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工髋关节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其疗效除与技术的优劣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30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从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全髋置换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我院对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为例,研究患者康复情况和产生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28例患者对比观察,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的术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数据,进行对比、总结。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86%,而对照组仅为78.57%。结论对骨科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患者的锻炼和康复有巨大帮助,能够保证术后患者的正常生活水平,值得广泛推广应用1。

  • 标签: 骨科置换术 全面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小切口人工置换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小切口人工置换术,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置换术,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置换术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并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微创小切口 常规切口 人工全髋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5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硬膜外用药剂量明显更少,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优良率更高,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置换术 麻醉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而观察组则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老年病人置换术使用全麻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行置换术的老年病人9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组为硬膜外组50例和全麻组40例,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术中MAP、BP、HR、SPO2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血压升高、血压降低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有优劣,但综合起来,临床上应以硬膜外麻醉为主。

  • 标签: 老年病人 全髋置换术 全麻 硬膜外阻滞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置换(THA)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0例行置换术的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0例。术后康复护理中,将常规护理用于常规组,将循证护理用于研究组,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全髋置换术 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柄用于非骨水泥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1月到2007年5月我院采用锥形柄行非骨水泥型初次置换术32例(37),男15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60岁。术前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分别于置换后1、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和X片进行复查,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2例失随访,余30例(35)获5-8年随访,平均6.7年。术后X片示所有病例初始固定质量均为优或良。X片示骨改建情况点焊征22,基座征5,股骨皮质肥大1,髓腔内骨化2,反应线3,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Ⅰ度20,Ⅱ度4,未见透亮线、骨溶解、髓腔扩大征。13发生假体下沉,平均下沉距离0.98mm,且均在术后1年内下沉。异位骨化Ⅰ度10,Ⅱ度2。1出现轻度大腿痛,疼痛率2.8%。Harris评分从术前40.16±7.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0.52±5.68分,优20,良12,优良率91.4%。假体生存率1.0。结论锥形柄能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术后大腿疼痛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锥形柄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别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完成时间,并观察患者术后一年中并发症情况以及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髋关节或者半髋关节置换疗法前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合理进行手术。

  • 标签: 全髋关节 半髋关节 置换 老年 股骨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骨科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置换术治疗)和对照组(25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肢体缩短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肢体缩短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稳定内固定,降低并发症率,建议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优先选择使用。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共178例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术的6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患者围手术期通过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和随访等,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期的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结论对于接受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40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记录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cm(7~10cm),手术时间平均90min(60~120min),出血量平均约300ml(250~6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d负重行走,Harris评分平均92分,优良率95.3%。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可选择治疗部分臼发育不良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患者认同感强等优点。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发育不良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技术在成人发育不良置换术中如何指导选择臼杯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21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二维原始数据导入M3D可视化数字化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实体模式下观察臼形态,从软件假体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臼杯假体,通过3D-CT技术模拟假体植入进行手术预演,利用软件剖面分割技术观察臼前后壁对臼杯的包容情况、臼内壁厚度与臼杯的匹配度以拟定臼杯假体型号。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对二维术前计划及三维术前计划所拟定的臼杯假体大小型号与实际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吻合度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3~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2.8月,术前为(46.2±5.3)分,术后评分为(86.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7例,良4例。利用3D—CT技术拟定的臼杯大小数据中85%与实际置换中一致,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865,明显较基于X射线平片所作的二维术前计划准确。结论3D-CT技术指导成人发育不良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大小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最大化地增加假体的稳定性。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臼杯型号 3D-CT
  • 简介:摘要比较研究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设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B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下床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比较显著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术后下床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稳定性好,髋关节优良率略高,但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适合身体条件好,对手术耐受性强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则对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更有优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治疗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1月进入我院的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50例,采用全款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50例研究对象平均手术时间(100.87±20.66)min、平均出血量(985.79±201.32)ml,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7.76±10.02)分提高到术后随访6个月的(89.77±3.7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短中期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对我院行置换术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设计比较二者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人D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传统术前设计髋关节置换组,(Ⅱ组)3D打印髋关节置换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下地时间,统计分析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旋转中心恢复情况、臼杯覆盖率、臼杯安放合格率与Ⅰ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前所拟定假体型号吻合率高于Ⅰ组。结论通过3D打印辅助术前设计可以拟定最佳的手术计划,提高假体安装的准确性及假体的生存率,在指导成人发育不良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3D打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了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入住的48例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经过12~18个月随访。通过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将术后评分结果与术前评分相比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的平均值要显著高于术前评分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合理的处置,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高龄患者 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定量仪对心腔内的栓子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对22例置换术患者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记录术中不同时期右心房的栓塞物并用DFY超声图像定量仪定量分析其平均灰阶值和超声强度。结果(1)置换术的各个时期均可观察到右心房栓塞物。(2)B期右心房的平均灰阶值和超声强度与其他各期相比显著增大(P<0.01)。结论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敏感发现心腔内栓塞物,定量分析其声学特征有助于诊断脂肪栓塞综合征。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全髋置换术 栓塞 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