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作者: 王燕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重庆 404500
  • 简介:创伤性脊髓损伤是由于外伤导致的椎管内神经结构(脊髓马尾神经)发生了急性外伤性损伤,导致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受损。脊髓遭受严重受损患者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致残率极高,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创伤性脊髓损伤;心理分析;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BI)已被认为是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目前,全球每年约有6 900万人TBI患者,我国居民TBI发病率整体上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庞大的TBI患者群体可能导致未来痴呆患者人数的激增,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而大量研究表明,并非所有TBI后罹患痴呆的风险均明显增加。痴呆可导致患者残疾,同时影响照料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明确TBI与痴呆的关系、阐述TBI后痴呆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TBI后痴呆的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TBI后痴呆相关研究及疾病治疗、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脑损伤,创伤性 痴呆 慢性创伤性脑病 阿尔茨海默病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第10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功能异常,因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 标签: 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皮肌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肌肉肺的累及,也常合并恶性肿瘤,肺累及常是致命性的。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减少肌肉肺的损伤、识别诊治合并的恶性肿瘤、提高患者预后生存率有极大帮助。皮肌炎的异质性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文论述皮肌炎合并急性肺间质性纤维化、发生吞咽困难、合并恶性肿瘤的高风险因素,总结出"皮疹+甲皱血管+肌炎抗体"的联合模式有助于早期诊断皮肌炎,早期识别重要内脏损害风险肿瘤,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

  • 标签: 皮肌炎 肺疾病,间质性 恶性肿瘤 肌炎抗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模式识别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每组各3只,分别将Sham组正常皮层组织TBI后3 d损伤周围皮层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4个不同时间点TBI组(术后6 h、1 d、3 d7 d),每组各6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Fpr1的表达变化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组、TBI+溶剂组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6只,通过Western blot、脑含水量测定行为学检测等实验评估各组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等。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BI组损伤周围皮层组织Fpr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第3天高于Sham组最显著(相对表达量为2.480±0.331,t=7.757,P<0.01),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中炎症分子IL-1β、IL-18、TNF-α、Caspase-1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TBI+溶剂组(t=2.161、4.245、2.992、5.945、4.409,P<0.05)。在行为学方面,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3天第7天mNSS行为学评分低于TBI+溶剂组(t=4.183、3.162,P<0.05);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7天转角实验中左转%低于TBI+溶剂组(t=2.273,P<0.05);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小鼠在第7天挂线实验中停留时间长于TBI+溶剂组(t=3.123,P<0.05)。结论Fpr1促进TB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抑制Fpr1能够改善TBI后神经功能缺陷。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神经炎症 甲酰基肽受体1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在确认创伤性颈脊髓损伤(TCSCI)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分类与回归树(CART)模型以指导气管切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收治的498例TCSCI患者资料,男403例,女86例;年龄(50.2±13.6)岁。其中气管切开69例,未行气管切开420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致伤原因、神经损伤平面(NLI)、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胸部损伤、既往肺部疾病、既往基础疾病、手术入路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并在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预测气管切开的CART。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4.744, 95%CI: 1.802~12.493, P=0.002)、NLI在C4及以上(OR=23.662, 95%CI: 8.449~66.268, P<0.001)、ASIA分级A级(OR=40.007, 95%CI: 12.992~123.193, P<0.001)及ISS>16分(OR=10.502, 95%CI: 3.909~28.211, P<0.001)是行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CART显示,ASIA分级A级、神经损伤平面在C4及以上作为第一、第二决策点对行气管切开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ASIA分级A级且神经损伤平面在C4及以上的TCSCI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比例为86.84%。结论CART模型结果显示神经损伤平面在C4及以上、ASIA分级A级对气管切开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气管切开术 危险因素 分类与回归树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的诊断主要依靠监测尿量或血清肌酐(SCr)水平,但因为肾血供减少及使用利尿剂,使诊断存在干扰且具有非特异性。早期识别SA-AKI的临床过程并进行有效管理,能尽快恢复肾功能,改善结局。本文从SA-AKI的流行病学、诊断局限性、病理生理学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展开讨论,发现大约30%的脓毒症患者会发展为急性肾损伤(AKI),且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大约50%的AKI患者存在脓毒症。一旦诊断为SA-AKI,应进行密切监测及时的器官支持治疗,以防止进一步肾损伤。SA-AKI可在患者入院后第1周逆转,且预后良好。双侧肾小球血流灌注减少、炎症反应、代谢适应和微循环功能受损是脓毒症器官损伤的主要机制。病因控制早期适当应用抗菌药物仍是脓毒症治疗的关键;液体复苏、血管升压药、早期使用肾脏替代治疗(RRT)及血液净化,是决定SA-AKI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常规与优质急诊护理干预的对比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以2020.12-2022.12为截点,选取本院诊治的62例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组,患者均分成参照组、试验组,每组31例患者,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1.05%(27/35),急救时间为(76.43±9.11),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4.28%(33/35),急救时间为(43.54±7.20),对比两组数值,差异突出(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患者,对其采取优质急诊护理,疗效更为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失血休克;常规护理;优质急诊护理;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传统组各25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对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后,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痊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能有效提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链式抢救流程 失血性休克 急救效率 并发症 预后
  • 作者: 董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03
  • 简介: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的主动预防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ICU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46例ICU病患根据护理内容不同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其进行主动预防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诊疗依从评分、治疗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ICU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较高,采用主动预防护理可以提高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诊疗依从性,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 标签: ICU;危重患者;压力性损伤;主动预防护理
  • 作者: 张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 简介:颅脑损伤(TBI)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是原发性损伤,即脑部遭受外界伤害时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避免;第二是继发性损伤,即原发性损伤之后产生的细胞及其相应的级联反射损害。TBI的临床与原发性损伤的程度、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时间以及程度有关,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则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损伤
  • 简介:摘要1例68岁男性肺腺癌患者接受埃克替尼125 mg口服、3次/d康莱特软胶囊2.7 g口服、4次/d治疗。用药前血清肌酐(Scr)91 μmol/L。用药29 d后患者出现泡沫尿、乏力、胸闷、食欲下降、颈部及胸前皮肤出现红色皮疹等,未予干预,共用药76 d。实验室检查示Scr 167 μmol/L,免疫球蛋白A(IgA)4 090 mg/L,尿蛋白2 g/L,24 h尿蛋白2.61 g,尿红细胞6.8个/高倍视野,尿α微球蛋白66.9 mg/L。病理检查结果示局灶增生型IgA肾病急性肾小管损伤,考虑由埃克替尼引起可能性大。嘱患者低蛋白饮食并予对症治疗,80 d后,患者Scr 189 μmol/L、尿蛋白2 g/L。此后患者失访。

