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推荐为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主要治疗目标。然而,即使通过积极的降低LDL-C治疗,患者仍然存在显著残留心血管事件风险。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包含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非HDL-C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LDL-C,并且比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具有更多显著优势。该文主要讨论非HDL-C的含义和检验优势、预测价值、目标值及相关指南推荐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接受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能达标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采用脂蛋白分离即血脂净化(L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LA治疗的FH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强化降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法进行LA治疗。收集FH患者的年龄、性别、FH类型等基本临床信息,分析LA治疗前后LDL-C、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及其降幅,同时分析免疫球蛋白(Ig)变化以及LA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计纳入115例FH患者,其中杂合型FH患者107例(93.0%)、纯合型8例(7.0%);年龄(43.9±12.2)岁,男性75例(65.2%),合并冠心病108例(93.8%)。LA治疗前LDL-C和Lp(a)水平分别为(5.20±2.94)mmol/L和[428.70(177.00,829.50)]mg/L,LA治疗后即刻LDL-C和Lp(a)水平均显著降低,分别降至(1.83±1.08)mmol/L和148.90(75.90,317.00)mg/L(P均<0.001),降幅分别达64.2%和59.8%。LA治疗后1 d IgG、IgA均可维持于正常水平(降幅分别为15.1%、25.0%,P均<0.001),IgM低于正常水平(降幅58.7%,P<0.001)。6例(5.2%)患者出现LA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低血压、气短、心悸等,程度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对于接受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后LDL-C不达标的FH患者,尤其是伴Lp(a)升高者,DFPP法LA治疗可进一步大幅度降低LDL-C和Lp(a),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降脂治疗措施。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校中老年教职工高胆固醇血症患病情况;观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的疗效。方法对35岁以上1366名教职工进行查体,有927名教职工胆固醇高于正常值,占查体总人数的67.9%,于是立即对927名教职工进行减轻精神压力并采取饮食、运动、药物四种疗法。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有798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恢复正常,治愈率达86.08%。结论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四种治疗措施,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大部分治愈,减少了高胆固醇血症对身体的各部分脏器的危害,降低了因高胆固醇血症而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脏卒死等疾病的风险度。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胆固醇对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用常规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L);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正位总体(L1—4)、左侧髋部总体、股骨大转子区、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结果:胆固醇与绝经前女性L1—4和Ward’s区骨密度呈负相关,与绝经后女性BMD无关,校正年龄和BMI后CHOL与绝经前、后女性BMD均无关。结论:胆固醇对绝经前后女性骨密度可能无影响。

  • 标签: 胆固醇 绝经 女性 骨密度
  • 简介: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10月24日报告说,改变饮食可能会比服用他汀类药物能更好地降低胆固醇。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胆固醇较高的345人,在六个月中给予一到两种素食和低胆固醇饮食,并进行了随访。那些给予低饱和脂肪饮食的人仅吃低脂肪奶制品,

  • 标签: 低胆固醇饮食 他汀类药物 研究人员 脂肪饮食 奶制品 低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胆固醇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患者120例,分析其血生化检验,并对其血清胆固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这血生化检验的120例患者中,胆固醇异常现象发生的患者有27例,占22.5%;具有较高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20例,而较低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α脂蛋白血症等是导致较低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肝脏病变等则是导致酒高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结论胆固醇水平在血生化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升高概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和肝脏病变等患者加以关注,并控制其胆固醇水平,防止发生高胆固醇症状。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异常 原因
  • 简介: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邱的时程改变,探讨高胆固醇血症与AD的相关性。方法:以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大鼠不同时间,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血清CHO、LDL-C水平及脑组织Aβ含量的变化。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M±SD)表示,应用one-wayANOVA分析。结果:高胆固醇饲料喂饲8周后,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表现在Morris水迷宫中,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游出距离较正常组明显延长,

  • 标签: 胆固醇 学习记忆能力 大鼠
  • 简介:摘要为阐明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采取利用两组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并得出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有影响。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复极时程 心室颤动 钙/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指导血脂代谢紊乱管理。方法2017年1月~8月,医院开展血清血脂检查287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进行分级检验,对于血脂异常的对象,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诊断。结果合计异常率29.94%,胆固醇偏高、偏低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其中50岁达到峰值。胆固醇偏高占67.36%,偏低32.64%。偏高者原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缺陷、高脂蛋白血症、用药因素、胆总管阻塞等,偏低与营养不良、低胆固醇进食、肝脏疾病、继发性贫血有关。结论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异常率较高,特别是40~60岁异常率较高,需重视相关疾病的筛查诊断。

