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 >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CT评分 炎症因子 预后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比伐芦定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导管室记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PCI围手术期使用比伐芦定的老年STEMI患者(观察组)和同样例数使用肝素连续病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史、术前检查和术中所见、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30 d内的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出血事件和支架血栓事件等。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PCI术后30 d内的全因死亡、MACCE、出血事件和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85例PCI围手术期使用比伐芦定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男性51例,女性34例),选择同期85例PCI围手术期使用肝素的患者为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3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史、吸烟史、PCI术前心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Killip分级、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梗死相关动脉、术中使用主动脉内球囊泵、PCI手术路径、血管病变情况和植入支架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CI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观察组患者PCI术后30 d内MACCE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6),但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和支架血栓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PCI治疗期间采用比伐芦定进行抗凝治疗的疗效与肝素相似,但与肝素相比,比伐芦定可降低PCI术后30 d内MACCE的总发生率,且未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肝素 比伐芦定 有效性 安全性
  • 作者: 安然逊 徐园 鲁乔丹 王磊 王钰 邓海波 孙建华 朱丽筠 王晓杰 马玉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工会,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以肿瘤患者VTE为核心的护理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1日,借助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678篇,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妇科肿瘤"为最为高频关注的肿瘤类型,"围手术期""PICC""化疗"为主要聚焦的研究场景;"肺癌""卵巢癌""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干预"及"生活质量"等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结论我国肿瘤患者VTE护理研究在需求的引领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处于发展上升期。建议我国护理学者在该领域深化特异性风险评估与细节化预防、加强院外持续随访,继续推进完善循证护理、生活质量等相关研究,还可结合该领域国外护理研究、国内外医疗研究以明晰进一步研究方向。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肿瘤 护理 CiteSpace软件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术在中下段食管癌和Siewert 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Lewis手术(单孔组),45例接受胸部4孔胸腔镜McKeown手术(4孔组),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5 ± 110)min对(235±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7)ml对(105±60)ml]、平均清理淋巴结数量[(19.3±2.9)枚对(18.6±2.7)枚]、平均住院时间[(7.5±3.5)天对(8.3±2.7)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患者术后第1、3、7天和术后1个月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4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势,对于中下段食管癌和Siewert Ⅰ型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食管癌 单孔胸腔镜 Ivor-Lewis手术
  • 简介:摘要不孕不育已经成为21世纪除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外的人类第三大疾病。如今,辅助生殖技术是治疗不孕不育的常规手段,而其成功率只有30%~40%。遗传或非遗传因素影响了患者的精子或卵子质量,从而无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得到可用胚胎。近年来,随着生殖遗传学的研究成果逐渐积累,基因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基因检测在生殖医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基因检测能够帮助患者寻找不孕不育症的原因,同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就辅助生殖技术中出现的异常生殖表型及其致病基因和基因检测作一论述,以期为反复助孕失败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生殖技术,辅助 基因检测 不孕不育症 遗传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胱抑素C(Cys C)、血清脂蛋白(a)[Lp(a)]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湖北省鄂钢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18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未狭窄组(145例)和再狭窄组(39例),其中男96例,女88例,年龄(65.1±7.7)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长度、支架直径等资料;患者入院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Cys C、Lp(a)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判断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AA联合Cys C、Lp(a)对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在SAA[(18.15±4.28)mg/L比(13.86±2.25)mg/L]、Cys C[(1.82±0.34)mg/L比(1.43±0.26)mg/L]、Lp(a)[(2.11±0.31)g/L比(1.80±0.28)g/L]、LDL-C[(2.73±0.65)mmol/L比(2.25±0.51)mmol/L]、LAD[(55.73±7.47)mm比(48.51±5.62)mm]、LVEF[(39.77±4.51)%比(45.02±5.92)%]、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93.17±3.78)%比(90.06±3.54)%]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AA、Cys C、Lp(a)表达水平过高、LVEF过低、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均为CHD患者PCI后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均P<0.05);SAA联合Cys C、Lp(a)预测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检测(均P<0.05)。