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凝血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简介:急性创伤凝血是严重创伤早期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它是相互影响的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损伤控制复苏及纠正"致命三联征",是目前处理急性创伤凝血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创伤性凝血病 病理生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创伤是中青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病因,创伤大出血及创伤凝血(TIC)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死因,是潜在可预防和改善的。既往研究中TIC虽有诊断指标,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多种检测方法及其指标之间差异,导致其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诊断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不仅影响TIC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发现,也造成对TIC及时规范治疗的延迟。目前,TIC诊断与评估包括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测试、全血黏弹性试验等实验室检测,还包括预测评分等多种诊断策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围绕TIC的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TIC的标准化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出血性障碍 止血 血液凝固因子 全血黏弹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结合大量输血模式(MTP)治疗创伤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CU收治的严重创伤凝血病患者38例,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采用DCR结合MTP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两组在入院12h和72h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的水平。统计入院72h红细胞(RBC)用量、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率、30d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72h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研究组72h红细胞用量、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休克纠正率、30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R结合MTP治疗方法对改善凝血功能、抑制大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早期止凝血管理 创伤性凝血病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创伤凝血(TIC)是创伤早期内源因素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具有病理机制复杂、表型多样、多因素参与、时间敏感和死亡风险高的特点。在传统凝血筛查基础上,联合粘弹性凝血检测和输血评分可促进对TIC的早期识别。对于TIC的发病机制、检测技术、诊断标准和预测评分的研究尚存在许多空白和不一致,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 标签: 创伤性凝血病,创伤 粘弹性凝血实验 大量输血预测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凝血(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非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OR=1.54,95%CI 1.10~2.17,P<0.05)、PLT(OR=0.67,95%CI 0.49~0.91,P<0.05)和FIB(OR=0.56,95%CI 0.40~0.78,P<0.01)与TIC显著相关。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创伤( TBI)伴急性创伤凝血( TC)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执行亚低温处理,对照组执行常规处理,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 PT、 TT、 APTT、 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Fg水平明显高于后者( 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脑梗死、纤溶亢两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的迟发性血肿未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在常规处理之后,采用亚低温对重型 TBI合并急性 TC患者实施进一步治疗,可以有效减弱高凝状态,对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发挥抑制作用。

  • 标签: 颅脑创伤(重型) 创伤性凝血病(急性) 亚低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诊断创伤凝血(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的临床意义及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的创伤患儿,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分为非危重组(≤16分)、危重组(17~25分)和极危重组(>25分),分别于入院时/受伤后6 h、12 h、24 h和48 h采集静脉血2.5 mL,检测TEG、CCTs。总结TIC的患病率、发病时间及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发生TIC的危险因素。结果64例患儿,非危重组18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18例,分别应用TEG及CCTs诊断TIC 9例(14.1%)、4例(6.3%)。TEG于外伤6 h即可诊断TIC,CCTs为12 h。TEG诊断4例患儿高凝状态。女性、输血、快速输液、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机械通气、低体温、低年龄、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高ISS评分均为发生TIC的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低体温、休克、机械通气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发生TIC的风险是不具有高危因素发生TIC的4.333、17.889、10.208、4.479倍。ISS评分每升高1分,发生TIC风险提高1.147;年龄升高1岁,GCS升高1分,TIC风险分别降低0.765和0.817,是TIC的保护因素。结论TEG与CCTs诊断TIC具有一致,但TEG更早期敏感,且能发现高凝状态。女性、休克、低体温、低年龄、高ISS评分、低GCS评分是TIC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试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车祸多发伤合并创伤凝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院内180例车祸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合并创伤凝血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创伤凝血率为27.8%(50/180),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碱缺失≥6、GSC评分≤6分、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凝血病人死亡率为40.0%(20/50),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为23岁以下、GSC评分在6分以下、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车祸多发伤合并创伤凝血病人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致死因素较多,临床中需要关注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合并症发生率,控制死亡率。

