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是现代战争的标志性损伤,美军英军的共病率分别为23%33%~66%。目前缺乏对PTSDmTBI的早期诊断方法,也无特效治疗方法药物,从而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笔者从PTSDmTBI的发生率、共病率、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临床基础研究进展,为军人PTSDmTBI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激障碍,创伤后 脑损伤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患儿中合并脑外伤者入急诊科BIG评分(基础缺陷,INR,GCS)与出院时功能障碍[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PCPC)≥4]之间的关系。设计2001至2018年儿科创伤数据库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一级创伤项目对象2~17岁儿童遭受包括创伤性脑损伤(TBI)在内的重大钝性创伤,并符合创伤小组激活标准。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由两名事先不知BIG分值的调查人员确定出院PCPC得分。到达急诊科时测量BIG分值。609例研究患儿年龄(9.7±4.4)岁,中位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22(IQR 12)。171/609例(28%)PCPC≥4(初级结局)。校正神经外科手术需求(OR 2.83,95%CI 1.69-4.74),瞳孔固定扩张(OR 3.1,95%CI 1.49-6.38),现场或转诊医院插管(OR 2.82,95%CI 1.35-5.87)其他预后不良假定预测因子后,BIG构成了PCPC≥4的多变量预测因子(OR 2.39,95%CI 1.81-3.15)。BIG 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84-0.90)。使用最佳BIG拐点值≤8,出院时功能障碍的敏感度净现值分别为93%96%。GCS≤8的敏感度为79%,净现值为91%。GCS 3分患儿BIG评分与脑死亡相关(OR 2.13,95%CI 1.58-2.36)。BIG还预测住院患儿康复倾向(OR 2.26,95%CI 2.17-2.35)。结论BIG评分是一项简单且可快速获得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为TBI等创伤患儿出院时功能依赖的独立预测因子。BIG得分可能有助于创伤神经重症监护项目在治疗窗口期确定TBI试验的理想入组对象。

  • 标签: 病情严重程度 多发创伤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性凝血病 休克 预后 伤口和损伤 儿科脑功能表现分类 BIG评分 康复 脑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性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最常见的创伤性中枢神经损伤之一,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当常规T2WI发现脊髓异常信号时,提示损伤严重不可逆。目前,由传统的MRI技术发展出的纤维束成像等无创性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脊髓的形态信号改变,还可以进行脊髓微观结构的研究,诊断优势在于多模态、精确、无创。现就无创性MRI技术在创伤性脊髓损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脊髓损伤以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严重颅脑创伤的处理复杂、病死率高。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3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非控制性出血患者,通过采用损伤控制模式处理策略均成功救治。现结合文献探讨治疗经验,以期为这类患者的抢救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卫生领域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致残率,导致患者遭受到包括身体、精神、情感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多重损害,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评价患者的长期损害病情恢复、预测患者家属的医疗需求、比较多个医学中心的治疗结果、评估常规治疗新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显得十分必要。TBI因致伤因子、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个体异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预后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TBI评估领域涉及包括整体预后、意识恢复、生理功能、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显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效果,并使全面、多维的评估充满挑战。所以,在TBI预后转归评估方面采取整体的多层面标准化的多维预后评估极具挑战性。在TBI预后预测方面,将早期的损伤严重程度、受伤的机制、病理解剖的特征与TBI的多种预后因素、预测因子结合起来,建立出良好的动态的预后预测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二者均是TBI预后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TBI预后评估领域较为常用的转归评估工具预测工具进行了例举,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运用价值。同时对当前TBI预后评估领域的发展及不足进行了讨论,进而对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预后评估 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脉离断6例,主动脉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创伤 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是由外部创伤致使脑组织损伤、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目前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暂无优良的治疗方案。TBI可根据发生时间初步分为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者开始寻找微小RNA(miRNA)等有效生物信号分子,以期尽早发现并干预TBI后强烈的继发性损伤。研究表明miRNA作为小型非编码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关键作用,被认为是病理生理条件下神经功能的有效调节因子。本文通过综述miRNA影响神经细胞凋亡、炎性因子表达、血脑屏障修复三大途径中不同的干预作用,探讨miRNA对TBI的发生发展与恢复作用,以期促进miRNA在TBI方面的研究。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微小RNA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30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6.4±15.2)岁(范围:17~76岁)。所有患者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1例患者未见明确内膜损伤,诊断为广泛型壁间血肿,余29例有明确主动脉内膜损伤,原发内膜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峡部,2例为溃疡样改变合并壁间血肿,27例为主动脉夹层,其中局限型主动脉夹层23例、广泛型主动脉夹层4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行腔内修复、人工血管置换或保守治疗。出院后行门诊电话随访。对患者在院期间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例广泛型壁间血肿患者行保守治疗,29例主动脉内膜损伤患者行外科干预。其中15例于入院当天或次日行急诊手术,14例行择期手术;27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例行开放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9例先期或后期行其他部位手术。所有患者治愈出院,无在院死亡,住院时间(13.2±5.4)d(范围:7~30 d)。2例气管切开,余无严重并发症。至2019年6月最后一次随访,4例患者失访,余26例患者随访时间(50.6±34.1)个月(范围:6~112个月),均存活,无新发主动脉相关事件。结论绝大多数创伤性主动脉夹层为Stanford B型夹层,急诊腔内修复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部分患者采用开放性人工血管置换术有望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动脉瘤,夹层 血管内手术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13例中重度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结果作为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分析影响中重度TB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3例患者的年龄为(52.42±14.20)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29例,因交通事故而受伤者占64.6%。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气管切开、昏迷天数、高压氧治疗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共8个变量与患者出院MMSE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入院GCS、高压氧治疗、昏迷天数年龄是影响患者出院MMSE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GCS、昏迷天数、年龄可用于独立判断中重度TBI患者的认知功能,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高血压病史、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和气管切开可用于综合判断认知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 影响因素
