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相关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后者采用正反馈闭环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围治疗期的数据分析发现相对于A组,B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更低且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泌尿外科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容易对患者的正常治疗构成不利影响,对包括前列腺炎在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推动患者治疗顺利进展。

  • 标签: 正反馈闭环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反馈闭环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的开放病床45张,重症监护病床3张,对2015年1月~7月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1月进行正反馈闭环管理模式,观察正反馈闭环管理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管理后受表扬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护理缺陷的发生明显较管理前少(P<0.05)。结论正反馈闭环管理模式能有效的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正反馈闭环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360度反馈评价又称“全方位评价”,是指通过多个信息源了解被评价者的工作能力及工作业绩。这些信息源包含:来自上级监督者的自上而下的反馈,来自下级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来自平级同事的反馈;来自单位内部的支持部门和合作部门的反馈;来自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的反馈;以及来自本人的反馈

  • 标签: 反馈 评价法 慎用 工作业绩 工作能力 信息源
  • 简介:目的对患者电话预约挂号、取号及其挂号、取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闭环式服务.方法针对目前电话预约挂号和取号在管理上出现的"分离",通过电话预约闭环式服务模式的创建及实施闭环式服务模式的过程管理,制定电话预约挂号闭环式服务模式的方案.结果实行闭环式服务模式后,真正实行了"电话预约挂号、取号"的闭环式服务,预约挂号量较同期提高100%以上,预约挂号量占门诊量的20%以上,电话预约占预约挂号量的68%以上,患者满意度达到98%,提升了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树立了门诊的窗口形象,增强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结论实行闭环式服务模式为医院门诊服务和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 标签: 预约挂号 闭环式服务 实践 效果
  • 简介:摘要:全面落实党建责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对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针对医院党建工作特点,研究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闭环体系的策略。通过细化责任清单、实施逐级负责与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了责任落实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同时,优化监督反馈机制,形成多维度监督网,确保责任有效落地与持续改进,为提升医院党建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了实践指导与理论支撑,助力医疗卫生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实施。

  • 标签: 医院党建 全面从严治党 主体责任 闭环管理体系
  • 简介:病历质量监控的目的是检查医疗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反馈质量缺陷,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因此质量缺陷的反馈应涵盖整个医务人员群体,使病历中的书写缺陷和诊疗错误具备广泛教育意义,以便逐步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及临床诊疗水平。在病历质量控制实践中,反馈和交流是确保质量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基于这个思路,医院在病历质量控制的实践中,

  • 标签: 病历质量控制 反馈 交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慢性便秘患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入住我院的慢性便秘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口服促进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组在口服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单独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效果良好,有效率为71.43%,而在口服药的同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为93.65%,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较大,多趋于正常值,优于对照组,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相较于单独的药物治疗更加有效,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更好。

  • 标签: 生物反馈 慢性便秘 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75-02
  • 简介:为加强手术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确保手术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安全、合规、合法,东阳市人民医院基于二维码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手术室麻醉药品的使用流程进行监控,实现麻醉药品使用的可追溯管理。麻醉药品采用二维码技术可有效降低收费差错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升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药品 闭环管理 可追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闭环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共计800例,收治时间范围介于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其中400例设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另外400例设为研究组实施全程闭环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管理。观察对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备血、输血操作质量,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闭环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对患者备血以及输血操作的质量,还可以防止出现输血风险事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输血患者 全程闭环 安全性 实时控制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环思维在基层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闭环思维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评估闭环思维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较对照组降低了30%,患者满意度提高了20%,护理质量评分提升了15%。结论:闭环思维在基层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闭环思维 基层护理 质量控制 应用分析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的500张处方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的500张处方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处方的基本指标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处方的基本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显著,可明显改善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处方点评 意见反馈 合理用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建立完善的安全交接闭环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避免患者所出现的安全隐患。方法: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建立完善的安全交接闭环管理系统,并在术后患者护理、康复期间应用。结果:在患者手术后建立并应用安全交接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加大的 降低了手术交接过程中所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结论:给予术后患者应用安全交接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整个手术交接过程,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对医院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术后患者 安全交接闭环 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环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诊的病患进行实验,随机抽取40例病患,平均划分成为两个实验小组,每组为20例病患。其中,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病患需要以常规护理管理办法为基准,实行闭环管理模式,针对两个实验小组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汇总相关数据信息。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能够得知,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会明显低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护理质量评分为80.25±6.44,实验组病患护理质量评分为89.57±5.57,对照组病患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实验组患护理质量评分,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患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病患总满意率为为90%,实验组病患总满意率会高于对照组病患总满意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闭环管理模式 妇科 安全质量 持续改进 管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在精神科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所接诊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观察分析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及女性对产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及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产后康复项目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治疗方案来做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处方主要是单一频率,单一波群的电刺激脉冲波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但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医疗器械技术及临床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年推出了集合评估-治疗的生物刺激反馈仪,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肌电及压力通道来评估盆底肌各个肌肉群的情况。该论文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专用生物反馈肌肉刺激探测器捕捉和测量盆底肌肉群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的峰值肌电(EMG),通过肌电图的变化展现在显示器上,让患者感知、理解这些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学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意识调控骨盆底肌肉的活动的仪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建立反馈制度后不合理处方的变化,以期为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合理、规范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对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一年期间医嘱审核处方总计145,870张,其中2023年第一季度有36,452张,第二季度有36,100张,第三季度有36,608张,第四季度有36,710张。通过建立持续性的反馈机制,定期分析并反馈处方错误情况,由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讨论处方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在引入反馈机制后,发现不合理处方共计842张,不合理率为0.57%。2023年第一季度不合理处方率为0.68%,至2023年第四季度降至0.48%。结论:通过引入针对性的反馈机制,并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互动,可以显著改善处方质量,降低不合理处方率。这一做法能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增强处方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用药安全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反馈制度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