  • 标签: 车祸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多发伤并发创伤凝血(ATC)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急诊创伤抢救室收治的ATC患者48例,治疗均采用DCR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C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剂量不同,把其中CRBC和FFP按照1∶1及2∶1输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A组按照1∶1比例输注,B组按照2∶1输注。回顾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的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与第2、3天H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患者的PT、INR、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之间在第1天与第2、3天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3天A组PT、INR、FIB、血压、CVP优于对照组(P〈0.05)。在救治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时,等比例成分输血可维持相同Hb及血凝目标值而节约红细胞(RBC)的输注,从经济学角度A组较B组人均治疗费少。结论: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多发伤并发ATC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等比例成分输血 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比例输血治疗方案在外科临床领域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在多发伤并创伤凝血病患者诊疗工作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9年6月作为研究的起始阶段,2020年6月作为研究的结束阶段,通过随机方式完成我院多发伤并创伤凝血病患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46例,根据病患所接受的诊治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病患所接受的输血诊治方案为1:1输血诊治方案,研究组病患所接受的输血诊治方案为2:1输血诊治方案,收录两组病患的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相关数据并对其展开分析对比。结果:接受输血诊治后,两组多发伤并创伤凝血病患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改善,研究组病患的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水平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比组病患,两组病患各项凝血指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在数据学范畴内具有分析意义。结论:等比例输血诊治方案的应用能够对多发伤并创伤凝血病患产生显著的诊治效果,为病患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建议在多发伤并创伤凝血病患诊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等比例成分输血 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发生创伤凝血(TIC)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急诊、重症创伤中心收治的重症创伤且并发TIC患者80例(研究组),同期重症创伤但无TIC患者80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完善所有临床资料信息,于患者转入ICU时采集外肘静脉血样,检测患者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及血常规指标。比较两组凝血、炎症、血常规指标。并对TIC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预后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血浆活化蛋白C(APC)、D-二聚体(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重症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我科近期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凝血早期凝血指标变化,为创伤凝血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患者伤后6h及12h静脉血标,通过血栓弹力图及传统凝血检查,比较2种检查在2个时间段的差异及创伤凝血监测阳性率。结果:在早期(6h)创伤凝血检测中血栓弹力图检查阳性率高于传统凝血检查。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能提高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凝血的早期诊断。

  • 标签: 重型多发伤 创伤性凝血病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钙血症在老年创伤凝血(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 TIC)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中老年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损伤部位、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入院24 h内首次动脉血气分析(Ca2+、K+)、静脉血生化电解质(Ca2+、K+、Na+)、凝血谱[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 FIB)]、血制品使用、临床预后、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费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价血钙水平等相关风险因素在老年TIC早期诊断中效能。结果371例老年创伤患者年龄(72.5±6.8)岁,其中男性248例(66.8%)。TIC组ISS评分高于非TIC组[25(20,34)分vs. 21(16,29)分];TIC组中胸部损伤、腹部损伤和四肢损伤发生率均高于非TIC组,而头颈部损伤发生率低于非TI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C组静脉血生化血钙水平低于非TIC组[(1.97±0.19)mmol/L vs. (2.15±0.16)mmol/L,P<0.001],而动脉血气分析中钙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C组凝血谱中APTT值[(47.6±21.8)s vs. (33.8±4.1)s]、PT值[(18.0±3.9)s vs. (13.7±0.8)s]明显高于非TIC组,FIB值则明显低于非TIC组[(1.7±0.8)g/L vs. (2.8±0.9)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IC组血制品使用率、总费用高于非TIC组,而预后好转率低于非TIC组(69.8% vs. 86.4%,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钙血症是老年创伤TIC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30,95%CI: 3.295~10.314)。生化血钙与老年创伤TIC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 0.728~0.831),最佳截断值为2.06 mmol/L。结论老年严重创伤早期生化血钙水平降低是发生TIC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纠正老年TIC有助于不断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老年创伤 创伤性凝血病 低钙血症
  • 简介:摘要慢性创伤(CTE)是一种以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神经病理学疾病。目前公认的神经病理学标准仍只是初步的,一方面因为该标准基于数量有限的选定样本,另一方面目前很少有研究将CTE的病理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进行比较。此外,CTE被广泛认为是反复头部受击的结果,但一次中度或重度的颅脑创伤(TBI)也可诱发CTE。基于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CTE特点、研究历史以及TBI与CTE的相关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创伤性脑病 颅脑创伤 神经病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当代艺术与理论中,更不用说在当代科幻和电影中,关于真实(thereal)的观念存在着一种普遍转变:从真实被理解为一种再现效果到真实被理解为一个创伤事件。

  • 标签: 创伤性 淫秽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