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现代教学中,外交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重点,也是考查的注意点。就其知识内容言,与时事政治和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相连;就其学科能力言,较能体现历史学科的诸项能力要求。因而,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外交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的阐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积累看,应抓住四个重点疑难问题的阐释与解读。一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 标签: 中国历史 近代外交史 中学 历史教学 备课参考 教学重点
  • 简介:摘要 :笔者毕业于浙江金华一中,高中时期参观校史馆时对校友名人稍有了解,今时在大学中进一步学习了近现代之后心中不由迸发出对这些校友的崇敬之情,结合高中时期历史老师的讲述、金华市博物馆的参观以及县志史料发现母校之于近代中国的变革(五四运动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此的网络文献资料过少,因此决定加以整合编纂。

  • 标签: 金华一中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近代中国,在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慈善义演逐步出现,并发展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其形式可分为:赈灾义演、社会公益筹款义演、爱国募捐义演等。义演作为筹资速度最快方式之一,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并在筹款赈灾,传播慈善思想,推动近代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义演 慈善 近代中国
  • 简介:近代以来,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纷呈奔涌,彼伏此起,争持消涨,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独特文化图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就是展现这一文化图景的学术专著。此书由多人合著,高瑞泉主编,各章及作者如下:第一章,导论(高瑞泉);第二章,人的尊严——人道主义思潮概述(陈少峰);第三章,世纪末的新世界观——中国近代进化论思潮(陈卫平);第四章,融入与逸出——实证主义思潮评析(杨国

  • 标签: 中国近代 社会思潮 人道主义思潮 思潮评析 “战国策”派 人的尊严
  • 简介:摘要: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和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诞生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以及知识经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近现代是一段屈辱但却充斥着热血和奋斗的历史。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近现代,让大学生在近现代的学习中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严峻的教学难题。基于此,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行思考探究。

  • 标签: 近代史纲要 文化自信 思考探究
  • 简介:围绕着救国、强国的大议题,近代中国知识精英们参考世界上种种思想学说,加以研究、选择,认为其中比较适用的思想学说,拿来向国人宣传,并赢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于是互相推引,互相激励,更加发挥,演而成潮。深入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我们看到两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一个是,中国社会的实际代谢过程(亦即社会转型过程)相对迟缓,而思想的代谢过程却来得格外神速。另一个是,在西方原是差不多三百年的历史中渐次出现的各种思想学说,集中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里狂泻而来,引介者、传播者、听闻者,都难免有些消化不良。这些情况很值得我们引为教训。

  • 标签: 中国 近代 思想 思潮
  • 简介:中国近代上战争纷起,喋血飞溅。其间既有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战争,又有压迫与反压迫的阶级战争,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深,实为前代所未有。多年来,我国史学界注意了对近代历次重大战争的个案研究,却很少从总体上作系统的探讨。这种状况,

  • 标签: 国史学界 中国近代史 个案研究 人民起义 英国军队 近代中国社会
  • 简介:冯契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42万字,观点新颖、资料翔实,逻辑严密,具有高度学术性和可读性。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全面地论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

  • 标签: 中国近代哲学 冯契 革命进程 中国哲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哲学革命
  • 简介:隗瀛涛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生于四川开县,195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历任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1984~1988年任四川大学副校长,1988-1997年任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 标签: 学术带头人 副教授 研讨会综述 中国近代史 城市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简介:上表的统计显示.中国近代现代部分的内容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均约占35%以上。在知识分布上,政治在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普遍涉及,在比例上平均占到总体比重的40%左右,涉及近代经济发展、中外关系、近代思想演变的知识,在各地试卷中也占到一定的比例。如近代经济发展的知识在全国卷Ⅰ占到24分左右,在四川卷中占到11分左右,涉及中外关系的内容在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占到1/3弱。在命题思路上。历史知识的考查都与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体现了近年来高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原则。从时间范围看,中国近代前期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在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比例平均超过50%。

  • 标签: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主干知识 高考历史试题 线索 解决问题能力 社会热点问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24
  • 简介:但该大纲中关于中国近代现代教学内容与现行的《中国近代现代》课本比较,《中国近代现代》是文科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部分内容,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 标签: 中国现代 史教学 教学漫谈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25
  • 简介:但该大纲中关于中国近代现代教学内容与现行的《中国近代现代》课本比较,《中国近代现代》是文科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部分内容,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 标签: 中国现代 史教学 教学漫谈
  • 简介:<正>现在出版的这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是在侯外庐先生的旧著《中国近世思想学说》下卷(1945年由重庆三友书店出版)的基础上重新编订成书的。书名也是侯先生亲笔题写的。遗憾的是,他没有来得及为本书留下一个序言便告别了人世。因此,我们只好在本书前面重刊他在1944年写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自序》和在1955年写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自序》。这两篇旧序,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本书写作和出版的背景。抗日战争时期,侯先生在重庆一面从事抗日宣传,一面致力于学术研究,是他在学术上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思想史 早期启蒙思想 侯外庐 学说史 出版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近代纲要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通过对中国近代纲要教学的概述和分析,论文提出了该教学在培养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和人民意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论文还阐述了实施中国近代纲要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制定。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提高中国近代纲要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人民意识,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
  • 简介:<正>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治来先生继《中亚史纲》之后的又一力作——《中亚近代》,最近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学者所撰写的第一部中亚近代。其撰写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资料的广泛和翔实可靠性。作者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精通英语、俄语等多种外语,这就为作者的撰写提供了便利。作者广事搜罗,除了

  • 标签: 中亚史 近代史 中亚历史 精通英语 英俄 汗国
  • 简介:唐初文学观念的核心是反拨六朝文学,其形成的思想背景是唐初臣对近代历史的检讨。对于唐初文学观念的这一特征,以往文学研究界往往笼统地解释为唐初臣出于“文学误国论”而向汉儒诗教说的简单复归,本文则通过对唐初臣有关前朝政治与文学论述的辨析,指出诸家之间实有实质性差别,其中魏征等人立足政本理念的近代观最终确定了初唐的思想价值框架,建构了初唐的文学感觉空间。

  • 标签: 魏征 姚思廉 六朝文学 政本思想
  • 简介:【社会热点】2013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七十六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自发地组织了纪念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岑洪桂、阮定东等10位老人获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书;四川建川博物馆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赠了近百件抗战文物,并邀请十多位抗战将领的后代讲述历史背后的故事;在山东临沂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前,党员干部们重温入党誓词并向烈士敬献花篮,深刻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考点链接】一、中国近代上的大规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结果: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纪念日 七七事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大屠杀
  • 简介:晚清是近代慈善立法的初创时期。进入民国以后,北京政府继续推进慈善立法,初步建立了慈善法制雏形。不过,受制于军阀专权和分裂割据的影响,慈善立法的质和量都不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家的统一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使得慈善立法步伐加快,慈善行政组织法、慈善团体立法、慈善褒奖立法、慈善捐赠与税收优惠立法、慈善团体监督立法等纷纷出台,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慈善立法的完善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但是,由于受制于人治影响和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的虚置性降低了慈善立法的实践效果。

  • 标签: 慈善立法 北京政府 南京政府