HR(心率)以及血气分析pH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高龄急性左心室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应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变化,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室衰竭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9例血液科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性别、置管部位、置入静脉等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结果性别、置管部位、置入静脉等因素都是影响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液科患者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血液科患者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