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夷水城四面环山,入冬,北来寒流闯不进来,气候较为暖和。山谷中的植物总要比其他地方的晚落叶半个月。就是被寒风驱赶着飞向南方的雁行,路经此地也会敛羽小住几日。城中美丽多情的初巴少女们总不大情愿

  • 标签: 《青铜英雄——阿尔诺传奇》 王迟平 柯文翔 小说
  • 简介:从20世纪70年代虱奉世纪初,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青铜兵器、车马饰件、动物纹装饰品等为主要特征的北方系青铜器,陆续在彭阳境内被发现,分布相对稠密,且独具特色。从而使这一小区域成为研究“北方青铜器”的有机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彭阳县境内共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型青铜文化墓葬50座,文化分布点30处,出土文物2500件。

  • 标签: 青铜文化 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 有机组成部分 70年代 生产工具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前476年这一以青铜器为政治、文化、生活代表的时间段内青铜器的产生以及发展历程,并简析了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 标签: 青铜器 铸造技术 文化分期
  • 简介:永德是滇西古人类栖息地之一。有据可考的历史标记主要有:勐汞新石器遗址、永康崖画、莱弄黄铜斧、忙况山红铜插等,这已是地方史志界不争的事实。当然,也留下了缺断的遗憾和未知的存疑。比如青铜时代即公元前16~8世纪,即殷商迄西周时期,在永德,曾长期找不到代表性文物可考。这对于地方史志研究来说,始终是一个沉甸甸的悬念与企盼j1984年,永德县志资料征集工作陆续展开。这时,有一条重要信息从当时的大山区传来,说该区大忙兑乡农民在挖树根时,发现一个“铜雷楔”。风闻此汛,

  • 标签: 青铜钺 中国 历史考证 永德县 云南 文物考古
  • 简介:近年来,我国考古事业不断进步,出土了大量青铜文物,研究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青铜器腐蚀的机理。在探讨除锈法、清洗法等保护青铜文物具体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思考与建议,阐述了个人看法。希望本文的研究,对青铜文物的保护工作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青铜文物 腐蚀 保护 策略
  • 简介:商周吴越青铜器研究在当前存在分区不明显,特征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掌握吴越地区出土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对主要区域出土青铜器进行特征的比较分析,以解决当前商周吴越地区出土青铜器特征不明朗的问题。商周吴越青铜器特征研究要对吴越青铜器出土区域进行划分并以此为空间基础,从多个方面来论述各个地区青铜器的特征;从人为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来阐明吴越青铜器地区特点产生的原因;最后提炼结论。

  • 标签: 吴越青铜器 分区 特征 原因
  • 简介:近日,《青铜峡年鉴(2017)》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青铜峡年鉴(2017)》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2016年度青铜峡各部门、各行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重大事件和最新成果。该书由过去的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内文插有图片。

  • 标签: 出版发行 青铜峡 年鉴 生态文明建设 彩色印刷 最新成果
  • 简介:宁波市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藏有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铭文戈(下文称青铜戈),青铜戈通长18cm,通宽6cm,厚0.7cm。重约115g。通体黑色,器面有铜锈,援部平脊,援至胡部过渡圆滑,援、胡顶端略损,阑侧一大一小两穿,内上也有一方一圆两穿,单面刻划铭文(如图一)。根据青铜戈的大小和现有铭文的布局,发现其援近

  • 标签: 书铭文 春秋青铜戈 虫书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发现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因为青铜器对于我们进行考古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青铜文物有许多都已经被腐蚀了,这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其中青铜病是青铜文物腐蚀的主要原因,如何去除青铜病、有效地保护文物,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本文将为我们详细解读青铜文物的腐蚀与保护措施。

  • 标签: 青铜文物 腐蚀 保护措施
  • 简介:7月16日,《青铜峡年鉴(2007)》评审会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区志办主任刘天明、副主任范宗兴,原副主任刘海晏,青铜峡市志办主任张韶华及区志办、青铜峡市志办全体编辑人员参加了评审会议。与会评审人员对年鉴送审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篇目设置、资料辑录、文字记述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

  • 标签: 青铜峡市 评审会 原副主任 编辑人员 评审人员 篇目设置
  • 简介:青铜礼器是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秦文化的重要物质遗存,它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的宝贵价值。秦青铜器铭文作为秦文学之萌芽,其内蕴丰富,文笔凝练,韵语优美,颇具西周青铜礼器铭文的叙事风格与艺术特色,说明它与西周礼乐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 标签: 秦青铜礼器铭文 礼乐文化 秦文学萌芽
  • 简介:<正>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历代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产生一大批成果。如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博古图录》、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俅《啸堂集古录》、王厚之《钟鼎款识》、杨南仲《皇祐三馆古器图》、刘原父《先秦古器图》等。清代乾隆年间,钦定将皇家收藏的青铜器辑成《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四部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西清续鉴乙编 西清古鉴 薛尚功 王黼 南仲
  • 简介:继石器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出现在青铜时代。世界上所有重要的古代文明,都经历过青铜时代。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我国在商代(公元前十六到前十一世纪)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 标签: 青铜文化 古代社会 青藏高原 青铜时代 美索不达米亚 古代文明
  • 简介:年鉴编纂工作是青铜峡市史志办的常规工作,也是市史志办的重点工作。元月份以来,青铜峡市史志办变冬闲为冬忙,根据全年工作梯次安排,快速行动,坚持《青铜峡年鉴》(2016)编纂工作早谋划,篇目早拟定,资料早征集,撰稿早动笔,实现年鉴编修工作开门红。

  • 标签: 年鉴编纂工作 青铜峡市 常规工作 编修工作 史志 征集
  • 简介: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收藏有一批阿拉伯文和龙图案装饰的、铸造于明代的伊斯兰铜皿,如果它们是真品的话,它确实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穆斯林工艺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伊斯兰器皿中龙的图案出现,证实了明代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影响。

  • 标签: 传统文化 伊斯兰文化
  • 简介:2016年,青铜峡市史志办在做好党史、地情资料征集的基础上,紧盯全市网络信息平台内容,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着力编辑打造出快速、高效、便捷、互动的党史地方志文化宣传新阵地——《古峡月志》,为党史地方志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青铜峡市 创办 网络信息平台 创新思路 资料征集
  • 简介:2003年12月26日,《银南军事志》首发式在吴忠军分区举行,会议由军分区参谋长王广琪主持,宁夏军区、吴忠军分区、吴忠人武部、吴忠市市委军地领导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银南军事志》编纂历时5年,五易其稿,志书观点

  • 标签: 《银南军事志》 《青铜峡军事志》 地方特色 时代精神
  • 简介:青铜器复合族徽的类型结构与甲骨文多字族名多有相似之处,但不见同名重合事例,说明作为族组织的复合族徽实际上不见于甲骨文记载,因而复合族徽应当不代表族组织实体,而是几个关系亲近的族氏共同作器的表示,其用法类似于甲骨文多字族名的连称。

  • 标签: 青铜器复合族徽 甲骨文多字族名 类型结构 用法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