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其对医院感染和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于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选择68例展开本次研究。34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分入对照组,34例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分入预见组。对比两组在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护理效果上的情况。结果 预见组的医院感染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医院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住院治疗患者100例开展研究。结合不同时间段与对应护理管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后收治患者定义为实验组。对比护理感染发生。结果:实验组感染发生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可以显著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科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预防肺感染的方法。方法我科自2015年加强脑出血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我科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6例患者在餐前1~2h或餐后2h进行雾化吸人20min,然后患者采用侧卧位,然后应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行胸、背扣击,叩后5~10min给予吸痰。对照组78例患者每日进行雾化吸人2次,患者侧卧后,叩击患者背部,扣击时间为每次5min。然后翻身至另一侧,同法叩击背部,叩后吸痰。结果两组脑出血患者预防肺感染的效果不同,两组脑出血患者预防肺感染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G5振动排痰机,联合特殊药物的雾化吸人,可显著提高呼吸道管理效能,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肺感染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发放环节质量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3月设定为研究时间。将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投掷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4例)。分别给予对照组与研究组常规管理与发放环节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医院感染、无菌物品发放效果。结果:无菌物品发放效果各项评分,研究组>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研究组<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发放环节质量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率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手术室手术器械1200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手术室手术器械1200件作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措施。回顾性分析两种管理方法下手术器械管理质量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器械临床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手术器械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降低器械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法 手术器械 质量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本院进行的60台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台。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消毒和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比两组手术细菌数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术前10min、术中20min、手术结束时的细菌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白细胞(WBC)异常例数、术后发热例数、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时细菌数,降低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 白细胞
  • 简介:摘要:针对骨科手术患者而言,因为本身以及外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下,导致患者感染几率较大,一方面降低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威胁到医院整体社会形象。为了能够降低骨科手术院内感染几率,那么就必须要做好妥善的护理干预工作,保证患者不会受到感染。文章主要针对本院患者患者,深入阐述了手术室对降低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 标签: 骨科 术内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纳入的产妇16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助产质量评分、产房内感染;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用时更短,产前产后SAS平均分和SDS平均分、产房内感染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房内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产房内感染率 助产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白带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8月到2022年的9月的100例疑似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白带常规检验,统计检验结果。结果:2022年的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相对更高,且2020年到2022年滴虫性阴道炎发生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10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白细胞+++占比最高,为45.00%,其次是白细胞++++,占比是30.00%。结论:对疑似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实施白带常规检验,提升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有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感染,为之后的治疗提供必要支持。

  • 标签: 滴虫性阴道炎 白带常规检验,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分娩中,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方式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影响情况。方法:病例纳入时间开始于2022年11月,结束于2023年11月,将74例产妇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普通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舒适组(37例)采用产房舒适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普通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舒适组;普通组情绪状态评分高于舒适组,普通组满意度评分低于舒适组;普通组产妇产房内感染发生13.51%高于舒适组的2.70%,(p<0.05),两组存在差异性。结论:对产妇分娩中,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助产质量,减少产房内感染,该方式可推广。

  • 标签: 产妇分娩 产房舒适护理 助产质量 产房内感染率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患情况,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评价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结果调查住院患者329人,医院感染现患为3.6%;综合重症监护室现患25.0%;下呼吸道感染占33.3%;抗生素使用率53.7%;神经内、外科病种、神志不清、气管切开、尿道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外科系统为感染高发科室,加强对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降低医院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调查 现患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院感染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时间资料为2021年1~12月39例医院住院患者采取常规管理设置为对照组,选取时间资料为2022年1~12月39例医院住院患者采取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设置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医院感染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实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感染管理对护理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笔者医院20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还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对于医院感染发生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21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感管理,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5784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0.55%低于对照组1.64%(P

  • 标签: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对护理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病例资料调查区间为2020年3月~2022年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目标,统计出74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强化感染管理,对比两组医院感染发生和护理质量评价。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质量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医院感染管理,探究对护理质量以及院感出现情况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总计10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对照组5例和实验组5例。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较少。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护理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评分。结论:医院感染管理在本次研究中的作用效果较好,能够减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放心满意,值得推崇。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质量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