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复方川贝止咳颗粒是临床中一种应用广泛地的止咳药物,其药物成分分别为瓦布贝母、陈皮、黄芩、紫苑、百部、甘草等,其中其主要的药物成分为瓦布贝母。为有效的明确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特征,则需要对分析其药物成分。本文将论述川贝母的药学性质、复方川贝止咳颗粒主药与辅药的药学性质等内容。

  • 标签: 复方川贝止咳颗粒 瓦布贝母 药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钙化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及58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所有病例均给予超声诊断,分析和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钙化病灶检出情况和特征。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的钙化病灶检出率较良性结节患者高,且其I型钙化灶检出率高于良性结节,III型钙化灶检出率低于良性结节,均为P<0.05;良恶性结节患者的II型钙化灶检出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准确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且可显著提高钙化病灶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恶性结节 钙化特征 超声
  • 简介:摘要 : 目的 :建立消癌平片标准特征图谱,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 25cm,内径为 4.6 mm,粒径为 5µm)为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 A,以 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 B,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 30℃;检测波长为 300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 90000 。结果: 根据 15批样品特征图谱检测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呈现 5个特征峰,其中 1个峰应与绿原酸参照物峰保留时间相同,为 S峰,计算各特征峰与 S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均 在规定值的 ±10%以内, 信息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别。规定值为: 0.26(峰 1)、 0.65(峰 2)、 1.00(峰 3,即 S峰)、 1.04(峰 4)、 1.08(峰 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可用于消癌平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消癌平片 特征图谱 质量标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期间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该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156例产妇,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8例,给予对照组主要以传统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共同参与护理管理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前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1.03%。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予以临床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有助于加强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满意程度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护理管理 ;新生儿     母婴同室通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h与母亲处于同一房间,并在每天的分隔时间皆不超过 1 h[1]。而对于新生儿来讲,母婴同室不仅可增加其与产妇之间的肌肤接触,同时也有助于母婴的身体健康。在此情况下,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则是由奥格的自理模式而提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是以人在自理期间的缺陷,以及与健康之间关系方面的一种护理理念,并经过临床的不断完善与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2]。同时作为目前医院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主要是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学习与护理能力进行加强,以此有效提升临床的实际护理效果与工作效率。该文则以该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收治的 156例产妇,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8例。在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 22~ 35岁、平均为( 26.37±4.21)岁,其中包括: 51例初产妇与 27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 49例阴道分娩与 29例剖宫产 ;而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 21~ 36岁、平均为( 27.39±5.04)岁,其中包括: 45例初产妇与 33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 41例阴道分娩与 37例剖宫产。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母婴同室护理期间应用常规方式的护理管理。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并负责对其家属进行相应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保障产妇可正确操作母乳的喂养方法 ;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方法为:①无菌操作与环境管理:在临床护理执行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要求,对于如遗传性的代谢疾病应进行密切的筛查,在婴儿沐浴室进行采血的操作,同时可在床旁对如何抚触新生儿,以及衣服尿布更换与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另外要严密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检查,以排除重大疾病发生的可能。而对于家属在喂养期间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以及对例如黄疸或溢奶等正常的生理现象进行鉴别。最后则在进行相应卫生教育的同时严格要求家属及来访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依照规定进行洗手,以及定期进行病房的消毒与清洁,并保障良好的温湿度与通风,对于新生儿所使用的被褥及毛巾等应作为清洗消毒工作,从而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     ②新生儿沐浴管理: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严格合理的工作规范,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时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并在指导产妇前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例如在沐浴室,应首先预约好沐浴的时间,在其沐浴前 1 h内不应进行喂奶,然后产妇要做好新生儿更换衣物的准备工作,并在检查其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方能指导产妇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臀部与脐带等各项的护理工作。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应指导产妇及家属将新生儿送回母婴同室的房间。     1.3  观察指标     依据该院自制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量表进行随访调查,其中总分为 100分,≥ 90分为优秀, 70~ 89分为良好, 60~ 69分为合格, <60分则为不合格 ;同时以临床护理管理满意度量表在产妇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随访调查,其总分为 10分, <9分为非常满意, 7~ 8分为满意, 4~ 6分为基本满意, <3分为不满意 [2-3]。     1.4  统计方法     依据 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以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前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 40.71±5.14)分,相较于观察组的( 39.76±4.92)分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 94.52±3.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97±5.61)分( t=21.803, P<0.05) ;觀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由于女生分娩是一生中重要的生理历程,不仅会改变其心理的状态,同时对于分娩后的康复与新生儿的心理与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而作为目前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一项工作内容,母婴同室已成为医院一项新的管理制度【 5-7】。以往母婴同室则是主要在产妇分娩后尽可能安排与新生儿同处一室,从而增加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实现对产妇情志的调节,以保障后续在哺乳期间具有良好的基础。而随着对常规母婴分离或封闭式的集中护理的转变,开放性母婴同室护理受到产妇及家属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8-10】。由于在胎儿脱离母体后,受到内外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影响新生儿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予以产后新生儿的环境护理管理对其良好的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依据苏红梅 [11]研究文献资料表明,予以产后实行母婴同时的护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产妇尽早的开奶,同时对于产妇自行护理婴儿与哺乳能力的提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不仅可提升产妇子宫的收缩,并对于降低产后出血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为母子感情的增进以及新生儿智能与心理的健康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30例先天性色痣的皮肤镜特征分析,探讨皮肤镜在先天性色痣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10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先天性色痣的患者 30例,分析 32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 30例先天性色痣患者 ,观察皮损 32处。男 12例 (40.00%),女 18例 (60.00%);32处皮损中皮肤镜下可观察到的色素模式分别有 15处 (46.88%)弥漫状色素结构、 20处 (62.50%)网结构及 22处 (68.75%)球状结构;毛周色素改变分别可见毛周色素减退( 16处 ,[50.00%])及毛周色素沉着( 16处 ,[50.00%]); 15处 (46.88%)皮损可见血管结构,其它可见多毛( 20,[62.50%])、靶形色素网 /球( 18处, [56.25%])、晕球样结构( 15处, [46.88%])、及蓝白结构( 21, [65.63%])。结论 先天性色痣患者的皮肤镜下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皮肤镜可为本病的无创诊断提供一定辅助诊断依据。