  • 标签: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肾病 埃克替尼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高桂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221011
  • 简介:目的:探究MRI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9月-2020年9月,均实施CT诊断、MRI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对于诊断准确率,MRI检查组更高,与CT诊断比较P<0.05。MRI诊断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积液、局部韧带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诊断,P<0.05。结论: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MRI诊断,有效检出疾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核磁共振技术;影像学特征;CT诊断
  • 作者: 陶泓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綦江 401420
  • 简介:严重性创伤较一般的创伤病情较为复杂,而且易累及多个器官,死亡率较高。因此,采用有效的急救方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常规急救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死亡率、昏迷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严重创伤;急诊;早期救治
  • 作者: 王帅 刘佳琳 那里 苏朋 董洪选 李琳 高健 张立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沈阳 11013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沈阳 11013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沈阳 110134 辽宁省人民医院,沈阳 11013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本溪研发基地,本溪 117004,辽宁启福干细胞生物有限公司,沈阳 11013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后炎症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9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干预组(n=35)假手术组(n=9)。采用Allen′s法对干预组对照组大鼠行SCI挫压伤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组织,不进行打击。SCI后24 h后,干预组给予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7 min直至取材前。造模成功1 d后各组对应的取材时间点(提前1 h),采用SCI行为学评分(BBB)对3组未取材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造模成功1 d、3 d、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3组大鼠损伤区域内炎症因子MAPK通路的动态变化。结果造模成功14 d后,干预组大鼠的BBB评分为(7.30±1.0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造模成功14 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7 d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组织炎症因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白介素-6(IL-6),白介素-6受体(IL-6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大鼠脊髓组织炎症因子NLRP3、IL-6、IL-6RTNF-α的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7 d后,干预组大鼠损伤区域内锌指蛋白36(TTP)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成功7 d后,对照组干预组大鼠损伤区域MAPK通路核心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磷酸化抗体(p-MK2)TTP蛋白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7 d后,干预组大鼠损伤区域MAPK通路核心蛋白MK2、p-MK2TTP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治疗可通过调节MAPK炎症通路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超短波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炎症因子
  • 作者: 徐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646000
  • 简介:目的:分析膝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中CT与MRI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关节镜确诊膝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患者56例为对象,均CT与MRI检查,对诊断结果分析。结果:MRI检出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率与CT比较更高(P<0.05),MRI诊断结果比较关节镜差异小(P>0.05)。结论:CT与MRI都是诊断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方法,比较来看MRI的诊断优势更为明确,准确度高,确定疾病损伤的程度,提供治疗根据。

  • 标签: 膝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CT;MRI;准确率
  • 简介:摘要2022年《中华创伤杂志》组织的重点专题是运动损伤,共刊发9部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其中4部指南或共识涉及运动损伤。主要刊出内容还包括创伤性脑损伤、脊柱脊髓损伤、胸部损伤、四肢损伤相关临床论著、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创伤护理基础研究等。本刊全年栏目多样,内容丰富,涵盖创伤及相关领域研究最新成果进展,笔者对主要刊文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供读者参阅。

  • 标签: 期刊论文 整理 中华创伤杂志
  • 简介:摘要《中华创伤杂志》是展示中国创伤医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担负着讲好中国创伤医学故事的重任。2022年,杂志在组织创伤学科体系研究、倡导创新理念、结合时事临床热点难点问题组稿、严格把关稿件质量拓展期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刊发了一系列体现创新理念技术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也引领中国创伤医学发展。2023年,杂志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创伤医学科技期刊。

  • 标签: 创伤学 期刊 中国
  • 作者: 陈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 《医师在线》2022年第22期
  • 机构: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 简介:人身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肌肉及韧带等组成的,通过这些组织器官的有机配合,才能够很好的带动身体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但是人体不是一个无限消耗的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疲劳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与形体的扭曲变化都会对骨骼、肌肉及韧带造成损伤;如果这种损伤比较轻,通过一段时间内的休息身体就可以自行恢复;然而一旦这种损伤比较严重,就会给身体运动系统带来器质上的损害,不仅导致功能障碍,让患者行动不便,还会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人们就医意识的增强,很多患者在患上运动损伤后就会第一时间去接受检查治疗。这时候就会接触到骨科运动医学。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患者都会对其产生错误的认知,不能得到规范的治疗,从而耽误病情,甚至留下后遗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运动医学,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运动医学。

  • 标签: 骨科;运动医学;损伤;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