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161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流行病调查,收集慢性咳嗽的症状、舌脉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主要证候因子,结合中医证候给予解释。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54.393%,结合中医证候进行判断,可归纳为类风盛挛急证、类肺阴亏虚证、类肝火犯肺证、类风寒袭肺证、类痰湿蕴肺证、类燥邪伤肺证及类痰热壅肺证。结论采用因子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慢性咳嗽的主要证候因子的提取结果与专家共识意见基本相同,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证候学 因子分析
  • 简介:起居调摄是中医传统养生中的常用方法,分别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现代启示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医起居调摄.认为中医起居调摄简便易行,适用性强,特别是对于生活方式已发生改变的现代人来说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起居调摄 中医养生 学术探讨
  • 简介: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整理归纳肝病传脾的证型有肝蕴湿热犯脾、肝郁湿阻乘脾、肝旺气滞耗脾、肝火灼津伤脾、肝血瘀结阻脾、肝阴亏损及脾、肝之寒湿困脾、肝滞痰凝呆脾等。而应对各证型的综合性治有醒脾和胃清肝邪、扶脾化湿疏肝气、健脾益气抑肝木、资脾润燥降肝火、护脾和络祛肝瘀、滋脾养阴柔肝体、温脾散寒利肝湿、运脾化痰消肝积等八种,并附病案说明。

  • 标签: 肝病实脾 治疗八法 肝脾同调
  • 简介:人上了年纪,似乎越来越过不了懒日子。有些老人起得比鸡还早,干什么都风风火火。不过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讲,勤快有时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懒”反而更值得提倡。那么从今天起,您不妨来做一个“懒惰”的老人吧。

  • 标签: 老人 保健养生 懒惰
  • 简介:记者在2014年11月11-12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第510次学术讨论会上获悉,目前国内已开始尝试将合成生物引入中药资源开发中。当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与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生物药用成分合成生物研究中心”进行联合科研攻关。未来双方将共同围绕天然药物资源短缺问题,利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等各种先进技术,创立以高效微生物细胞工厂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生产新模式,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

  • 标签: 中药资源 天然药物资源 学术讨论会 香山科学会议 生物技术研究所 人才交流
  • 简介:中医传承班的成立将传统的师承教育有机地融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体系之中,为了确保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开展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并重评价传承班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分析课程结构确定研究科目,依据教学进度设计考核方案,梳理反馈信息调整实施步骤等探索,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优化学业考核评价效果,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有效实现教学相长.

  • 标签: 中医传承班 形成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院开展中药炮制情境教学的效果与实践。方法:选取药学专业临床见习学生58名,分为试验组(30名)和对照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情境教学。教学结束后,考核两组学习成绩及试验组对情景教学法的评价。结果: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整合知识链接、提高操作技能。结论:情境教学法可提高《中药炮制》教学效果,增强炮制技能。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情境教学法 教学改革
  • 简介: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 标签: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经方 基础方 代表方 衍生方
  • 简介:启发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评等方面确保教育者能够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指导思想贯穿在中药炮制每一个具体教学单元的实施过程中。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启发式教学 教学方法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中医美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社会需要更多的实用技术型中医美容人才。我校应社会需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高职医疗美容专业学生,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都有突出表现。

  • 标签: 美容营养学 课堂教学 教学体会
  • 简介:病原生物与免疫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和必修的医学基础课,包括病原微生物、免疫、人体寄生虫三部分内容,内容多、范围广,与临床医疗联系紧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会合作学习?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案例教学与论文写作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一些体会,与同道分享如下。1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1]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前提,可以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 标签: 病原生物 免疫学 兴趣 开放式教学
  • 简介:1通腑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br〉通腑是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通腑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通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通腑法 脑血管病 临床应用
  • 简介:由于历史和流派的原因,对于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中医认识和治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主要治进行了梳理,并对从肺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从湿热论治、从血瘀论治及通络和络的主要治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评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中医治法
  • 简介:面对“晦涩难懂”的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学说”,52岁的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神经学系助理教授亚历山大和学生一起“举手提问”,最后他索性直接走到播放课件的幻灯片处“指手画脚”,向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赵鲲鹏直接“讨教”。

  • 标签: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科大学 乌克兰 甘肃 师生 中国传统医学
  • 简介:目的:研究补肾健脾与清热燥湿法比较对高脂喂养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予以补肾健脾及清热燥湿法干预。测定各组小鼠血糖,IL-1β、TNF-αmRNA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与普食组小鼠对比高脂组小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清热燥湿组、早期补肾健脾组(早脾肾组)小鼠血糖较高脂组小鼠有明显的降低(P〈0.05),晚期补肾健脾组(晚脾肾组)血糖值较高脂组无显著差异;(2)高脂组小鼠与普食组比较,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清热燥湿组、早脾肾组、晚脾肾组炎症因子IL-1β、TNF-αmRNA水平较高脂组有明显的下降(P〈0.05);(3)组织切片HE染色可以看出高脂组小鼠肝脏细胞出现十分明显的脂滴增多,早脾肾组、清热燥湿组小鼠HE染色可以看到肝脏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晚脾肾组较高脂组肝内脂质沉积也有一定缓解。结论:早期补肾健脾干预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并降低小鼠肝脏炎症因子mRNA水平,保护肝脏。

  • 标签: 补肾健脾 2型糖尿病 高脂饮食 炎症因子
  • 简介:《医学统计》是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医学科研中,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对不确定性数据作出科学推断的一门课程。医学统计方法是研究生开展医学科研工作、撰写论文时必不可少的方法。目前,《医学统计》的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很多学校已经将这门课程设置为研究生阶段的主干课或必修课。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中医药 研究生 教学模式
  • 简介:《中药鉴定》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类专业培养方案构架中极具中医药特色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组在3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社会对中药鉴定人才的需求现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药鉴定》ITPA(Interestcultivation-TheoryteachingPractice&Experimentteaching-Assessment)教学模式,即“兴趣培养-理论教学-实践(验)教学-考核评价”教学模式.《中药鉴定》ITPA教学模式是培养中药鉴定综合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中医药院校
  • 简介:目的:通过H7N9禽流感病例回顾性研究,初步探讨甲型H7N9流感的证候特点及核心病机。方法:回顾性整理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收治的36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甲型H7N9流感患者的流行病、症候及中医治疗情况,分析其中医病证和病机特点。结果:36例H7N9患者流行病特点,患者平均发病后第6天入院,入院后第2天入住ICU,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5d;症候特点,患者100%发热,最高体温(39.14±0.62)℃,伴咳嗽,咳痰,恶寒轻或不恶寒,但头痛、周身酸痛、咽痛、鼻塞流涕等风热束表上犯症状少见;3~6d后高热寒战,渐次出现痰中带血、短气、胸闷、呼吸困难,舌红苔腻,病情转重;6~14d患者痰中带血,胸闷喘憋、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皮肤红疹、花斑,舌质深红或紫,少津;10~14d后患者身热渐退,痰血减少甚则消失,进入恢复期,以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少津为特点。结论:中医证候演变符合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该病病情加重的拐点可能在4~5d左右,8~10d病情最重,始动因素及根本为温热疫毒,热毒、瘀毒为关键,病理因素为热、毒、瘀、虚兼夹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程,核心病机为毒热犯肺,壅肺、损肺,甚则伤及其他脏腑。

  • 标签: H7N9禽流感 证候 演变规律 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