  • 标签: [ ] 先天性色痣 皮肤镜 镜下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总结98例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98例轻症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77.6%)、咳嗽50例(51.0%)为主,少见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测以淋巴细胞计数减少(54.1%),ESR(92.8%)、CRP (66.3%)、铁蛋白(73.5%)升高,低血钙(77.6%)为主要异常表现;胸部CT影像学以小斑片阴影(69.4%)、磨玻璃阴影(73.5%)为主,病变累及以单肺、局灶性(83.7%)为主,且经积极治疗,轻症患者的救治效果较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本病治疗及时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时愈后良好,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其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轻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中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的不同效果。方法:收集本院母婴同室的84例产妇作为实验样本,时间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参照双色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产妇例数各为42例,运用的分别是传统常规护理、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2组不同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甲、乙组产妇经过护理后,其紧张情绪评分比护理前低,乙组比甲组低;对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比护理前高,乙组比甲组高,均为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常规护理,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中开展共同参与式护理对缓解产妇负性情绪,提高其新生儿护理技能成效显著,值得优先进行推广。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床旁 传统常规护理 共同参与式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体检人群胸部 CT诊断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5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所接收的 500肺结节患者,对其进行胸部 CT检查,观察所有检查者的肺结节分布特点,并且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检查者通过低 剂量螺旋 CT扫描检查,其中孤立性肺结节占总人数的 51.20%;多发性肺结节占总人数 29.20%;从结果统计得知大部分肺结节分布在肺部上叶和下叶部位。男性和女性之间无差别,主要以单发为主,磨玻璃结节比较多见。同时结节性质的改变占总人数的 20.80%。结论:对体检者进行胸部 CT检查后,其检查肺结节的效果显著,检查几率较高,男性与女性无任何差别,肺结节主要为单发,肺结节性质为磨玻璃形式较为常见。

  • 标签: 体检人群 胸部 CT 肺结节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 320排螺旋 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 vitrea工作站,进行 MPR、 MIP及 VR重建。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 7例,腺鳞癌 1例。 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 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 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 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 6例伴分叶征, 5例伴短毛刺征, 5例伴胸膜凹陷征, 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 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 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 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 标签: 囊腔 周围型肺癌 CT 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CT影像特征。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3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视为参照组,将同期于本院就诊的3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视为研究组,为患者均实施CT检查,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灶位置主要在上颌窦,病灶发生位置比较无显著差距(p>0.05)。入选患者CT影像均具有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化组织影及钙化灶的特征,但是研究组患者中液平特征的患者数量居多,与参照组数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窦壁破损程度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重度及广泛性受损患者数量高于参照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多具有受累鼻窦壁增厚,鼻窦内软组织影及钙化灶等CT影像特征,部分患者具有液平的特征,且患者鼻窦壁损害严重。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细菌感染 CT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性行为特征。方法:对2015年~2018年期间和男性有过肛交或者口交性行为的男性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借助分类滚雪球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进行筛选,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予以匿名调查,问卷调查后将采集血样送到实验室检验。调查内容有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性行为特征。结果:2015年~2018年期间总计调查8145例男男性行为者,年龄主要在20~30岁内,未婚较多,本省所占比例高,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较多;2015年~2018年期间男男性行为者在娱乐场所、公园、公厕寻找性伴侣;最近半年同性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越来越高;最近半年和异性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不高;吸毒史较少,性病史有一定降低。结论: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HIV感染率有一定升高,需予以针对性措施,促使此类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使HIV的蔓延得到有效遏制。

  • 标签: 男男性接触者 艾滋病流行趋势 性行为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药物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使用抗菌药物的1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血液系统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产生不良反应146例患者女性占比为(88/146)60.27%,男性占比为(58/146)39.73%,患者年龄集中分布在20-80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最多(55/146)37.67%。结论:通过分析抗菌药物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要保证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抗生素类型等方面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学性,保证抗菌药物的临床安全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血液系统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10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月~3岁的患儿和3岁以上的患儿分别为5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表现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月~3岁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喘息,部分患儿存在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发热普遍不严重,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偏高,且间质性病变和小叶实质浸润为主要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不同提高年龄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不相同,目前认为可能与发病机制不同具有密切关联。

  • 标签: 不同年龄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良性阵发性头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获得前瞻性研究数据。 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阵发性头晕良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复位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数据与特定的治疗条件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这类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眩晕 良性 阵发性 位置性 临床特征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博野县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特征、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地区内的1945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人员的基本资料进行调查记录,并分析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及临床特征。结果在1945名研究对象中,共有742例为糖尿病患者,患病率为38.1%,且高年龄、低文化水平、离婚/丧偶以及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率均高于低年龄、高文化水平、单身以及BMI指数正常者(X2=4.618,P<0.05)。结论 博野县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与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及BMI指数存在相关性,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或预防糖尿病在该地区内的发展。

  • 标签: 糖尿病 患病率 流行特征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检测过程中使用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诊断,观察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并且根据患者不同性别和不同临床症状,采用分组诊断方法,获得不同临床症状采用心电图诊断准确率。结果:(1)男性采用心电图检测正确率为75.58%,女采用心电图检测正确率为58.10%,(P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