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诊科中应用最新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对创伤颅脑损伤(TBI)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研究设计,分析2019年至2022年在某大型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80名TBI患者的医疗记录。比较应用常规诊断方法与包括神经影像技术(如CT和MRI)及生物标志物检测在内的先进诊断工具的效果差异。同时,评估了标准治疗与包括神经保护剂和定制康复计划在内的综合治疗策略的疗效。结果:应用先进诊断工具的患者组在诊断准确率上提高了15%,且这些患者的30天内功能恢复评分(GOS-E)显著高于常规诊断组。综合治疗策略的患者其90天死亡率较常规治疗组低10%。结论:先进的诊断工具和综合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TBI患者的诊断准确和治疗效果,建议在急诊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些策略,以改善TBI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急诊科 神经影像技术 生物标志物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84例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麻,经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同时给予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对患者进行麻醉监测。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均平稳,没有出现严重低血压、呛咳和躁动等异常情况,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期间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麻醉前恰当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控制颅内压和加强麻醉期间管理是降低创伤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风险的关键。

  • 标签: 颅脑损伤 外科学 麻醉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合并创伤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成人颅脑损伤合并创伤窒息20例临床资料,对成人创伤窒息合并肺挫伤、脑损伤等合并伤的诊断、救治进行讨论。结果本研究中20例患者开颅手术6例,胸外固定1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气管切开术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7例,死亡2例,救治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成人创伤窒息多有合并伤,救治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处理合并伤,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 创伤性窒息 诊治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波谱(1HMRS)分析对中度创伤颅脑损伤(TCI)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30例中度TCI患者和10例志愿者氢波谱检查,观察损伤组与对照组,损伤组患侧与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及NAA/Cho,NAA/Cr,Cho/Cr值的变化。结果NAA/Cho,NAA/Cr值损伤组较对照组以及损伤组患侧脑白质较对侧同一部位正常脑白质(NAWM)降低明显,而Cho/Cr值升高明显。NAA/Cho,NAA/Cr,Cho/Cr值变化与TCI患者GCS,GOS具有相关。结论氢波谱(1HMRS)分析对中度创伤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创伤型颅脑损伤 氢质子磁共振波普 N-乙酰天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 简介:摘要:创伤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在医学方面是全世界都较为关注的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创伤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却在不断的提升,一方面交通的发达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不断增多,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断加重导致创伤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通过一些研究数据表明,病人在经过一些列的治疗之后,在进行康复治疗的一年中有一部分病人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就我国医学对于目前创伤颅脑损伤的治疗来看,缺乏大规模的创伤颅脑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大多数创伤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度创伤颅脑损伤需要长时间的综合康复治疗,家庭和社会在此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压力较大。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康复 治疗
  • 简介:为提高孕妇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作者对22例孕妇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东莨菪碱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脑挫裂伤合并脑内灶出血多见(14/22),颅内血肿发生率低(8/22)。东莨菪碱对高颅压患者具有一定的降颅压作用。本组9例开颅手术,13例保守治疗。随访:2例轻残,20例治愈;婴、幼儿发育正常。结论:孕妇颅脑损伤及时正确处理,不影响正常妊娠。东莨菪碱尤其适用于妊娠高血压合并脑外伤患者。

  • 标签: 妊娠 创伤 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创伤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创伤严重、并发症多、患者预后差的特点,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我国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创伤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重型创伤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即使幸存,也可能由于创伤存在比较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心理上的问题等,导致患者的预后较差,寿命明显缩短,死亡风险也较普通人群高,而且还面临着治疗后长期的护理和康复等问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对重型创伤颅脑损伤的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重型 治疗 预后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对于不同病程的创伤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急救治疗的效果,分析治疗后病人的运动机能恢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情况。方法: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 2016.01-2017.12之间收录的各种创伤颅脑损伤病人 40名,对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以及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我们按照病人治疗后康复的时间,将病人分成 5个小组,包括小于三个月、三个月到六个月、六个月到一年、一年到两年、两年以上。对这些病人进行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包括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及脑外科专科急救,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护脑部避免剧烈震荡,冰袋外敷,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应用甘露醇等急救药物,以及手术急救等措施。对比在收治前没有经过规范急救(这些患者绝大部分是患者家属自行送到医院就诊)和经过规范急救一周之后的病人 ADL评分以及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情况。结果:在经过急救的一个星期,各组病人的 ADL评分都有提高,并且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等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不同病程创伤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对该疾病治疗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不同病程 创伤性颅脑损伤 急救 效果
  • 作者: 苏秀珠 杨菲 吴黄辉 陈国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福州 350025,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 20043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4
  • 简介:摘要创伤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后遗症多,其中抑郁是其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转归及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也无公认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总结近5年来TBI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能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的新发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有效诊治这一疾病及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抑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合并创伤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入院的成人颅脑损伤合并创伤窒息20例临床资料,对成人创伤窒息合并肺挫伤、脑损伤等合并伤的诊断、救治进行讨论。结果本研究中20例患者开颅手术6例,胸外固定14例,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气管切开术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7例,死亡2例,救治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成人创伤窒息多有合并伤,救治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处理合并伤,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合并 创伤性窒息 诊治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病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除了特殊情况下必要的手术干预外,有关TBI的临床处置措施、无创和有创监测模式等近年来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了TBI的监测和治疗现状,通过对TBI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发病不同环节采取针对和精准化策略干预,同时持续监测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最终防止组织及器官的继发性损伤,达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之目的。

  • 标签: 脑损伤 治疗应用 创伤性脑损伤 调控机制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创伤颅脑损伤(TBI)患者应用前瞻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7至2023.7收治的TBI患者82例参与研究,使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干预组(41例,前瞻护理干预),常规组(41例,常规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的神经恢复程度(NIHSS)、促醒效果(GCS)、肢体运动效果(FMA)。结果:干预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常规组更低,GCS、FMA评分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TBI患者采取前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促进患者尽快清醒,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前瞻性护理 促醒效果
  • 简介:摘要颅内压(ICP)持续增高是严重创伤颅脑损伤(sTBI)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致力于降低ICP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目前ICP监测分为有创和无创。脑室外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量是ICP测量的金标准,无创监测临床应用增多,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有创监测以满足临床治疗决策所需。sTBI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操作难易和治疗风险分层实施。治疗目标是控制ICP,优化脑灌注和氧供,预防或逆转脑疝。sTBI患儿从初始治疗开始,逐渐升级治疗方案直至实现治疗目标,以改善sTBI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灌注压 高渗治疗
  • 简介:摘要颅内压(ICP)持续增高是严重创伤颅脑损伤(sTBI)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致力于降低ICP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目前ICP监测分为有创和无创。脑室外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量是ICP测量的金标准,无创监测临床应用增多,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有创监测以满足临床治疗决策所需。sTBI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操作难易和治疗风险分层实施。治疗目标是控制ICP,优化脑灌注和氧供,预防或逆转脑疝。sTBI患儿从初始治疗开始,逐渐升级治疗方案直至实现治疗目标,以改善sTBI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灌注压 高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