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伴有睡眠障碍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两组进行12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12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第4、8、12周末PSQI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米氮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出现睡眠障碍抑郁患者采取米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帮助患者逐渐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的状态,建立积极的生活状态,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米氮平+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到我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248例抑郁睡眠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米氮平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17、MADRS、PSQI评分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患者睡眠障碍优势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抑郁引起的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34例患有抑郁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不深、早醒延长、入睡困难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早醒延长、睡眠不深以及入睡困难的情况则要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对于抑郁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改善患者情绪问题也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刺激治疗仪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状的焦虑焦虑症状的抑郁的的各自临床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抑郁状的焦虑患者20例作为焦虑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20例作为抑郁组。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抑郁和焦虑评估,并对两组间的HAMD和HAMA评分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抑郁患者的HAMD和HAMA量表的Spearson相关系数r=0.677(P<0.001);焦虑组患者的HAMD和HAMA量表的Spearson相关系数r=0.568(P<0.001)。结论HAMD总评分对于抑郁状的焦虑焦虑症状的抑郁临床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伴抑郁症状的焦虑症 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述情障碍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1例抑郁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TAS-20(述情障碍)评分进行评定,采用HAMD-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抑郁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各因子评分、TAS-20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程度严重者各因子评分、TAS-20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S-20总分与HAMD-17总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患者存在述情障碍,其特征与抑郁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密切相关。

  • 标签: 抑郁症 述情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抑郁状的焦虑焦虑症状的抑郁的临床对照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25例抑郁状的焦虑患者(焦虑组)和25例焦虑症状的抑郁患者抑郁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抑郁和焦虑进行评价,并且对两组患者的进行关联性的分析。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状的焦虑焦虑症状的抑郁应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分,两组的区别对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伴抑郁症状的焦虑症 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 临床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康复疗效。方法90例老年冠心病伴随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冠心病药物以及适量的抗抑郁药物来治疗,治疗组再次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分析。结果干预六个月后,治疗组的SDS评分(43.75±5.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32±6.13);而治疗组的SAQ评分(64.04±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23±7.38);且治疗组的复发率(2.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伴随的抑郁,社会、家属应给与老年人足够的关怀。

  • 标签: 冠心病 抑郁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度洛西汀治疗抑郁躯体疼痛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抑郁躯体疼痛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8天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用度洛西汀治疗抑郁躯体疼痛障碍患者抑郁与疼痛程度都有明显的降低,在治疗48天后患者抑郁状治疗有效率率及疼痛症状治疗有效率均高达90.80%。结论度洛西汀对于治疗抑郁躯体疼痛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抑郁症患者 躯体疼痛障碍 度洛西汀 阿米替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乐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发认知障碍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安乐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安乐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乐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发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安乐片 抑郁症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和干部病房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21例,其中合并抑郁40例,不抑郁81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HOLTER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女性患者抑郁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高龄(>75岁)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升高;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抑郁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缺血性ST-T改变以及心率变异(HRV)降低的检出率与不抑郁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女性患者抑郁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高龄(>75岁)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升高;合并抑郁患者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病人护理工作中增用舒适护理对其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的积极意义。方法自2016年5月—2017年10月间进入我院并施予对应治疗的抑郁病人中选出83例,依照护理方法不同划分成两组(基础护理组、舒适护理组),基础护理组施行传统日常护理及干预,舒适护理组在传统护理方法前提下增加舒适护理的相应服务,评估两组病人护理前后HAMD、睡眠质量两项评分。结果舒适护理组病人护理干预后HAMD、睡眠质量两项评分都显著优于基础护理组(P<0.05)。结论抑郁护理环节中引入舒适干预服务,能加快抑郁状态缓解速度,并有助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舒适护理 抑郁情况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抑郁患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57例抑郁患者,并根据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病例全部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康复有极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对抑郁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可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运用。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忧郁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一2O12年12月我社区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施予社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护理前HAMD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HAMD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产后抑郁状,提高产妇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原因并分析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劝锈缺损程度,分析二者相关性,同时分析抑郁发作程度与药物治疗抑郁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例在抑郁程度评定和治疗效果比较中结果都优于对照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帕罗西汀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0例老年期抑郁患者实施责任制与个案化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阻断老年患者的负向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心理护理前后分别使用HRSD和GDS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发作,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数,提高生活质量,避免精神残疾,杜绝自杀意外。结论能够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减轻家属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 标签: 老年期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 探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患糖尿病抑郁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发生机制。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型糖尿病抑郁患者(研究组)80例,2型糖尿病非抑郁患者8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FT3、FT4、TSH浓度分别为5.52±0.77pmol/L,15.32±2.76pmol/L、2.95±0.86mU/L,研究组FT3、FT4、TSH浓度分别为3.56±1.05pmol/L、10.36±1.45pmol/L、6.97±1.04mU/L。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FT3、FT4水平均降低,而T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2型糖尿病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抑郁症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合并抑郁组使用降糖治疗+帕罗西汀治疗6周,对照组仅使用降糖治疗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评定疗效,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抑郁评分改善明显,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 标签: 帕罗西汀 糖尿病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