  • 标签: 血脂代谢紊乱 血清胆固醇 血液生化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胆固醇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患者120例,分析其血生化检验,并对其血清胆固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这血生化检验的120例患者中,胆固醇异常现象发生的患者有27例,占22.5%;具有较高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20例,而较低胆固醇水平的患者有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α脂蛋白血症等是导致较低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肝脏病变等则是导致酒高胆固醇水平出现的主要原因。结论胆固醇水平在血生化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升高概率,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和肝脏病变等患者加以关注,并控制其胆固醇水平,防止发生高胆固醇症状。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将我院70例肝硬化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H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在Child-Pugh中C级中最低,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随着肝功能P<0.05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三级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O、TBA的联合检测能较敏感地反应肝硬化的程度,对肝功能的评定及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血清胆固醇总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导致血清胆固醇异常现象在血生化检验中发生的具体因素。方法:择取2018年9月到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血生化检验的患者400例,均检验其血清胆固醇,探析异常情况的发生原因。结果:胆固醇异常的总发生率为31.50%(126/400),其中胆固醇水平出现升高现象的有8.73%(11/126),出现降低的有91.27%(115/126),升高现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降低现象,经过比较卡方值为171.68,P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 简介:植物甾醇是一种新型的降胆固醇健康食品,是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推荐的十大功能性食品之一。而植物甾醇一般是以甾醇酯的形式应用于食品中。本文概述了植物甾醇酯的降胆固醇效果、作用机制、性质及应用,以及对它的安全性评价等。

  • 标签: 植物甾醇酯 降胆固醇 健康食品 功能性食品 安全性评价 科学学会
  • 简介:光电化学刻蚀出多孔硅(PS)用含有SnCl2、SbCl3和Ce(NO3)3的乙醇溶液浸泡后,经过400℃10min热处理,表面形成Ce—Sb共掺的SnO2光透导电薄层(TOCL)。在TOCL的表面组装含有胆固醇分子的十二烷基硫醇薄膜,萃取其中的胆固醇分子后形成筛孔分子印迹电极(SHE)。该电极与不同浓度的胆固醇乙醇溶液作用后,光电化学方法袁征了分子印迹电极对胆固醇浓度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电极与吸附胆固醇的浓度具有较好的关联。特别指出的是,该筛孔分子印迹电极有望在不需要掺比电极以及零偏电压条件下实现对胆固醇的检测。

  • 标签: 多孔硅 修饰电极 胆固醇 组装膜 分子印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他汀血脂康胶囊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将7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36例.辛伐他汀组40例),降脂治疗8周,分析血脂水平及副反应。结果降脂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脂康组对酶学的影响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血脂康胶囊在降脂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及良好的耐受性,尤其对于肝脏功能异常的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血脂康 辛伐他汀 高胆固醇血症 药物副反应
  • 简介:2.2 两种直接法测定HDL-C的结果与PTA法的比较 40份样品的测定结果(mmol/L)分别为1.41±0.35(PTA法),40份临床样品测定结果()分别为1.41±0.35mmol/L(PTA法),其HDL-C的浓度为1.22mmol/L(PTA法)

  • 标签: 测定法评价 直接测定法 胆固醇直接
  • 简介:为了有效地预测和防止精神病人自杀,而探讨生物学指标,本研究对89名住院的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45人)、抑郁症病人(44人)进行血清胆固醇测定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初步发现:抑郁症病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比精神分裂症病人明显降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3.48,P<0.01),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5.0,P<0.001)。精神分裂症组有自杀行为者平均血清胆固醇水平也无自杀行为者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t=2.03,P<0.05)。从而表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与血清胆固醇降低有一定关系。同时,血清胆固醇降低也可作为抑郁症病人自杀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 标签: 血清 胆固醇 精神病 自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范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解决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所接收的60例血生化检验出现胆固醇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可能导致患者胆固醇升高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继发性胆固醇升高患者人数。糖尿病、LDL-R缺陷和肝脏病变是原发性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清样本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与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病变、遗传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对胆固醇升高的有效预防,应对患者的饮食予以充分的关注度,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胆固醇 血清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