结论SAA联合Cys C、Lp(a)预测CHD患者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胱抑素C 脂蛋白a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阴茎肌源性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本试验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精准实验室完成。取健康雄性Wister大鼠5只,体质量(200±50)g,取其阴茎海绵体并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肌源性干细胞,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取第2代肌源性干细胞分为两组进行培养,实验组:200 µl生长培养基+肌源性干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10 µg/L、30 µg/L、50 µg/L、70 µg/L、90 µg/L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200 µl生长培养基+肌源性干细胞。分别于培养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加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溶液。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大鼠阴茎肌源性干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ukey检验。结果(1)肌源性干细胞多呈Sca-1阳性反应[表达量为(79.90±1.82)%],少数呈Desmin阳性反应[表达量为(68.60±0.72)%]。(2)两组肌源性干细胞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殖(均P<0.01),出现显著促增殖效应的培养时间均为96 h。(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肌源性干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效应;当浓度从10~70 µg/L递增时,促增殖作用也随之均显著增强(均P<0.01),至70 µg/L时其促增殖作用接近顶峰。结论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阴茎肌源性干细胞增殖,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加,96 h与70 µg/L为最佳的体外培养时间和浓度。

  • 标签: 肌源性干细胞 大鼠阴茎 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 浓度 培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腔镜辅助下超选择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治疗的作用及优势。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34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的临床资料,以Dubin分级、患儿自觉症状及超声诊断阳性为纳入标准;以亚临床型及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为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接受由亚甲蓝辅助识别精索淋巴管,由罂粟碱辅助识别精索动脉的腹腔镜下超选择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性激素和精索静脉及睾丸超声检查,对比术前术后睾丸容积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术前的性激素检查中发现随着精索静脉曲张分级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逐渐升高,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testosterone,TT)水平逐渐降低;术后6个月FSH明显回落,LH和T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各分级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前、术后以及各分级间睾丸容积均存在差异。术后超声复查未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复发及鞘膜积液发生等情况。结论术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及睾丸容积的增长,均证明了应用亚甲蓝和罂粟碱识别和保留精索淋巴管以及精索动脉的超选择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切实有效且安全可靠。且这种保留精索淋巴管及精索动脉的技术为患儿成年以后可能在接受其他手术时避免睾丸萎缩以及阴囊水肿提供了保障。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睾丸 性激素 罂粟碱 亚甲蓝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300 U/L的胆汁淤积患儿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因胆汁淤积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最近一次肝功能GGT<300 U/L的169例患儿资料,其中男90例,女79例,体重(4.1±0.9) kg,所有患儿均经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诊断为BA或非BA。根据GGT分组为<150 U/L组(极低GGT组)和150~300 U/L组(低GGT组),记录患儿早产情况及术前最近一次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数值,分别比较极低GGT组、低GGT组中BA和非BA患儿一般资料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运用χ2检验或2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的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两组预测BA的列线图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拟合度检验模型效果。结果169例胆汁淤积患儿中BA为77例,非BA为92例;极低GGT组93例(BA31例,非BA62例),低GGT组76例(BA46例,非BA30例)。极低GGT组性别、体重、是否早产、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GT组性别、体重、是否早产、ALT、TB、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极低GGT组中体重、性别、ALT、AST为BA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777~0.926,P<0.001);而低GGT组中性别、体重、是否早产、DB为BA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0.870~0.985,P<0.001)。分别用两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建模,列线图模型极低GGT组AUC为0.864(女性、体重>3.4 kg、ALT>96 U/L、AST>107 U/L),低GGT组AUC为0.947(足月、女性、体重>4.2 kg、DB>101.5 μmol/L),区分度良好,最终两模型在各组的准确度分别为78.5%、92.9%。结论GGT<150 U/L和150~300 U/L胆汁淤积患儿的BA诊断指标存在差异,利用体重、性别、是否早产及术前肝功能建立两区间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值得推广。