  • 作者: 曹烈虎 牛丰 张文财 杨强 陈世杰 杨国庆 王博禹 陈雁西 刘国辉 王栋梁 刘曦明 童晓玲 刘国栋 刘宏建 罗涛 施忠民 黄标通 陈文明 王启宁 宋绍军 杨立利 刘同生 何大为 余正红 张建政 侯志勇 邵增务 张殿英 林浩东 禹宝庆 陈云丰 朱晓东 韩庆林 顾峥嵘 陈晓 胡衍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贾金鹏 张鹏 张勇 孙廓 沈涛 董世武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李明 陈晓涛 杨伟国 吴兴 周家钤 徐海栋 米博斌 张英泽 苏佳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632,天津市天津医院 300210,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长沙 410013,上海市中冶医院 20094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092,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武汉 430000,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武汉 430000,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 4000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18,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008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200444,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上海 200433,北京大学工学院 100871,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 201908,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 200433,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 05005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200080,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0433,上海市同仁医院 200050,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325003,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20006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25003,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6,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39,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300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7004,陆军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716000,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10019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 310058,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130403,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 315040,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 810007,香港大学医学院 999077,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患者由于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共识在TSCI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文献调研结果,对TSCI的损伤分级、康复评定、康复策略主要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对TSCI的康复治疗提供早期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并发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部创伤患者228例,根据是否并发肺损伤分为损伤组47例损伤组181例。调查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酗酒、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器官损伤数量、输血量、消化道出血、肺挫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呕吐],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并发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SS评分、APACHEⅡ评分、输血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与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并发肺损伤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SS评分过高、APACHEⅡ评分过高、输血量较大、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创伤性休克、休克纠正时间≥6 h是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并发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并发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为ISS评分、APACHEⅡ评分较高及输血量较大,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创伤性休克,且休克纠正时间≥6 h,故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对出现危险因素患者加强护理,进而降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腹部损伤 急性肺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轴促甲状腺激素(TSH)轴激素水平及血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TBI患者93例(TBI组)及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根据TBI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统计比较TBI组患者伤后2 d、8 d15 d及对照组受试者的激素水平、血细胞计数、血糖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1)伤后2、8 d时TBI组患者的皮质醇(COR)均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COR均依次降低。伤后2 d时TBI组患者的TSH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TSH均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T3均高于伤后2 d、8 d的T3。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依次降低,伤后8 d时对照组的T4高于轻度重度TBI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T4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中度TBI组、重度TBI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依次降低,伤后8、15 d时TBI组的FT3均低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FT3高于伤后2 d、8 d的FT3。伤后2 d、8 d时对照组中度TBI组的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高于轻度重度TBI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2 d时TBI组的白细胞(WBC)均高于对照组,伤后8 d时中度重度TBI组、轻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轻度中度TBI组、对照组的WBC依次降低;轻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WBC低于伤后2 d,中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15 d的WBC低于伤后2、8 d。伤后2、8、15 d时轻度中度TBI组、重度TBI组、对照组的红细胞(RBC)均依次增高。伤后2 d时TBI组的血小板(PLT)低于对照组,伤后15 d时轻度、中度TBI组对照组的PLT低于重度TBI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PLT均依次增加。伤后2 d时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血糖依次增加,伤后8 d时重度TBI组的血糖高于对照组;TBI组患者伤后2、8、15 d的血糖均依次降低。