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 CT诊断价值及特征分析

朱晓龙 张晓辰 邹殿俊 李传贵 耿鹤群 朱月香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部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探讨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以认识及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平扫,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vitrea工作站,进行MPR、MIP及VR重建。结果: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7例,腺鳞癌1例。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6例伴分叶征,5例伴短毛刺征,5例伴胸膜凹陷征,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1例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囊腔逐渐增大,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结论 :囊腔类肺癌以腺癌最多见,多排螺旋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囊内壁不光滑、壁结节形成、部分合并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结合动态随访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囊腔;周围型肺癌;CT;病理

囊腔类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的影像类型,特点是肿瘤内部或边缘存在较大含气囊腔,这类肺癌少见,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漏诊[1]。本文回顾性分析8例囊腔类肺癌患者CT影像,分析其特征,以进一步加深对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 2016年1月至2018 年1月期间经手术证实的囊腔类周围型肺癌病例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 年龄42岁~55岁,平均年龄为47.2岁。临床表现反复咳嗽为6例,咳痰4例,咳血3例,胸痛2例。

1.2 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臂上举,头足方向。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膈下。东芝公司320排螺旋CT常规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 原始数据重建厚度及间隔均为1.0mm,采用标准重建算法。图像均传至Vitreal工作站,配合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多方面观察病灶。

2 结果

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腺癌7例,腺鳞癌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 1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1例。CT共同征象:病灶中有囊腔 ,囊壁厚薄不均,不光滑。5例主要表现为囊腔;2例表现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1例见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6例伴分叶征,5例伴短毛刺征,5例伴胸膜凹陷征,4例伴血管集束征。动态随访1例囊腔内出现壁结节;1例囊腔合并周围磨玻璃密度的病灶逐渐增大,且囊壁不规则增厚并实性成分增多。

3 讨论

囊腔类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 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学者们也有不同的定义,Mascalchi 等[2]根据形态学分为4型:Ⅰ型:结节或肿块位于囊腔壁外;Ⅱ型:结节或肿块位于囊腔内,周围被含气区域包裹;Ⅲ型:囊腔壁环形增厚;Ⅳ型:多房囊腔间隔含有实性或非实性肿瘤组织。吴光耀等[3]在 Daisuke 分型的基础上,将囊腔类肺癌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大泡型肺癌,继发于肺大泡的肺癌;二是囊腔型肺癌,不伴实性或磨玻璃病灶的薄壁囊腔肺癌;三是含囊腔型肺癌,在实性或磨玻璃样病灶基础上继发薄壁囊腔的肺癌。本文倾向于学者吴光耀等囊腔类肺癌的定义。囊腔类肺癌在肺癌中的发生率仅为 0.46%[4],囊腔类肺癌的形成原因推测有两点:一是在实性、非实性肺癌基础上继发或伴发囊腔,病理机制为肿瘤沿肺泡间隔不均匀生长,肺泡壁破坏、融合形成含气囊腔,肺泡壁残留形成腔内间隔,肿瘤生长造成气道狭窄后止回阀机制,致肺泡腔过度充气;二是肿瘤发生在已有囊性结构上,如肺大疱或肺囊肿继发或伴发肺癌,肿瘤沿着囊腔壁不均匀生长,可向囊腔内外局限生长或囊腔壁弥漫生长[5]。其中,局部细支气管活瓣样阻塞的机制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囊腔类肺癌CT的特征性表现与病理基础:本组8例病变均为单发,共同特征是含有囊腔,CT图像上大部分病例出现周围型肺癌典型特征。分叶征6例(75%),病理基础是肿瘤各部位生长速度不一致形成。 毛刺征5例(62.5%),病理基础为肿瘤间质、血管向外生长,肿瘤细胞向周围蔓延形成。胸膜凹陷征5例(62.5%),病理基础为肿瘤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肿瘤内瘢痕收缩,牵拉肺组织和胸膜形成。血管集束征4例(50%),病理基础为肿瘤供血血管增粗,受侵或与肿瘤内成纤维反应有关[6]。对于不确定囊腔类肺癌的,可通过动态随访观察含囊腔肺癌肿瘤组织的生长,对周围肺组织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临床病情及预后[7]。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囊腔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有壁结节或多分隔的壁结节;在随访过程中病灶的实性成分增多,出现软组织密度影,或囊腔扩大、缩小,病灶周围出现周围型肺癌的基本特征。均认为应终止随访,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囊腔类肺癌是一种影像学上表现特殊的肺癌类型,该类肺癌的形态学特征除具有薄壁囊腔的特殊征象外,尚具有普通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征象[8]。该类肺癌的早期阶段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将来可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积累更为丰富的病例,从而更深入的研究囊腔类肺癌的早期表现。而在囊腔类肺癌的诊断中,MSCT是最佳的无创性检查。并且,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肺癌多样性的认识,当囊腔有较厚囊壁或壁结节时,需考虑到囊腔类肺癌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颖,蔡庆,沈玉英等.含囊腔性肺癌的MSCT特点及病理对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0):1508-1511.

  2. Mascalchi M, Attinà D, Bertelli E, et al. Lung cancer associated with cystic airspac[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2015, 39:102-108.

[3] 吴光耀,伍建林.肺部囊腔类肺癌的分型及其CT表现[J]. 放射学实践, 2016, 31(10):902-907.

[4] Guo J,Liang C,Sun Y,et al.Lung cancer presenting as t hin-walled cysts:An analysis of 15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6,12(1):105-112.

[5] 代平,刘勇,何其舟等.囊腔类肺癌的MSCT征象与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28(12):847-850.

[6] 刘琳,赵绍宏,张艺军. 肺内含囊腔的肿瘤性病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18(3):205-209.

[7] 孙筱倩,直强,吴重重. 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35(3):363-367.

作者简介:朱晓龙(1980-3),男,汉族,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项目名称:640层容积CT及AIDR重建技术于胸部囊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项目编号:162107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