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观察分析

/ 2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观察分析

李惠1郭锰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吉林省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软伤科吉林省130021

【摘要】目的:通过对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观察分析,来全面提高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5年12月到本科接受治疗的92例梗阻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术,并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而言,患者自身的直肠测压结果出现了明显的改善(P<0.05),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有利于括约肌舒张,方便排便。结论:生物反馈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中具有突出的优势,改善括约肌功能良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生物反馈;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

便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便秘类型,功能性便秘依据发病生理学进行分类的话,又可以被分成出口梗阻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混合型便秘等。目前关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尚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生物反馈治疗具有无创、无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运用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可以协调盆肌松弛、增强腹压等,适合了患者生理特征。本文就针对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2月2015年12月到本科接受治疗的92例梗阻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纳人标准为: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并经结肠通过时间测定予以确诊;排便困难或排便后不尽感持续时间≥10个月;不使用缓泻剂的情况下,每周排便次数≤2次;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确诊或疑似为结直肠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急性消化道出血或感染者;精神疾病患者;曾接受过便秘相关治疗者。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18一72岁,平均(53.4±6.8)岁;病程1一10年,平均(3.6±1.2)年。

1.2治疗方法

在进行正式的治疗之前,应当先进行患者的健康教育,并简要介绍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病机理和生物反馈治疗原理及注意事项,指导排便锻炼[1]。生物反馈治疗仪由南京伟思公司提供。治疗前要求患者排空大小便,侧卧位,直肠电极连线与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连接。经肛门插人直肠电极约5cm。患者面对主机屏幕,进行模拟排便锻炼。每周治疗3一5次,每次约30min。4周为1个疗程。要求患者改善饮食,强化锻炼,形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量。在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①痊愈: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消失,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盆底肌和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消失。②显效:治疗后,便秘症状有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和性状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盆底肌、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明显减弱。③有效:治疗后,便秘症状有一定改善,但是大便次数和性状未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盆底肌和腹前斜肌矛盾运动有一定减弱,但不明显。④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直肠测压结果比较

在进行治疗之后,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分别下降到(55.7±7.3)mmHg、(47.6±0.5)mL、(112.4±14.5)mL、(202.3±13.2)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疗效判断

通过对患者治疗结束时与随访3个月后对比来看,患者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72,P<0.05)。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的反射性运动,正常排便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感应到排便信号之后,肛门的括约肌就会松弛,并顺利排便。不过,就针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来说,因为其自身的直肠肛管动力异常,导致盆底肌功能失常,患者肛门括约肌难以正常松弛,甚至出现收缩,导致排便困难[2]。目前,临床上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近年来逐步兴起的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多以泻剂为主。但是泻剂只具有“治标”作用,难以“治本”,而且长期使用泻剂,不良反应明显,导致药物依赖,严重者还可能引发结肠黑变病等。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长,而且远期疗效也相对较差。生物反馈治疗作为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利用现代电子工程技术,结合现代生物学、心理学、反射学等学科,充分调动了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有利于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

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相比而言,患者自身的直肠测压结果出现了明显的改善(P<0.05),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等指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有利于括约肌舒张,方便排便。在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22%,随访3个月后治疗有效率进一步提高到93.48%。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反馈治疗的最终疗效与心理调适、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行生物反馈治疗时,必须要注重患者主动参与的调动。如果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参与度较差,生物反馈治疗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就要求在治疗中必须强化心理干预,要通过调适患者心理状况奠定治疗基础。通过在家锻炼,即使没有专业的生物反馈治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生物反馈在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中具有突出的优势,改善括约肌功能良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在推广生物反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改善疗效。

参考文献:

[1]郭建州,李一兵,郭文涛,曾智辉,李蕊.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67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2,01:32-33.

[2]李华,党红民,席艳君,陈波.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及护理观察[J].陕西中医,2012,08:1046-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