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多元互动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庄云云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邮编:362000

【摘要】幼儿园心理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从小班到大班持续推进,科学的幼小衔接更应关注幼儿心理是否健康发展,使儿童变成学习的主人,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进而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并通过家庭、幼儿园、小学、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获得正面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多元互动幼小衔接心理准备

虞永平教授说道:“要把幼儿到小学生看作是人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不是翻山越岭,而是发展的自然延伸。”家庭、幼儿园、小学、同伴、环境等因素构成了影响幼小衔接的动态关系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看法大部分源于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小学的积极向往。

但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因重视学习与生活衔接,很容易忽略了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中的真实感受,即幼儿心理需求。从“幼儿发展中心”观点看,将幼儿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有利于密切幼儿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引导学前教育尊重幼儿成长规律,保障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发展。[1]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多元互动下如何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一、关注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看法

参观小学、体验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必不可少的活动。但短短的半天时间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是希望幼儿对小学生活环境有初步的了解,但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如不在班级内的饮水机、厕所,一人一张小课桌……幼儿在参观小学后,无论对小学的期待或是疑虑是增加还是减少,我们都应继续引导幼儿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将这个主题作为长期推进点,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幼儿自己能够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并使之清晰化。如通过谈话活动、美术活动,引导幼儿说一说小学和想象中有什么不一样,将参观的小学环境用画笔画下来。在一日生活中,经常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对小学的困惑,疏导心理,进行正向引导。

在进行学习活动后,教师们还应带领大班幼儿多次走进小学参观校园环境、体验丰富的小学生活。比如参观小学图书馆,引导幼儿养成倾听、阅读、书写的好习惯。幼儿在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了解小学,激发向往。

二、幼儿园积极正向引导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幼儿能够轻松、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亲近老师、喜欢老师,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予以积极回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同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学习的成就与喜悦,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和愉快。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幼儿的性格品质培育、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动力激发以及行为表现的引导,有利于防治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早谈、进餐后与幼儿亲密交流,说一说身边发生的事情,拉近师幼距离,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到轻松、温暖。在幼儿遇到问题时,耐心引导,多用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指幼儿园同班幼儿关系、多孩家庭孩子间关系,还包括在幼小衔接时,幼儿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中良好的同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逐渐学会解决问题、沟通、分享与合作,这也为小学同学间良好的交往奠定基础。

在集中教学、区域游戏时,营造轻松、舒适的合作空间,给予幼儿间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在观察幼儿合作时,针对幼儿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共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培养多孩家庭孩子间的关系,年龄较大的幼儿在相处中,可以将所学知识以同伴间的交流方式教给年龄小的幼儿,避免了家长过多的说教,而幼儿仍理解不了的情况。多孩家庭和谐的同伴关系,使幼儿在有爱、温暖的环境中成长,能够更好地与同伴进行分享合作。在进行幼小衔接时,可以让幼儿园幼儿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参与社团活动、游戏,在活动中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给予幼儿安全感。

三、缓解家长入学焦虑

除了期待愉快的情绪,幼儿对进入小学也有着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幼儿存在的一些心理压力是由于某些错误或消极信息导致的,家长夸大化的信息传递在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压力,如上小学了,老师会更严格、考试考不好会被批评等。家长应给予幼儿正确积极的引导。

家长对孩子上学问题的焦虑越来越大,教育界的内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不仅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在教育界也造成了恶性竞争的不断发生。输在起跑线上,总想着既然如此,又该如何是好,这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可能面临的危机。

许多家长盲目地为幼儿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多样化的“兴趣班”似乎给家长注入一针强心剂,拼音、识字、口算这些不符合年龄特点的课程一定程度缓解了家长的焦虑。但这却加重了幼儿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我们是否问过幼儿,你喜欢上这样的课吗?当幼儿学不会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到课程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不是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符合年龄特点的“兴趣班”给幼儿造成了心理负担,也使幼儿对小学学习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认为小学学习就是枯燥地学习知识和进行考试。

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日常的活动与课堂复习,复习儿歌、歌曲,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和表现力,每天进行拍皮球和跳绳,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从小班到大班不断积累各项技能与自理能力有助于平稳过渡幼小衔接。

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幼儿园、小学都应该多给予幼儿积极的引导,通过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支持幼儿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在还没有进入小学的时候,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小学发生的趣事,除了学习和考试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让孩子亲身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等等,激发孩子想要成为小学生的愿望,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在考试之余,也能在学习之余获得更多的乐趣正面引导,建立正面体验,可以使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在熟悉小学环境的基础上,使孩子情绪状态积极乐观,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强调的是幼儿园与小学同步衔接。在幼儿园积极与小学适应的同时,小学也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及教学方式。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走进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以不同的视角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度研讨,采纳意见,吸取经验,让幼儿不再被动适应。

幼儿园与小学应打破学段界限,在教学方面,选取有趣的游戏,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多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及变化。在学习环境方面,打造互通环境,共建多功能游戏区。增加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不是局限于参观小学,让幼儿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完成探究式项目活动,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与同伴的交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心理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庭、幼儿园、小学与社会都应紧密配合,从小班到大班持续推进,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关注幼儿心理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积极主动学习,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

参考文献

[1]马健生陈元龙.学前教育小学化:困惑与澄清——基于“幼儿发展中心”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4):5

[2]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教学研究,2006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