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邹元江在《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发表《解释错位:梅兰芳表演美学困惑》一文指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主要有两个路向,一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梅兰芳访日、访美、访苏前后,欧美、日本学界、演艺界对以梅兰芳为代表中国戏曲表演美学解释,这种解释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一是50年代初梅兰芳自己开始以口述方式对自己舞台生活四十年加以回忆,这其中包含对自己表演美学精神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他所写一些文章)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他去世之前。

  • 标签: 戏曲表演 美学精神 梅兰芳 20世纪90年代 30年代 50年代
  • 作者: 李小红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剧本就是一剧之本。剧本分为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两大类。其中文学剧本是编剧撰写,以生活元素为创作根本,在文学剧本的基本基础上,为创作依据和素材;分镜头剧本是导演要完成的。在表演艺术中,剧本属于一度创作,导演及演员均属二度创作。通过导演和演员的创作将文学剧本的人物变成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电影史发展就是内容上“化整为零”又回归到“化零为整”,在保证主体性基础上,具体深入去发掘电影本质内容同时又保证整体性观感,这三项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电影史研究主要依据,由此引申出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等成为该研究方向重要参考。本文提出,我们应当在东西方文化理念碰撞中不断检视与反思中国电影研究中存在问题,客观理性去看待。当代中国电影史历程中特有发展规律以及两岸三地不同境遇,在塑造我国电影史研究方向选择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电影史 主体性 整体观 具体化
  • 简介: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访日演出则是更多带有民间政治使命色彩。而从中日戏剧互动、比较、交集视角看,梅兰芳前两次访目演出所凸显出来日本演艺界和学界对中国戏曲认识也有明显前后差异.即由最初观众对京剧表演陌生、惊讶,到渐渐开始欣赏,并在与日本戏剧加以比较过程中,由误读到明晰地要求梅兰芳回归传统.由此,逐步显现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日本视野。

  • 标签: 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 简介: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访日演出则更多地带有民间政治使命色彩。从中日戏剧互动、比较、交集视角看,梅兰芳前两次访日演出所凸显出来日本演艺界和学界对中国戏曲认识也有明显前后差异,即由最初观众对京剧表演陌生、惊讶,到渐渐开始欣赏,并在与日本戏剧加以比较过程中,由误读到明晰地要求梅兰芳回归传统,由此,逐步显现出对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日本视野.

  • 标签: 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 简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雪克小说《战斗青春》很受读者欢迎。后来这部小说改编成同名话剧,于1961年初公演.获得成功。中宣部部长周扬看了演出.并在全国会议上赞扬了这个戏。

  • 标签: 话剧 小说改编 六十年代 全国会议 中宣部 读者
  • 简介:《半车老师》中,田半车一辈子在乡下执教小学,退休后再持教鞭坚守。他教孩子们诚实守信,教孩子们敬老惜贫,教孩子们爱国敬业,教孩子们做一个对国家、

  • 标签: 扫描 辛酸 反思 诚实守信 孩子
  • 简介:关于但丁由失恋成就新生、由悲剧成全喜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一个焦点。尽管如此,仍需要对但丁爱、善、德、治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以揭示天才诗人深意。从但丁《新生》和《神曲》中,我们看到了宣扬诗性意图,这使爱和道德得以在意大利广泛传播;但丁向人们发出了道德告诫:只有接纳超乎肉欲和贪婪道德善,才能获得政治清明;同样,只有获得政治清明意大利新人,才能够开天辟地,建立起向往已久、能够给自己带来福祉的人间天国。

