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睡眠障碍患者的脑电图特点。方法:本文选择对本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抑郁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抑郁是否会对患者睡眠造成影响,其中五十个病例是有睡眠障碍患者,四十个病例是无睡眠障碍患者。为了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还需选择一组较为健康的患者将其进行对比。三组均需采取脑电图检查,后对患者的SDS、PSQI、脑电图参数进行记录。结果:在结果中可以看出存在睡眠障碍患者SDS和PSQI评分要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和健康组的数据,而无睡眠障碍患者在SDS、PSQI方面的评分要比健康组高,通过统计学比对,可以明确各个小组所得数据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分析得出抑郁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时间方面整体时间均有所下降,并且睡眠潜伏期较长。

  • 标签: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 脑电图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96例本院于 2019年 8月至同年 12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应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 48例,采用常规护理)与研究组( 48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者 PSQI量表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对抑郁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进而缓解该病症带来的不良表现。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 抑郁睡眠障碍患者分别提供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抑郁睡眠障碍患者 100 例,将实施帕罗西汀治疗的设定为对照组( 50 例),将实施 米氮平治疗的设定为对照组( 50 例),对比两组患者睡眠改善程度、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三个方面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05 ) ; 结论: 为 抑郁睡眠障碍患者 米氮平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睡眠障碍 抑郁症 帕罗西汀 米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主观睡眠障碍抑郁程度以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于我院就诊的 50例抑郁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估主观睡眠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程度,以及多导睡眠图明确患者客观睡眠状况。其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数越高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越低。在治疗第 4周后再次评估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并用其减分率反映治疗效果,从而探讨主观睡眠障碍抑郁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抑郁患者客观睡眠效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总分及治疗后减分率均不相关( 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分数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总分呈正相关( r=0.33, P< 0.05)。在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分数与治疗后第 4周末汉密尔顿总分减分率呈负相关,( r=-0.44, P< 0.05)。结论:相比于抑郁患者的客观睡眠障碍,其主观睡眠障碍抑郁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睡眠障碍,因此对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主观睡眠障碍 疗效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伴随睡眠障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抑郁伴随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患者有128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采取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分析患者情绪改善情况、PSQI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物应用、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研究有价值。结论:为抑郁伴随睡眠障碍患者财务不同药物治疗后,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较好,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抑郁失眠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92例抑郁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入,按是否失眠分成两组,抑郁失眠为失眠组,抑郁无失眠为无失眠组,组内分别有46例。对比两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结果 两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相比较中,失眠组发生率为45.65%,显著高于无失眠组的28.26%(P<0.05)。 结论 抑郁失眠的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更容易出现异常,使得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因此应积极改善患者睡眠问题。

  • 标签: 甲状腺激素水平 抑郁症 失眠 甲状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将按照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首先将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间收治的抑郁患者 8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再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 41例归为参照组,本组将以常规护理进行实施,其余 41例归为实验组,本组将以针对性睡眠护理进行实施,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睡眠质量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明显,且护理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在抑郁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睡眠护理 抑郁症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84例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基础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评分更高;护理后,心理护理组HAMD和HAMA分数均明显降低。结论:在抑郁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抑郁症 康复
  • 简介:摘要:在当下,抑郁已经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而针对抑郁的治疗目前处于相对停滞阶段,主要以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为主,长期的抗精神用药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机体不良反应。而为提升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开始大力推荐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心理干预模式,叙事护理在其中表现理想,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本研究现对近期研究予以综述。

  • 标签: 叙事护理 抑郁症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