  • 标签: 胆道闭锁 γ-谷氨酰转肽酶 列线图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武汉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纳入者均经主动脉CT或MRI血管造影确诊且发病时间在14 d以内。对存活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得到1年生存资料。根据入院时合并症及年龄计算其ACCI评分,并分为0、1及≥2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的因素。结果1 133例ATAAD住院患者中,ACCI评分为0、1、≥2分的人数分别为383例、357例、393例,≥2分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显著高于0分的患者(25.4% vs. 17.0%,30.0% vs. 19.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CI≥2分为住院病死率增加(OR=1.670,95%CI: 1.176~2.370,P=0.004)及1年病死率增加(OR=1.762,95%CI:1.264~2.456,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每增加10岁)、脑血管疾病与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相关,为危险因素;而糖尿病与住院病死率相关,为保护因素。结论ACCI能预测ATAAD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ACCI≥2分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合并症 预后评估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CDCA3)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肾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中CDCA3、CDCA5的表达水平。分析CDCA3、CDCA5蛋白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的CDCA3、CDCA5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均P<0.001)。CDCA3、CDCA5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均P>0.05);CDCA3、CDCA5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复发均有相关性(均P<0.05),且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越高、病理级别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有复发时,CDCA3、CDCA5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均P<0.05)。CDCA3、CDCA5阳性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较阴性患者显著降低(均P<0.05)。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血管浸润、病理级别高、有复发、CDCA3及CDCA5阳性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TNM分期Ⅲ~Ⅳ期、病理级别高、CDCA3及CDCA5表达阳性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DCA3、CDCA5在肾癌组织中过表达,CDCA3、CDCA5的表达水平与肾癌的病理特征有相关性,CDCA3、CDCA5表达阳性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3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心肌损伤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3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分为心肌正常组(cTn-I<0.1 μg/L,n=62)和心肌损伤组(cTn-I≥0.1 μg/L,n=51)。比较2组治疗前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快速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qSOFA),应用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HMGB1、IL-17、GSH-Px、LPO、SOD、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预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肌损伤组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分别为(26.41±3.64)mg/L、(57.33±8.41)ng/L、(19.41±2.33)分、(6.14±0.31)分、(17.64±3.11)μmol/L高于心肌正常组,GSH-Px、SOD分别(93.46±10.64)kU/L、(52.84±6.02)kU/L低于心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降低,GSH-Px、SO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治疗后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分别为(46.53±5.79)mg/L、(34.78±5.59)ng/L、(14.11±2.31)分、(2.51±0.92)分、(10.25±2.31)μmol/L高于心肌正常组,GSH-Px、SOD分别(131.33±11.35)kU/L、(81.33±6.74)kU/L低于心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HMGB1≥25.954 mg/L、IL-17≥57.085 ng/L、APACHEⅡ评分≥19.346分、qSOFA评分≥6.019分、LPO≥15.273 μmol/L、GSH-Px≤103.603 kU/L、SOD≤58.541 kU/L是预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702、0.945、0.951、0.781、0.688、0.698、0.77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GB1≥25.954 mg/L、IL-17≥57.085 ng/L、APACHEⅡ评分≥19.346分、qSOFA评分≥6.019分、LPO≥15.273 μmol/L、GSH-Px≤103.603 kU/L、SOD≤58.541 kU/L是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的危险因素[OR(95%CI)=3.279(1.455~7.390)、2.687(1.065~6.779)、2.739(1.219~6.154)、2.597(1.329~5.075)、3.841(1.198~12.315)、3.056(1.197~7.802)、2.871(1.349~6.110),P<0.05]。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与HMGB1、IL-17、APACHEⅡ评分、qSOFA评分、LPO、GSH-Px、SOD有关。

  • 标签: 呼吸功能不全 氧化性应激 心肌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2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5例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组)1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禁食水等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血液细胞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后胃肠功能指标[ICU住院时间、腹内压(IAH)、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的差异和入室24 h(T0)、4 d(SGB后72 h,T1)、8 d(SGB后7 d,T2)、14 d(SGB后13 d,T3)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27例SAP患者治疗顺利转出ICU,其中观察组在ICU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时间及IAH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IL-6、TNF-α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T1、T2、T3时点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和CRP水平在T2、T3时点下降,WBC在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通过改善肠内炎症介质促进急性胰腺炎治疗后的肠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心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72例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西医治疗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联合益心汤治疗36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89.01 ± 3.24)%比(78.13 ± 3.52)%和(60.32 ± 2.36)%比(52.80 ± 3.23)%],TNF-α、IL-6、 D-D、中医症候评分及SGRQ总分、活动受限评分、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6.95 ± 2.67) pg/L比(10.45 ± 4.07) pg/L、(4.36 ± 1.24) pg/L比(6.90 ± 7.42) pg/L、(0.32 ± 0.13) pg/L比(1.07 ± 0.43) pg/L、(14.50 ± 3.00)分比(16.43 ± 3.08)分、(20 ± 12)分比(50 ± 20)分、(21 ± 15)分比(45 ± 14)分、(22 ± 11)分比(65 ± 16)分和(17 ± 10)分比(47 ±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汤治疗CPHD,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和炎性反应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肺心病 治疗结果 益心汤