  • 标签: 但丁 诗性的善
  • 简介:作为一个话剧爱好者,我从1993年开始到安福路看话剧,算来已有12个年头了。这12年来经历了无数美妙而神奇夜晚,都是因为有了话剧陪伴。说实话,至今我还很怀念话剧大厦建造之前的人艺剧场,和现在富丽堂皇相比,她有个很局促、很窘迫门厅。演出前,那些进剧场、等人,还有工作人员和宣传海报通常都会挤在这个小小门厅里,使人只能以很慢速度通过。门厅灯光不是很亮,昏黄那种,但这一切现在却都被赋予了一种朝圣色彩,那缓慢移动脚步也仿佛是因为进入艺术殿堂而带来虔诚和庄重。那因距离缩短而贴近的人群,现在想来也有了一些亲切和温馨。

  • 标签: 话剧欣赏 观众 话剧爱好者 剧场
  • 简介: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序曲在和声运用方面主要是以典型"力度性强功能和声"为材料创作完成,笔者从和声运用方面所提出"质朴‘力’"正是这种功能性和声强力度表现。

  • 标签: 莫扎特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和声运用
  • 简介:伴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及多元文化冲击,一度承载优秀传统文化大剧种——川剧日趋边缘化,其生存空间萎缩,尤其是舞台表演艺术传承更令人担忧。据2006年5月《四川日报》一则消息报道,川剧演员断档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挠着川剧艺术发展,拿目前全省发展较好剧院来说,生旦净末丑5个戏剧行当,至少有一半处于“真空状态”,尤其是年轻花脸、丑角演员能挑大梁的人很少,行当不齐已直接影响了大批优秀传统剧目的恢复排演。

  • 标签: 川剧艺术 行当 花脸 优秀传统文化 舞台表演艺术 《四川日报》
  • 简介:裘山山小说《戛然而止幸福生活》有点小小幽默和善意揶揄、讥讽——对女人追求完美幸福婚姻和对现实中难以找到完美理想男性揶揄、讥讽和无可奈何幽默。我喜欢这样风格,相信可以在舞台上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也想尽力表现这种幽默、讥讽和揶揄。

  • 标签: 幸福生活 幽默 善意 幻想 迷失 裘山山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著名导演彼得·布鲁克发表了他戏剧论著《空空间》,阐述了他对戏剧本质、戏剧创作看法和理想,引起了世界对他关注,并对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 标签: 空间 戏剧本质 60年代 20世纪 戏剧创作 世界
  • 简介:演奏钢琴作品最忌讳是只有技巧展现而缺乏音乐内涵。记得笔者以前在弹印象派作品时,老弹不出那个“味儿”.老师提示说:“印象派音乐源自印象派绘画,平常如果多去看看印象派画家绘画作品,仔细体会里边艺术内涵……”。

  • 标签: 印象派画家 钢琴作品 音乐内涵 演奏 绘画作品 艺术内涵
  • 简介:李萍是一个单纯的人,和善、真挚、低调;李萍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黄梅戏演员,因为她美丽和魅力;李萍拥有她自己境界,喧嚣之中,独善其身。

  • 标签: 李萍 时间 艺术 黄梅戏演员 独善其身
  • 简介:央视2000春节晚会,观众多有不满,媒体也发过许多批评文章,原以为贵为中央大台,当有所自省,卧薪尝胆,取消一年一度颁奖晚会,也算是向全国人有所表示。不料,人家照样颁奖,照样歌唱,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奈何!奈何!一片嘘声春节联欢晚会没给人留有期待余地,晚会节目就是各路明星大腕

  • 标签:
  • 简介: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戏剧界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解读。通过对这一时期戏剧文化及其背景分析,作者着重指出了对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五个方面的“误读”或偏激理解,进而对中国现代文化中经常出现典型“认知范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 标签: 布莱希特 现实主义戏剧 戏剧观 假定性 “第四堵墙” 新时期戏剧
  • 简介:4月1日晚.聆舞剧团《乐游原》演出之前.我在观众面前宣布了“三点注意事项”(演出过程中不得吃东西、打电话、大声讲话),部分观众觉得我不礼貌,他们觉得我采用不是一种请求语气.而是命令语气。

  • 标签: 观众 《乐游原》 打电话 演出 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