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取64例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结果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2%;护理组发生率为6.25%。同时常规组满意率为71.85%,护理组满意率为93.75%(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加快患者的恢复。

  • 标签: 机械通气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儿童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PICU收治的76例儿童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儿均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机械通气护理,统计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和PICU治疗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和PICU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死亡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1.05%)显著低于对照组(7.89%),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U儿童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积极采取个体化、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室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228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有无对其进行康复运动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撤机时间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后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撤机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敷料在减少皮肤机械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一科住院且安置深静脉管的病员共67例,按病员入院先后顺序排单双号,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液体敷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人发生皮肤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敷料能减少皮肤机械损伤的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病员皮肤发红和疼痛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液体敷料 护理 皮肤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收的PICC置管患者80例,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局部湿热敷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结果所有80例PICC置管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静脉炎,发生机率为3.75%,其中包括2例Ⅰ级静脉炎(2.50%),1例Ⅱ级静脉炎(1.25%),总体发生几率较低。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延长PICC置管时间,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率,降低患者痛苦,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更大帮助。

  • 标签: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综述了2012年—2016年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进展。对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穿刺静脉和部位的选择、导管的选择和固定、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等多项中西医研究的成果,为更好地应用PICC提供参考。

  • 标签: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转运系统行机械通气的268例患儿在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在转运前运用STABLE模式处理评估患儿、转运中对病情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转运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接护理,观察和了解转运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二次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和入院后2小时内的死亡率。结果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245例患儿一次转运成功,其余23例患儿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小时内死亡患儿共6例,一次成功转运率达91.4%。结论经过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规范护理为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声门下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隐血试验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VAP总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吸引 间断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选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当优先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干预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治疗、并发症预防的效果。方法建立微信团队,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对出院患者抗凝治疗进行干预指导,对干预前后的抗凝知晓率、依从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对抗凝的知晓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干预提高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抗凝药物的服用依从性,并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 标签: 机械瓣膜置换术 微信干预 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机械通气患儿发生枕部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住我科的100例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比两组患儿发生压疮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枕部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机械通气患儿枕部压疮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患儿 机械通气 枕部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接收并治疗的52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ICU重症 心力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21.2±5.21)次/min、心率(87.3±5.43)次/min、血氧饱和度(93.5±6.3)%、氧分压(72.6±3.71)mmHg、二氧化碳分压(53.2±2.61)mmHg等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且前后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2例无效、14例有效、30例显效,总有效率为95.7%。结论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纠正缺氧、缺血、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促进心理衰竭的恢复,且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的等。对照组出院后不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抗凝并发症和再次入院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机械膜置换术患者延续护理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定时查血、INR目标值、华法林影响、效果因素、立即就医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抗凝相关并发症及再次入院情况、总国际比值治疗范围率、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术后抗凝治疗相关并发症和再次入院,值得在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开展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护理 抗凝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临床实践课题研究,重点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用于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从我院近两年(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当中选取了118例,包括对照组58例,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58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60例急诊衰竭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的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可大幅度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内科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住院的86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性化痰、普通导管吸痰、抗感染、解挛及机械通气等治疗,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的总有疗效为97.67%,与对照组的76.74%相比,研究组的总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3天后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COPD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完善流程管理对于脑外科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给予优化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人工气道常规管理,对比两组吸痰前后3min呼吸循环指标,包括心率(HR)、潮气量(VT)、呼吸(R)、平均气道压、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统计吸痰次数。结果观察组呼吸循环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吸痰次数为(33.21±7.56)次,少于对照组的(40.31±8.12)次(P<0.05)。结论机械通气中优化流程管理可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次数。

  • 标签: 吸痰 优化流程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AIDS并发PCP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调查病例随机筛选自医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接收的10例AIDS合并PCP患者,所有患者皆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结合一定的护理干预。结果10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4~14d,平均9.3d,其中有7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均有所改善,且生命体征较为稳定,3例患者最终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0%。结论在对AIDS并发PCP患者进行通气治疗的同时辅助一定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AID并发PCP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