伤后15 d轻度、中度、重度TBI组的钾均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钾高于伤后2 d。伤后2 d时重度TBI组的钠高于轻度、中度TBI组对照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钠低于对照组;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钠低于伤后2 d。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氯低于伤后2 d。伤后2 d时中度TBI组对照组的血钙高于轻度重度TBI组,伤后15 d时重度TBI组的钙低于对照组;轻度、重度TBI组患者伤后8、15 d的钙高于伤后2 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患者的WBC、血糖与COR呈正相关关系,与TSH、T3、FT3呈负相关关系(P<0.05);RBC与TSH呈负相关关系,与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PLT与COR呈负相关关系,与ACTH、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P<0.05);钾与TSH、T3、T4、FT3、呈正相关关系,与COR呈负相关关系(P< 0.05);钠与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与COR呈正相关关系(P<0.05);氯与COR、TSH、T4、FT3、FT4呈负相关关系(P<0.05);钙与T3、T4、FT3、FT4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TBI患者受伤越严重,T3、FT3、FT4、RBC下降越明显,WBC、血糖升高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1~2周内逐渐恢复正常。当TBI后血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明显异常时,建议评估ACTH轴TSH轴功能。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血细胞计数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72只,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T组)、创伤性颅脑创伤+10 ml/kg血浆输注组(TP组)创伤性颅脑创伤+10 ml/kg血浆输注+CORM-3组(TPC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TP组TPC组大鼠分别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经股静脉输注血浆10 ml/kg。血浆输注完毕24 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确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通过HE染色结果计算肺损伤评分,肺部超声检查进行声像图量化评分,通过TUNEL染色法计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活化caspase-3、Bid、BimPum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声像图量化评分细胞凋亡率升高,肺组织活化caspase-3、Bid、BimPuma表达上调(P<0.05);与T组比较,TP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声像图量化评分细胞凋亡率升高,肺组织活化caspase-3、Bid、BimPuma表达上调(P<0.05);与TP组比较,TPC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声像图量化评分细胞凋亡率下降,肺组织活化caspase-3、BidBimPuma表达下调(P<0.05)。结论CORM-3可减轻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

  • 标签: 一氧化碳 颅脑损伤 输血 急性肺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微小RNA-124(miR-12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创伤性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A分级)分为神经功能正常组27例、脊髓不完全损伤组31例脊髓完全损伤组26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四肢骨折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外周血血浆miR-124、TNF-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脊髓损伤程度与miR-124、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24、TNF-α水平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正常组、脊髓不完全损伤组及脊髓完全损伤组miR-124表达水平依次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不完全损伤组、脊髓完全损伤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正常组(P<0.05),且脊髓完全损伤组TNF-α水平高于脊髓不完全损伤组(P<0.05)。脊髓损伤程度与miR-124水平呈正相关(r=0.799,P<0.001),与TNF-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90,P<0.001)。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灵敏度为73.80%,特异度为63.30%;miR-12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灵敏度为71.40%,特异度为76.70%;TNF-α联合miR-12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灵敏度为95.20%,特异度为83.30%。结论TNF-α、miR-124表达水平与创伤性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两者联合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创伤性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性脊柱骨折 外周血微小RNA-124 肿瘤坏死因子-α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常伴发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不良预后,因而需要有效的气道管理。气道管理包括气道评估、人工气道及其维护、氧疗及呼吸支持等方面,雾化吸入治疗是气道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目前国内尚无针对TBI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指南。本共识由专家组成员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阐述TBI患者雾化吸入治疗、适用范围、雾化吸入方案及专家推荐意见,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脑损伤 气道管理 雾化吸入治疗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内源性纳米级囊泡,其内包含重要的遗传信息功能分子,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在外周组织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建立沟通。这一特性使得外泌体有望成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治疗手段,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各年龄段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诊断治疗仍充满挑战。笔者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TBI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外泌体 脑损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TBI患者在损伤局部发生由免疫炎症瀑布反应导致的继发性损伤,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严重症状,因此在TBI患者的治疗措施中,将损伤修复治疗与抗炎修复治疗相结合便显得尤其重要。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发现且研究最为广泛的神经相关生长因子,曾被认为在参与神经再生、损伤修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GF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发挥相应的抗炎作用。本文围绕NGF治疗TBI的抗炎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创伤性脑损伤 抗炎作用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常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如肠道功能损伤菌群改变。TBI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导致肠道菌群改变的因素之一。肠道屏障Paneth细胞分泌的多种抗菌肽是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的关键因素。TBI后Paneth细胞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肠道菌群改变的因素之一。笔者就TBI致肠道菌群改变的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TBI致肠道菌群改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肠道菌群 Paneth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