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解剖钢板应用于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pilon骨折患者,共5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解剖钢板、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pilon骨折患者时,应用锁定钢板效果更佳。

  • 标签: 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 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固定与MIPPO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56例pilonⅢ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8,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方法治疗,给予治疗组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MIPPO)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lon骨折患者在采用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撬拨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lon骨折手术后及时康复介入治疗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近期在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Olerud-Mo-land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背屈角度以及跖屈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手术后及时实施康复介入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ilon骨折 术后 康复介入治疗 踝关节功能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100例2016年2月—2017年12月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pilon骨折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出血、引流等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ilon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引流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lon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效果确切,可减轻创伤,加速康复,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内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Pilon骨折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判定,治疗组优良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能促进骨折预后,提高预后优良率。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自体骨膜-骨组织移植技术在小腿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12.01至今对22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自体骨膜-骨组织复合体技术。结果22例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其中骨折复位情况应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6例,复位一般6例。除了一例再次摔伤内固定断裂,其中21例均在术后16-18周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照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优10例,良6例,可3例,差3例(均为Rue-di-ALLgoweIII型骨折)。结论自体骨膜-骨组织复合体移植技术治疗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PILON骨折 骨膜 成骨细胞 MIPPO技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Pilon骨折行石膏外固定术后并发骨髓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2011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例小儿Pilon骨折,行石膏托外固定术后并发骨髓炎患儿,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有效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密切的病情观察和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功能锻炼指导,可促进石膏外固定术后并发骨髓炎患儿的早日痊愈。

  • 标签: Pilon骨折 石膏外固定 骨髓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及重建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评估临床疗效。方法此文予以研究并计算的数值源自2013年4月至2018年8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治疗的20例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患者,对20例患者都实施自体髂骨移植重建其胫骨pilon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研究和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耗时均值为(1.72±0.23)小时,其自体髂骨移植重建胫骨pilon骨折的胫骨远端关节面骨块都成活,愈合时间均值为(15.63±1.45)周,80.00%患者关节面解剖复位,95.00%患者骨折愈合,5.00%患者骨折未愈合,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现象。结论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及重建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关节面缺损呈现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髂骨 移植 胫骨pilon骨折 关节面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中抽取72例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研究组(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不同组别手术相关指标、治疗6个月后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够改善临床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创 经皮钢板 内固定术 胫骨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复杂Pilon骨折患者当中,随机收集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所有患者均接受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和深入分析。结果:3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7.76±12.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5.56±11.14)ml,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5.51±2.21)d,平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为(3.42±0.15)个月,Mazur评分为(91.11±1.33)分。结论: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术后的负重时间,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功能性,值得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新型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 复杂Pilon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14年10月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31例,随访7~23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该组治疗病人胫骨远端关节面获得了近解剖复位及早期固定,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切口感染率低。结论有限内固定加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是目前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较佳方法。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 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20例为对照组,2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采取关节镜技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00%(18/20),对照组为55.00%(11/20),观察组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期间,通过应用关节镜技术,能够缩小手术切口,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综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关节镜 骨折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骨外科住院治疗的复杂Pilon骨折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5%(23/26),较对照组的65.4%(17/23)高(χ2=3.900,P=0.048)。研究组的手术时长(t=-3.770,P<0.001)、骨折愈合时间(t=-2.206,P=0.032)和住院时间(t=-9.542,P<0.001)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t=-20.226,P<0.001)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4/23),较对照组的42.3%(11/23)低(χ2=4.591,P=0.032)。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逐渐升高,VAS疼痛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t=2.340,P=0.023)较对照组高,但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8,P=0.782)。末次随访时,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t=2.760,P=0.008)较对照组高,VAS评分(t=-3.633,P<0.001)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Pilon骨折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成像,三维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5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Pilon骨折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受伤后1周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开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Pilon骨折疗效;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Pilon骨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预后好,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开展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更快促使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和行走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三柱理论原则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三柱理论对于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41例按照Pilon骨折三柱理论原则指导下行开放手术治疗并有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84岁,平均45.6岁;均为单侧骨折;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2例,行走摔扭伤10例。按三柱理论分型为单纯外侧柱骨折7例,单纯内侧柱骨折5例,内侧+外侧柱骨折16例,内、外、后三柱骨折13例。手术切口选择以进入主要力线骨折块的直接入路为主,钢板也按各柱力线方向固定,术后8周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人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切口周围软组织轻度坏死,1例出现切口脂肪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均换药后痊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一般11例,复位差0例;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0~91分,平均81.6分。结论Pilon骨折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明显,能使骨折获得更佳的愈合和内固定选择,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三柱理论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创伤骨科自2008年7月至2012年5月采取动态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分柱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31例。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29.6岁。结果本组31例均获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22个月。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估,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保护软组织,恢复关节面平整,稳定骨折端,同时能够允许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办法。

  • 标签: 动态外固定架 有限分柱内固定 C型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后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和对照组(改良后内侧入路),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