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的差异,以减少误诊比率。方法对17例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17例均因X线、CT、MRI表现而误诊,最终经病理、骨穿被纠正。结论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典型病例不难鉴别,但不典型病例,两者较难鉴别。特别是对椎旁有软组织肿块的脊柱肿瘤,常常误认为结核脓肿。误诊率虽不高,但会导致病人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应提高重视。

  • 标签: 脊柱肿瘤 脊柱结核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临床工作中,转移性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及总结。方法转移性肿瘤38例,脊柱结核62例。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结果此100例脊柱病变中脊柱结核76例,占62%,转移瘤占38%。结论转移性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的X线影像对比中,笔者认为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转移性脊柱肿瘤的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者与脊柱结核在静止修复期表现为增生硬化为主表现报相似,应加以鉴别.

  • 标签: 脊柱结核 转移瘤转移性肿瘤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2010年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病变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治疗脊柱转移肿瘤26例38个椎体(胸椎10个,腰椎28个)。男12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结果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心、肺、脑血管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9例15个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水泥泄漏。术后1周统计18例疼痛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轻度缓解,2例无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2分降至平均29分,有效率为88%。结论PVP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缓解疼痛明显,防止椎体塌陷压迫脊髓,是很好的脊椎转移肿瘤姑息性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肿瘤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脊柱肿瘤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脊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2组。常规组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以及常规的健康指导;健康教育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健康教育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脊柱肿瘤的病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以及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脊柱肿瘤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6-2021.10,选取112例脊柱肿瘤手术患者为对象,通过单双数法分组,结合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分别实施基础性护理、综合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3.57%小于对照组17.86%(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21%大于对照组82.14%(P<0.05)。结论: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可改善预后,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肿瘤 基础性护理 综合性护理 并发症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硬脊膜应用在脊柱肿瘤术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患者为我科治疗的脊柱肿瘤54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人工材料组与常规组,人工材料组使用人工硬脊膜治疗,常规组没有使用人工硬脊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人工材料组和常规组治疗情况,人工材料组72小时引流量是416.36±42.85(ml),常规组72小时引流量是571.83±58.94(ml);人工材料组总住院时间为10.34±1.07(d),常规组总住院时间为13.52±1.65(d)。(t=4.945,p=0.021),结果有差异。结论:人工硬脊膜应用在脊柱肿瘤术治疗中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脑脊液漏 脊柱肿瘤术 人工硬脊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经过手术病理或者是随访证实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将其磁共振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一共有35例,总共侵犯了68个椎体,其中颈椎7个,胸椎32个,腰椎20个,骶椎9个,只有7例患者是侵犯单个椎体,61例都是多个椎体受到侵犯。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脊柱转移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后路椎板减压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室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87例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将上述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脊柱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性、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手术1年内有2例患者肿瘤复发死亡,复发率为2.30%,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理想。结论经后路脊板减压途径可以使得脊柱管内的肿瘤充分暴露,切除后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较理想。

  • 标签: 后路椎板减压 脊柱管内的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经后路内固定结合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转移肿瘤的护理要点得出结论通过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疼痛和神经的评估和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术后并发症个性化护理,协助医生落实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命。能够为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手术效果、为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脊柱转移肿瘤 近距离照射 125I粒子 后路内固定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40例患者1个部位脊柱结核(20例腰椎、2例颈椎、1例骶椎、17例胸椎);30例患者2个部位脊柱结核(13例骶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颈椎);10例患者3个部位及以上脊柱结核(5例腰椎合并骶、胸椎、3例胸椎合并腰骶椎、2例颈椎合并胸腰椎)。结论临床上运用全脊柱MRI对脊柱结核进行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图像清晰、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以将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清除显示出来,可以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 全脊柱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3年7月26例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肿瘤所在的部位采用一次性切除手术方法,对于肿瘤偏向后侧或外侧者,采用后正中入路,行全椎板切除,显露椎管内肿瘤。对于肿瘤位于脊髓的前侧,则侧方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显露椎管内、外的瘤体。对于病变界限清楚的,而且尚未完整包膜的肿瘤,给予完整切除。病变界限不清楚的,与硬膜蛛网膜粘连,则连同少许硬膜一并切除。手术中应尽量避开脊髓较粗的滋养血管,防止损伤。对于后柱结构破坏较多的患者,有16例患者在其肿瘤切除同时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手术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对同时行固定植骨融合术未发生脊柱失稳现象。结论髓外膜内肿瘤切除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某种手术方法,而应根据患者肿瘤所在椎管的位置及瘤体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术后必须进行脊柱重建,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 脊柱稳定性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双圈螺旋形脊柱动态系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双圈螺旋形脊柱动态系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不稳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42-56岁,平均49岁。结果全部13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20个月。分别采用VAS及ODI评分标准术前(8.10±1.21)分,(80.33±3.71)%;术后1月(1.35±1.03)分,(19.36±3.37)%;术后1年(0.72±0.70)分,(11.42±2.96)%。运用SPss13.0分析,P<0.001。结论双圈螺旋形钉棒系统作为一种弹性固定系统,能够保留固定节段一定的活动度,且能维持腰椎稳定,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在预防邻近节段退变上具有优势。

  • 标签: 脊柱 临床疗效 动态固定系统 相邻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结果椎体骨折20例,附件骨折7例,椎间盘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11例,脊髓损伤8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脊柱MRI检查 脊柱外伤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首先均对两组患者展开CT扫描、X线以及MRI等临床检查,随后给予对照组传统开放型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及手术治疗效果展开统计与评价。结果经诊断,本研究92例患者均为单椎体损伤。在手术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镇痛药应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展开CT扫描、X线以及MRI等临床检查,可充分促进诊断准确性的提高。随后对患者施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更为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脊柱创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50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针对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分期矫形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50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针对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分期矫形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