  • 简介:摘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近年研究发现,早期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膳食营养干预和营养支持疗法已成为DMD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该疾病的不同阶段,体重管理、营养状况评价、肠内营养等先后成为患者疾病评估和干预的核心手段之一。该综述系统概括了近年对DMD疾病的临床表现、自然演变进程、患儿营养筛查-评定-干预-监测在DMD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肌营养不良症 运动功能 肥胖 激素 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
  • 作者: 鲁乔丹 王晓杰 王磊 邓海波 徐园 王钰 朱丽筠 马玉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二病房,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工会,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我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1日。结果共检索到3 988篇文献,筛选后纳入文献846篇。我国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3—2019年共发表文献655篇,占文献总量的77.42%。文献类型中经验总结类文献数量最多,为442篇(52.25%);其次为实验/类实验性研究,共201篇(23.76%)。文献发表机构分布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江苏省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82篇(9.69%);其次为广东省64篇(7.57%)。研究对象聚焦于肿瘤患者,研究主题聚焦于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结论PICC相关性血栓正逐渐受到我国护理人员的关注,研究力度不断加大,但整体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需强化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加强不同地域研究者及机构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把握当前PICC相关性血栓护理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拓宽研究内容。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PICC 静脉血栓 热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早期社会功能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查的110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早期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106/110)。结果106例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SDSS得分为(3.89±1.63)分,SSRS得分为(38.80±7.02)分,GSES得分为(21.08±6.3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支架数量的患者SDS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支架数量、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早期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早期社会功能现状并不理想,医护人员应对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支架数量多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更多的干预和指导,并考虑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针对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社会功能 社会支持 一般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和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KG)探析衡量医学专业课程重点与难点的量化指标,以期为促进精细化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22年1月,基于运动疗法学课程大纲编制知识点难度问卷,对完成课程期末考试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康复治疗学专业119名学生进行知识点难度自评调查。提取学生考试成绩及其对61个课程专有知识点的自评结果,基于IRT进行摩肯量表分析和罗氏模型构建,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并估算知识点的难度值;借助KG技术量化测评知识点的相关关系,并提取和分析KG核心结构。结果摩肯量表分析筛选出42个知识点用于构建罗氏模型,所得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拟合度检验P=0.065)、信度(克隆巴赫系数为0.968)和效度(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模型估算的学习能力值呈显著弱相关:P=0.014,r=0.23)。各知识点难度的模型拟合度良好(Bonferroni校正P值均>0.05)。KG的核心结构覆盖61个知识点,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呈现为含有枢纽节点的层次支配结构。结论IRT模型和KG技术相结合,可以量化测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精细化管理工具。

  • 标签: 运动疗法 项目反应理论 知识图谱 教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20年3月采用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7例颅内破裂VADAs患者(17个动脉瘤),术后即刻行DSA检查评估VADAs的栓塞程度,随访结束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DSA检查判断动脉瘤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即刻DSA检查显示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8例,部分栓塞3例;2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15例患者术后随访5~24个月,预后良好14例,预后不良1例;11例患者完成DSA随访,其中8例VADAs完全愈合,2例稳定,1例复发。结论双支架后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VADAs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双支架后释放技术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早期空运医疗后送的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术后患者的早期空运医疗后送全流程处置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20岁,训练中意外被爆炸手榴弹弹片击中额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行清创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2 h由固定翼飞机经1.5 h航时后送至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伤后4个月复查头颅CT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室扩张、脑实质多发软化灶形成。结论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经过空运医疗后送前充分评估及后送中专业的重症管理,早期空运医疗后送是可行的。

  • 标签: 颅脑损伤 火器伤 空运医疗后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